就在何健旺的船队航向大明的同时,九州岛上的战事也进入了最后的扫尾阶段。
九州南部,萨摩、大隅地区。
岛津家作为此地最具实力的家族,面对明军的浩大声势,最初选择了表面臣服。
家主岛津元久派出使者,献上降表、地图和部分粮草,言辞恳切,表示愿永世臣服大明,并为天朝镇守南九州。
征倭大将军张辅虽知倭人狡黠,但鉴于九州大局已定,且用降人治地可省却大明不少兵力物力,便接受了岛津家的投降,并派出一支数千人的部队,在一名参将的率领下,前往萨摩接收主要城池和港口,并宣示大明主权。
起初,一切顺利。
明军分队顺利进入萨摩国腹地,岛津家也表现得极为恭顺,开放城池,提供劳役。然而,这却是岛津元久精心策划的陷阱。
他深知硬抗明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便假意投降,诱使明军分兵深入地形复杂的萨摩半岛,并利用明军接收后防备略有松懈的时机,突然发难!
一夜之间,萨摩多地烽火骤起。岛津家埋伏好的精锐武士和熟悉地形的农兵,对分散驻扎的明军小队发动了突袭。同时,他们破坏了道路,焚烧了明军的部分粮草囤积点。
明军措手不及,加上地形不熟,夜间通信不畅,一时间陷入了混乱和各自为战的境地,损失了不少人手,那名带队参将也在混乱中战死。消息传回设在肥后国的明军大营,张辅勃然大怒。
“好个岛津氏!安敢如此欺我!”张辅一拳砸在案上,“竟敢诈降伤我将士!若不将其碾为齑粉,何以震慑倭人!”
他立刻调整部署,暂停了向东准备的步伐,决定先以雷霆手段彻底铲除岛津家这个隐患,确保九州再无后顾之忧。
张辅亲自点齐麾下最精锐的五千亲军,并调集上百门各式火炮,浩浩荡荡,直扑萨摩。
这一次,明军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进军速度极快,遇到任何抵抗或可疑村庄,一律以炮火先行覆盖,大军随后碾压而过,毫不留情。
岛津元久原本还想凭借萨摩多山的地形和坚固的山城进行持久抵抗,但在明军绝对的实力和碾压式的怒火面前,一切计谋都显得苍白无力。
明军主力不顾伤亡,猛攻岛津家的本据城池。
火炮日夜不息地轰击,将城墙砸得千疮百孔。
张辅的亲军更是悍勇无比,冒着箭矢滚石,多次强行登城,与岛津家武士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最终,城池被攻破。明军涌入城内,清剿残敌。
岛津元久见大势已去,试图切腹自尽,但被冲入天守阁的明军精锐士卒阻止并生擒,被押至张辅面前。
张辅冷眼看着这位险些让明军在九州阴沟里翻船的倭人大名,没有丝毫怜悯。
“逆贼诈降,袭杀天兵,罪无可赦!无需押送,就在此地,明正典刑,传首九州各郡!”张辅下达了冷酷的命令。
很快,岛津元久被明军刽子手于阵前斩首,其首级被悬挂起来,以儆效尤。
岛津家核心成员或战死,或被捕后处决,家族势力被连根拔起。
经此一战,九州岛上最后一丝有组织的抵抗力量被彻底粉碎。
所有还在观望的豪族、小大名闻讯,无不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亲自赶到明军大营,匍匐请罪,表示绝对臣服,再无二心。
九州,至此彻底平定。
张辅一边下令大军在九州休整,补充兵员粮秣,一边将九州平定、岛津氏覆灭的消息写成捷报,八百里加急送往南京。
同时,他也开始筹划半月后东进本州,与播磨地区集结的倭国最后主力进行决战的方案。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石见海域负责镇守银矿并策应大军行动的郑和,也接到了来自南京的圣旨。
圣旨中,永乐皇帝首先嘉奖了郑和发现并守护银矿的大功待归国后封赏,随后重点提到了主动归附的大内义弘。
旨意言明:
大内义弘深明大义,率先归顺,并引导王师,提供粮草,有功于大明。
特赐其国姓“汉”,改名“汉义弘”,待倭国战事全面平定后,特许其携家眷赴南京觐见,朕将亲自封爵赐第,令其安享富贵。
其原有领地周防国,可由其指定一子继承,但需接受大明驻倭总督府管辖,协助天朝治理地方,永为大明治下藩屏。
这道圣旨,恩威并施,赏赐极为丰厚,信号极其明确:大明对于主动归顺者绝不吝啬赏赐,甚至允许其家族在新时代继续保有部分权力和地位。
郑和接旨后,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深意。他亲自召见了忐忑不安的大内义弘(现在该叫汉义弘了),宣读了圣旨。
汉义弘听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原本只求能保住家族性命和部分领地,没想到竟能得到如此厚重的赏赐!
国姓!
南京养老!
儿子还能继承周防!
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天恩!
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南京方向连连叩首:“罪臣...不,属下汉义弘,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汉义弘及子孙后代,永为大明忠犬,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郑和微笑着扶起他:“汉先生请起。陛下金口玉言,尔之富贵,已定矣。眼下还需先生多多出力,安抚地方,并为大军东进提供助力才是。”
“一定!一定!提督大人但有差遣,属下万死不辞!”汉义弘忙不迭地保证,此刻他的忠诚度已然爆表。
很快,大明厚赏归顺者大内氏(汉氏)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倭国传播开来。
那些原本还在摇摆、恐惧、甚至准备顽抗到底的大名和豪族,得知消息后,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抵抗,如岛津家,京极家等都身死族灭,领地不保。
投降,如大内家,得赐国姓,荣华富贵,子孙仍享尊荣。
这其中的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一时间,许多原本打算在播磨与幕府“玉碎”的大名开始暗中盘算自己的退路,甚至悄悄派出了心腹使者,试图与明军联络...
大明一手紧握狼牙棒,毫不留情地粉碎一切抵抗;一手高擎胡萝卜,慷慨赏赐识时务者。刚柔并济之下,倭国最后的抵抗意志,也在加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