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首映礼当天,影院外的广场被改造成了一个充满古风韵味的“江湖市集”。
窦老的戏班在搭好的皮影戏台前忙碌着,他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表演做最后的准备。
小豆子站在一旁,手中举着一个石破天的皮影人偶,阳光洒在他身上,他专注地练习着“抖腕”的动作,让石破天的人偶在阳光下栩栩如生地舞动起来。
竹编剑鞘上的《侠客行》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也在为这热闹的场景增添一份诗意。
而在另一边,林野正带着他的粉丝们在旁边摆起了“非遗手作摊”。
桌上摆满了小巧精致的迷你竹篮,这些竹篮被堆成了一座小山,每个篮底都刻着一个“侠”字,显得格外别致。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竹篮的隔层里还装着来自各地的香料,有西安的秦椒、苏州的茉莉、北京的槐叶等等。这些独特的香料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吸引了许多路过的观众纷纷驻足观看。
夏晚晴站在调音台后,试播电影原声里的“评弹剑招”片段。
琵琶的“叮咚”混着秦腔的嘶吼,突然被一阵惊呼打断——是韩流电影《星际剑客》的宣传车队开了过来,车身上的激光剑特效闪得刺眼,扩音器里放着电子乐,与市集的皮影戏、竹编香氛形成割裂的对比。
“听说他们的预售票房是咱们的三倍。”发行方的负责人捏着统计表,声音发紧,“刚才还有媒体说,《侠客行》是‘老古董碰瓷新潮流’。”
岳川正帮窦老调整皮影戏台的灯光,闻言抬头笑了:“让他们说去。”他指着围过来看皮影的年轻人,“你看那姑娘,正用手机拍小豆子甩水袖,配的文案是‘这才是我想象中的江湖’——比起激光剑,他们更缺的是能扎进心里的根。”
首映厅的灯光暗下来时,夏晚晴的手心还在冒汗。
当石破天背着扎染布包走出胡同的镜头出现,配乐里突然飘进熟悉的铜哨子声——是李叔的晚哨,混着槐树叶的沙沙响,厅里响起细碎的骚动。
她转头看向岳川,发现他正盯着银幕上的竹编剑鞘,那上面的墨迹,是周老特意用槐叶汁调的,在光下会泛出淡绿的光泽。
最热烈的掌声出现在“石室悟武”段落。当石破天用拓碑手法练剑,银幕上的碑刻突然与周老的书法重叠,“横如刀”的笔锋化作剑影,配乐里的板胡突然拔高,与评弹的琵琶撞出火花。
厅里的非遗传承人都站了起来,窦老的板胡甚至跟着节奏轻颤,像在与银幕里的声音应和。
片尾字幕升起时,没有人离场。当雪团叼着竹篮跑过侠客岛的镜头出现,厅里爆发出善意的笑,而当最后一帧定格在“非遗手艺人名单”——从扎皮影的窦老到编竹篮的小吴,再到唱评弹的苏州艺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散场时,林晓带着同学们挤到前排,手里举着本“城市记忆手账”,扉页上是刚请岳川签的字。
“我们班同学都说,”姑娘的声音带着哭腔,“看完电影想回家找爷爷学拓碑,找外婆学织扎染——原来龙国的故事,这么好看。”
第二天一早,票房数据炸了锅。《侠客行》的排片率从15%飙升到35%,口碑榜直接反超《星际剑客》,热评第一是:“激光剑会没电,但竹篮里的糖蒜香、皮影上的胭脂红,能在记忆里存一辈子。”
文旅部门的电话被打爆,全是询问“哪里能学皮影、拓碑”的观众,连周老的书法班都收到了上百份报名。
在老裕泰茶馆里,众人围坐在八仙桌前,聚精会神地看着新闻。
李叔的铜哨子被摆在桌子中央,它那古铜色的表面在阳光下闪耀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而在铜哨子旁边,摆放着窦老送的石破天皮影,那皮影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夏晚晴的手机则不断地弹出平台消息,屏幕上的通知栏几乎被消息淹没。
她点开一看,原来是“江湖声景”专辑冲进了国风榜第一!这个消息让她兴奋不已,她迫不及待地打开评论区,只见里面充满了各种有趣的评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听着评弹练剑”的趣事。
“听说《星际剑客》紧急加了段‘东方元素’呢!”林野突然笑着念起了娱乐版的新闻,“他们给激光剑加了个竹编剑鞘,结果被观众骂‘东施效颦’,哈哈哈!”
岳川并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新的计划:“《侠客行》纪录片、非遗手作巡回展、‘江湖声景’线下音乐会……”笔尖在纸上停顿了一下,他抬起头,目光投向窗外。
窗外的胡同里,一群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举着自制的竹编剑,模仿着石破天的招式。他们口中还哼唱着夏晚晴写的插曲,那欢快的旋律在胡同里回荡,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童趣和快乐。
雪团轻盈地跃上八仙桌,它的小爪子准确无误地搭在“侠”字竹篮上,仿佛那是它专属的座位。它的尾巴轻轻一扫,掠过刚刚送来的首映票房海报,就像一阵微风拂过湖面,引起了轻微的涟漪。
阳光透过木格窗,温柔地洒在海报上,皮影石破天的身影在这温暖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生动。那光线仿佛是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皮影石破天的身上流动,为这张代表着成绩的海报,盖上了一个充满温暖的章。
在这个宁静的场景中,没有人高喊“打败韩流”的口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默默的、深沉的情感。
人们静静地凝视着那些被电影唤醒的本土热爱,这些热爱在年轻人学习拓碑的专注中、在孩子们精心扎制皮影的灵巧中、在更多人翻找自己家乡老手艺的热情中,悄然绽放。
他们深知,振兴龙国文娱,从来都不是一场简单的胜负之战。这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情感回归的旅程,是将那些隐藏在时光深处的温暖,一点一点地找寻回来,并传递下去的过程。
就如同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江湖不远,就在竹篮的纹理、皮影的轴轮、墨痕的锋芒之中。”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可能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