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带回的信息,如同在密闭的房间里打开了一扇气窗,让那几乎令人窒息的紧张压力得以稍稍释放。虽然“静默禁区”依旧是一个巨大的未知,但至少,霍克元帅和星盟高层明确了两个关键点:第一,林夜的本心仍在,其最终立场是守护;第二,他需要时间,而这段时间,是星盟宝贵的喘息和发展之机。
战略方向随之调整。霍克元帅并未放松对“静默禁区”的监控,但将警戒等级从“临战”下调至“高度关注”,并将主要精力转向了壁垒内部的深度整合与科技发展。他深知,无论林夜最终成功与否,星盟都不能再将命运完全寄托于一人之力。文明自身的强大,才是应对一切未知的根本。
墨菲斯领导的科研团队,则从试图“沟通”转向了“解析”与“学习”。他们开始系统性地研究林雪冒险带回来的、那庞杂的规则信息碎片。这些碎片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是【太初平衡】与“概念噬灭体”力量碰撞融合后的产物,其价值无法估量。虽然理解起来极其困难,甚至危险,但每一点进展,都可能带来科技上的飞跃。
壁垒社会,在明确了“等待与发展”并行的方针后,也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一种劫后余生的凝聚力,混合着对未来的紧迫感,驱使着每一个人。教育资源向基础科学和前沿规则研究倾斜,工业体系全力运转,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积累知识与技术,为了在下一次危机降临时,能有更多的底牌。
林雪成为了连接两个“世界”的特殊使者。她定期会通过星语者的力量,向那片灰色星云传递壁垒的发展情况,传递同胞的信念与支持。她不再深入核心,只是在外围“诉说”,如同对着一个沉睡的巨人轻声低语。她能感觉到,那片区域的“规则脉动”在每一次沟通后,都会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具有“倾向性”,仿佛那混沌的奇点,在逐渐找回某种“焦点”。
时间,在这种相对平稳的积累中,悄然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是星盟文明埋头苦干的两年,是技术储备厚积薄发的两年。基于对规则碎片的部分解析,星盟在能源利用、材料科学、空间技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一代的、具备更强规则适应性的侦察舰开始服役,小心翼翼地探索着“摇篮星域”之外,那片因“概念噬灭体”威胁而荒废已久的星空。
而这一天,一艘代号“开拓者7号”的新型侦察舰,在常规巡逻至距离“静默禁区”约十五光年的一个偏僻星系时,传回了一段让整个星盟高层为之震动的信息。
该星系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红矮星系统,只有几颗毫无价值的岩质行星。但“开拓者7号”在其边缘的柯伊伯带区域,探测到了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规则波动残留。
经过反复确认和分析,技术团队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残留的规则波动,与之前净化者队长所使用的“秩序灵能”,以及“概念噬灭体”力量中蕴含的某种极其隐晦的“否定”语法,存在着高度相似性!但又有微妙的不同,更像是一种……折衷与融合后的产物。
更重要的是,探测数据显示,该区域在近期有过空间跃迁的痕迹,其技术特征,完全不同于星盟或已知的任何灵能宇宙技术!
“有别的‘东西’来过这里!就在我们家门口!”霍克元帅看着报告,脸色无比凝重。他立刻下令,“开拓者7号”原地潜伏,加大探测范围,同时调动附近所有侦察力量,向该区域集结。
消息被严格控制在小范围内,但紧张感再次弥漫开来。
难道“净化之眼”派来了新的追猎者?还是“概念噬灭体”的威胁引来了其他宇宙的“观察者”?或者是……那个被发射出去的“火种”,在未知的坐标引发了什么变故?
无数种可能性在众人脑海中翻腾,每一种都代表着潜在的巨大风险。
“必须弄清楚那是什么!”霍克元帅斩钉截铁,“在我们眼皮底下活动,绝不能放任不管!”
一支由三艘最新锐的“巡界者”级侦察舰组成的小型编队,在伪装和静默模式下,悄然驶向了那个偏远的红矮星星系。它们携带着最先进的隐匿和探测设备,任务是找到那个不速之客的踪迹,并尽可能获取其信息。
与此同时,在壁垒中心的观测塔。
林雪也感受到了冥冥中的一丝异样。并非通过命运织机连接林夜,而是她“星语者”的本能,让她对命运长河中新出现的、细微的“涟漪”产生了感应。那涟漪带着一种冰冷的秩序感,却又混杂着一丝陌生的躁动,与这片星域原本的命运流向格格不入。
她将这份模糊的感应告知了霍克元帅和墨菲斯。
“连林雪小姐都有所感应……”墨菲斯摩挲着下巴,“看来,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其存在本身,就已经开始扰动这片星域的‘因果’了。事情……变得有趣起来了。”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星域外围那片缓慢旋转的灰色星云。
内部的平衡尚未完全稳固,外部的窥探者却已悄然临近。
星盟这艘刚刚从毁灭边缘挣扎回来的孤舟,尚未完全修复伤痕,便不得不再次扬起风帆,警惕地望向摇篮之外,那片深邃而危机四伏的黑暗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