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赚的钱全捐给了课堂,说要给新同学买竹条。王竹安摸着他的头笑:“你太爷爷要是在,准得把你编的鱼挂在老竹鱼旁边,说‘这鱼比我的野,有出息’。”
入夏农忙,竹安的保鲜筐帮着邻村解决了西瓜储存难题。有个瓜农拉着一车瓜去外地,用竹筐装的比塑料筐装的多卖了三成价,因为“竹筐装的瓜带着清香味,塑料筐的闷得发馊”。回来就给竹安送了个最大的西瓜,摆在博物馆正中央,说“这瓜得让太爷爷的竹鱼也尝尝”。
竹禾带学生编的“竹家故事”展品被送到国外巡展,有个外国老太太对着补丁竹凳哭了半天,翻译说她想起了自己爷爷用了一辈子的木椅,也是补了又补。竹禾趁机给她讲王磊补凳子的故事,老太太非要买个同款竹凳,说“要让家里也有这么实在的东西”。后来这竹凳成了巡展的“明星展品”,看的人都得摸半天补丁。
竹安的保鲜筐上了新闻联播,记者来采访,让他说几句洋气的话。竹安挠挠头:“没啥洋气的,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编得结实点,能装东西,还不糟蹋地。”镜头扫过竹棚里忙碌的街坊,有个婶子边编筐边哼小曲,记者问哼的啥,婶子笑:“铁雄兄弟当年编筐时就哼这调,说编着得劲。”
深秋摘橙子,竹溪带着国外的经销商去果园,对方嫌竹筐装得少,想换大塑料筐。竹安蹲在地上给他们算账:“这筐看着小,透气,橙子不容易坏,路上能多卖五毛钱一斤。你太奶奶当年卖橘子,就认竹筐,说‘看着吃亏,实则占大便宜’。”经销商们算了算,乖乖换了竹筐,回去后果真赚了不少,说“中国农民的账比计算器精”。
王竹安的竹楼里添了个“竹编漂流瓶”活动,孩子们编的小竹器里塞着自己的心愿,寄给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有个孩子在竹鱼里写:“我希望爸妈能回家编竹器。”这只竹鱼被寄到了深圳,收信的孩子爸妈是打工的,看了信特意带着孩子回来看竹编坊,说“咱也得让孩子知道根在哪”。
竹溪设计的歪把茶具出了儿童款,小茶杯的把手歪得更厉害,刚好适合孩子抓握。有个妈妈发视频,说孩子以前总摔杯子,用这竹杯居然没摔过,“好像知道这杯子是宝贝”。竹溪看着视频里孩子抱着竹杯喝水的样子,突然想起竹禾小时候,王竹宁给她编的小竹碗,也是歪歪扭扭的,却从没摔碎过。
年底,博物馆来了个特殊的参观者,是那个好莱坞明星的助理,说明星想来拜师学编竹鱼。竹安听了直乐:“学可以,得从劈篾开始,扎破手可别哭。”助理回去传话,明星还真答应了,说“要感受最真实的手艺”。街坊们听了都笑:“咱竹家的门槛,连明星都想跨。”
大年初二,竹家办了场“竹编擂台赛”,老少街坊都来比编竹鱼,最快的是个七十岁的老太太,三分钟编一只,尾巴歪得恰到好处。老太太举着竹鱼笑:“这是铁雄兄弟教我的,当年他说我编得比他媳妇好。”竹安给她发了个竹制奖杯,上面刻着“歪鱼王”,老太太捧着奖杯,眼泪掉在竹杯上,亮晶晶的。
窗外的爆竹声噼里啪啦响,新竹苗在雪地里冒出点绿,像在跟满棚的竹器打招呼。竹安看着铁雄的老竹鱼,突然觉得它好像在动,尾巴一甩一甩的,带着满棚的新竹鱼一起游。风穿过竹棚,所有的竹器都在响,像在合唱一首老歌,歌词里说:
日子就像竹篾条,
歪歪扭扭才逍遥,
一辈传一辈,
暖得像火烧。
那个好莱坞明星还真来学编竹鱼了。
穿着牛仔裤和帆布鞋,跟街坊们一起蹲在竹棚里,劈篾时手被扎出个血珠,咧着嘴倒吸凉气,却不肯停。
竹安妈拿了块胶布给他贴上:“刚开始都这样,你太爷爷当年学劈篾,手上的口子比这深多了。”
明星举着带血的篾条笑:“这才是真手艺,比拍电影带劲。”
编出来的第一只竹鱼歪得不成样,尾巴快拧成麻花,他却宝贝似的揣在兜里,说要带回好莱坞当幸运物。
竹溪的儿童款歪把茶具卖疯了,有个幼儿园一下子订了两百套,说要让孩子们从小用竹器,“摸着手感就不一样,比塑料的亲”。
竹溪去送货时,孩子们围着她要学编竹杯,小手捏着竹丝歪歪扭扭缠,有个小胖墩编着编着把竹丝塞嘴里嚼,逗得大家直笑。
园长说:“这才是最好的手工课,比书本上的有意思多了。”
竹溪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突然觉得,太奶奶当年给竹丫编小竹碗时,大概也是这心情。
王竹安的竹楼里来了个老教授,研究民俗的,对着铁雄的老竹鱼看了半天,说这鱼尾巴的角度藏着讲究,“跟当地的风向有关,歪得有道理”。
王竹安听了直乐:“铁雄兄弟哪懂这些,他就是编着得劲。”
老教授非要给竹鱼做个3d扫描,说要放进数据库。
扫描出来的模型里,鱼身上的每道竹纹都清清楚楚,像刻着的密码。
那个结巴的孩子指着模型说:“这……这是鱼的……的故事。”
入夏暴雨,竹编博物馆的排水沟堵了,积水漫到了铁雄的老竹鱼底座。
竹芽赶紧带着街坊去疏通,用的还是当年王磊编的竹制耙子,耙齿磨得光溜溜的,却照样好用。
有个年轻街坊说:“这老耙子比新的好使,不打滑。”
竹芽笑:“老物件都这样,用得越久越跟人亲。”
水排干净后,老竹鱼的底座上留下圈水痕,像给鱼添了片小波浪。
竹禾带学生编了批竹制的鸟食罐,挂在校园的树上,引得好多鸟来啄食。
有个学生发现,用竹罐的地方比用塑料罐的多来三种鸟,说“鸟也认竹器”。
竹禾把这事告诉竹安,竹安说:“太爷爷当年在竹棚挂竹篮接雨水,总有麻雀来喝水,说‘竹子招鸟,也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