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子说着,眼眶都有些泛红,随后伸手拍了拍宋瑾的肩膀:“明年院试好好考,等过了院试,为师也送你一份大礼。”
“还有,你师兄,秦岷那小子也拜托给你家照顾了。他留在京城不合适,”
宋瑾虽然不知道秦夫子说的大礼是什么,但对于照顾师兄秦岷却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不说他跟秦岷的关系是好兄弟。
就算是看在秦夫子多年教导的情分上,他以及他的家人也会好好的照顾师兄秦岷的。
“夫子放心,我跟爹娘定会好好照顾师兄,等来年过了院试。我跟师兄在一起来京城拜见夫子您。”宋瑾笑着保证道。
江娘子见状不由的安下心来,笑着说道:“有你们家照应,我自然是放心的。
哎,当初你这群小娃娃如今都成大小伙子了。你们这一走,还怪舍不得的。”
宋瑾腼腆的笑了笑,随后又和秦夫子一家聊了一会儿,放下礼物这才起身告辞。
看着宋瑾离去的背影,秦夫子沉默片刻后不由感慨道:“瑜之这孩子,说话做事进退有度,宋家家教极好,将来必成大器啊!”
“夫君,你看这是什么。”
秦夫子发愣之时,江舒月却是在收捡礼物时,发现一张压在人参盒子里的房契。
“房契?这是……”
秦夫子拿过房契一看,上面写着平康坊的一处宅院,正是宋瑾家之前看过的那处。
他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震惊与感动。拿着手里的房契,感慨不已,“宋书宴一家太破费了,如此厚礼,叫我如何承受。”
这套宅子他知道,自从宋家买宅院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六七千贯一座宅院,宋家买了三座宅院,
而他手里的这座平康坊的宅院,是由一个半的宅院改建的,占地不小,
当初宋家要买房,中人是他给找的,也是他找人查清这三座宅院前房主的底细的,没有问题后宋家才买的房。
没想到兜兜转转居然成自己家的宅院,连房契下面都是他的名字,这份礼可真够大的,这宅院少说也要一万贯啊!
他老老实实的挣俸禄,辛苦三十年都不一定能够买下这套宅院。
想到这里,秦夫子犹豫再三就想要把这套宅子给还回去。一两千贯的考资资助他能接受,因为这是他之前跟宋书宴的约定。
当初宋书宴上门聘请他去金秋村教学童读书,就已经自己承诺过。
如果他要是进京赶考他便送考资,所以之前那笔钱他收的理所应当心安理得。
但这套宅院不是,这套宅院是约定之外的东西,而且价值实在是太过于贵重了。
秦夫子想把地契给还回去,江舒月却是极其不愿意,一把拉住秦夫子连忙说道:“夫君,这可是京城的宅院啊!”
“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不来的东西,而且人家都送来了,咱们就收下吧!
也算他们一番心意,宋家有钱也不差这点,没看人家一出手就是三座宅子吗?除了我们这一套,他们自己也有一套啊!”
秦夫子皱起眉头,在屋里来回踱步,随即摇头说道:“虽说他们是感谢我教导宋瑾,但这礼太重了,还是得送回去才行。”
虽然他嘴上是这般说,但拒绝的心却没有之前那么坚定了,反而是心里盘算着,这般大的礼,看来他还得多搞几个名额啊!
这天下有四大书院,朝中有超过六成的官员出自这里,可以说是官员的孕育摇篮。
然而想要进入这四大书院却是极其不易的,比朝廷弄的国子监难多了。
他们每家书院每年只收取不到十个学子,而想要进入其中的一个必须条件是有功名。
而且最低得是秀才,然后还要经过残酷的院考,一千个选出取一个才能进入。
秦夫子很幸运,救过其中一个书院的师长,他手里有一个内推名额,只要有秀才功名就可以直接进去,不用经过院考。
原本他就是想把这个名额当礼物送给宋瑾的,没想到对方又送来了这样一份大礼,看来他不想办法多弄一个名额不行了。
江舒月见秦夫子犹豫不决,还想着还房契,拉着他的胳膊撒娇道。
“夫君,你就别推辞了。”
“你看咱们家现在住的地方也不大,有了这宅子,以后日子也好过些。而且姝儿马上就要成婚了从自己家出嫁总是要好一些的。”
虽然她也不知道那处宅院有多大,但再小也是他们在京城自己的家,有自己的房子住,谁还乐意出来租房子住啊?
她每次到别的官太太家去,别人一问她家在何处,什么时候邀请她们过府一叙,她都没法回答每次都尴尬的不行。
现在总算是有个自己家的宅院,不管好坏都是一个落脚点啊!
江舒月其实也想过自己在京城买房子,但一盘算手里还剩下的银钱,立马闭嘴了。
虽然这些年他们在宋家是挣了些银钱,但这些银钱还要攒下来给女儿备嫁妆,给大儿子准备聘礼,不能乱用。
她家可是有五个孩子,成婚是很大一笔钱,可夫君虽然是官员却是翰林清官,没有别的收入,只能靠微薄夏俸禄活着。
如果不是秦家的宅院,那他们家估计三代人都凑不齐一套宅院的买房钱。
秦夫子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也罢,那就收下,日后有机会定当厚报。”
他也不是不顾现实,不懂生活的迂腐之人,竟然收下宋家送来的宅院。
能让一家人过得更好,他作为当家人自然是不会拒绝,但宋家的情他必须要还。
身为官员他这才刚步入官场可不想留把柄,宋家送的这宅院虽然隐患但也算一个。
所以将来必须要还回去,而且还这个情还不能用权利。
幸好他现在只是翰林院的官手上本来就没权。天天不是在编书就是编书,说清闲倒也不清闲,反正是有事干,但就是无权。
江舒月听到这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开始在心中盘算着何时搬去新宅。
大闺女姝儿,下半年也能从自己家里出嫁。这可比什么都强。夫家也会高看他们一眼。
要知道京城很多小官都是没有府邸的,比很多人家都是租房子住,特别是翰林院的新科进士,待上几年不是进六部就是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