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微微屈膝行礼,声音轻柔:“妾身见大王忙碌,未曾用早膳,便炖了碗羹汤送来……不知是否打扰了大王议事?”
张行看着她小心翼翼又努力想尽妻子职责的模样,心中微暖,笑道:“无妨,进来吧。
正好有些事,你也可以听听,日后这王府内院,乃至这大夏天下,许多事,终归需要你与我一同承担。”
刘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受宠若惊的光芒。她本以为婚后生活将是深居内院,相夫教子,却没想到夫君竟愿让她接触政务。
她端着羹汤,轻轻走入这象征着权力核心的殿堂,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新奇与期待。
成都巡抚衙门内,张行终于见到了那位名满天下的奇人——徐霞客。
此时的徐霞客虽风尘仆仆之色未完全褪去,但眼神中依旧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之光。
只是细看之下,不难发现他眉宇间深藏的疲惫与身体长期奔波留下的损耗。
“徐先生,一路辛苦。”张行态度很是客气,并未以君王之尊自居,“先生抵达成都后,本王便请了府中最好的医师为先生检查了身体。
医师言道,先生长年跋涉,风餐露宿,身体透支甚巨,五脏皆需调养,气血亦有亏空。
当前最要紧的,便是好生静养,辅以药膳滋补,万万不可再即刻劳顿远行了。”
徐霞客闻言,心中微暖,拱手道:“有劳大王挂怀,徐某野惯了,这点奔波算不得什么,能得大王收留,已是万幸。”
张行摆摆手,真诚地说道:“先生此言差矣,能得先生投效,是我大夏之幸。
先生之才,岂是区区收留二字可概括?本王之意,先生此次便在成都安心住下,好生将养一段时日。
在此期间,先生正好可将毕生游历之见闻、考察之记录,系统整理,编纂成书,所需纸墨、助手,本王一律提供。”
徐霞客略感惊讶,他一生游历,常被人视为不务正业,甚至被归为奇技淫巧之流,没想到这位夏王竟如此重视。
他不由问道:“徐某所记,不过是些山川形胜、风土人情、小道险径的杂录,于大王、于大夏,果真有用处吗?”
“大大有用!”张行肯定道,语气中充满赞赏,“先生所记载之江河源流、水道走向,于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大有裨益;
所记之山脉地质、道路险易,于开辟驿道、规划交通至关重要;
所记之各地物产、土壤特性,于发展农务、因地制宜种植作物更是珍贵无比!此乃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是藏在山水之间的无价宝库!
本王还要多谢先生,愿将这些心血投入大夏,造福万民呢!”
听到自己的心血被如此理解和看重,徐霞客不禁心潮澎湃,感慨道:“大王果真非常人也!昔日在大明,人人只重圣贤书,只知八股文,视徐某所为如同玩物丧志。
唯有大王,能看到这些琐碎记录背后的真正价值!”
张行正色道:“何来奇技淫巧之说?此皆乃关乎国计民生的实务!空谈道德文章救不了国,也救不了民。
四书五经虽有圣人之理,然亦需与实务相结合,方能真正利国利民,先生之学,正是我大夏急需的务实之学!”
一席话,说得徐霞客心中豁然开朗,更是坚定了留在大夏的决心:“大王见识超卓,徐某佩服!既蒙大王不弃,徐某定当尽心竭力,将所见所闻整理成册,以供大王参详!”
“好!先生且先好生休养,待身体康复,若还想外出探险考察,我大夏必全力支持,提供向导、护卫及一应物资!”张行许下承诺。
送走了满怀激动与希望的徐霞客,张行转而向一旁的四川巡抚李茂才问起另一件要紧事:“李巡抚,成都周边的煤场,建设得如何了?”
李茂才连忙回禀:“回大王,按照您的图纸和吩咐,于四川境内选定的几处优质煤窑均已初步建成,这几日已陆续有煤场开工出煤。
只是……”他脸上露出一丝疑惑,“臣愚钝,虽知煤可取暖炊爨,但如此大规模开采使用,耗费人力物力,不知大王深意为何?百姓砍伐柴薪,自古皆然,似乎更为便利。”
张行知他必有此问,耐心解释道:“砍伐树木,看似便利,实则后患无穷!
树木根系能固结土壤,涵养水源,若大规模砍伐,遇大旱之年,土地存不住水,溪流易干涸;
若遇暴雨,则无树木根系固定泥土,极易引发山洪泥石之灾,毁田毁屋,危及人命!此乃长远之计,关乎生态平衡与民生安全。”
李茂才闻言,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大王深谋远虑,臣万万不及!竟能从砍柴烧火想到水土流失、旱涝之患,臣……臣佩服之至!”
他此刻才真正明白,这位年轻君王的思虑之深远,已远超常人。
张行继续叮嘱:“煤矿开采、使用,切记安全第一!此前颁布的《煤矿安全条令》及煤炉使用须知,务必让各级官府再三对矿工和百姓宣讲叮嘱,务必注意井下通风,家中使用煤炉务必注意开窗透气,防止毒气伤人!此事关乎人命,绝不可懈怠!”
“臣明白!已严令各州县落实,定期巡查。”
“还有,”张行想到关联问题,“那些以往以砍柴、卖柴为生的农户,断了此项生计,官府需妥善安置。
可告知他们,各地煤场正需大量送煤工,负责将煤炭运送至城中各坊甚至下乡贩卖。
此活计虽也辛苦,但比之翻山越岭砍柴要安全稳定许多,且收入亦有保障,可让他们优先应聘。”
李茂才由衷赞道:“大王思虑周详,连此等细微之处都顾及到了,真乃百姓之福!臣即刻去办,定让那些樵夫顺利转业,不致生活无着。”
谈完煤矿之事,李茂才又想起一事,禀报道:“对了,大王,昨日成都府知府来报,您下令于成都城内兴建的七所医院,均已全部修建完成,各类药材器械也已配备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