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侃:北魏“出奇制胜高手”!一招“捣腹攻心”瓦解叛军,凭谋略破局
北魏雍州刺史萧宝夤发动叛乱,攻打冯翊郡。尚书仆射长孙稚奉命率军讨伐,左丞杨侃向他献策:“当年曹操和韩遂、马超在潼关对峙,韩遂、马超的才能比不上曹操,但胜负迟迟未分,就是因为他们占据了险要地势。现在叛军的防守已经稳固,硬攻难克,不如北上夺取蒲坂,渡过黄河向西进军,攻入叛军的腹地,把军队置于绝境激发斗志。这样一来,华州的包围会不战自解,长安也能轻松拿下。”
长孙稚犹豫道:“你的计策很好,但现在薛修义包围了河东,薛凤贤占据安邑,宗正珍孙驻守虞坂,我们的军队根本没法前进,该怎么办?”杨侃答道:“宗正珍孙就是个只会冲锋陷阵的武夫,靠运气当上将领,只能被人指挥,根本没能力指挥别人。河东的治所就在蒲坂,西边靠近黄河岸边,管辖的疆域大多在郡城东边。薛修义驱赶士兵和百姓向西包围郡城,他们的父母妻儿都留在原来的村庄。一旦听说官军杀到,士兵们都会惦记家人,必然会望风而逃、不战自溃。”
长孙稚于是派儿子长孙子彦和杨侃率领骑兵,从恒农北上渡河,占据了石锥壁。杨侃故意扬言:“我们先留在这里等待步兵,同时观察百姓的向背。现在愿意归顺朝廷、递交投降名册的人,都可以回自己的村庄。等朝廷举三次烽火信号,大家就点燃烽火回应。那些不回应烽火的,就是叛军同党,我们会出兵进攻屠杀,把缴获的财物赏赐给士兵。”
消息传开后,村民们互相转告,就算是没真正打算投降的人,也假装点燃烽火。一夜之间,数百里范围内火光冲天。包围河东郡城的叛军摸不清情况,以为官军已经大面积收复失地,各自四散逃回村里。薛修义也逃了回去,后来和薛凤贤一起请求投降。长孙稚顺利攻克潼关,进入河东地区,萧宝夤兵败出逃。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险地难攻+叛军合围”困局,关键在“避锋捣腹+攻心扰敌”
杨侃能快速瓦解叛军,核心逻辑是“不与叛军在险要之地硬拼,通过‘迂回捣腹+心理威慑’,切断叛军后路、瓦解其军心”:
1.避实击虚,直击腹地:看穿叛军“守险扼要”的优势,放弃正面强攻,选择北上渡河攻入叛军腹地,让其防守体系失效;
2.抓准叛军软肋:洞悉薛修义的士兵“家在后方”的核心顾虑,利用亲情牵制,预判其“内顾而溃”的必然结果;
3.攻心为上,制造恐慌:通过“烽火传信”的虚实结合策略,让叛军误以为百姓普遍归顺官军,陷入“腹背受敌”的恐慌,主动溃散。
二、核心启示:遇“险地受阻+对手合围”,别硬闯,用“迂回破局+攻心扰敌”破局
这种“绕开阻力、直击要害、心理制胜”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对手死守核心渠道,正面突破难”:比如竞品垄断主流销售渠道,别硬拼进场费。像杨侃那样:“绕开主流渠道,布局下沉市场或线上私域(迂回捣腹),针对竞品渠道商‘依赖单一品牌’的软肋,推出更优厚的合作政策(抓软肋),再通过用户口碑传播制造竞品渠道流失的恐慌(攻心),逐步瓦解其渠道壁垒”;
- 职场攻坚遇“项目被多方牵制,推进受阻”:比如跨部门协作中,多个部门故意设障,别硬催。可以说:“绕开直接冲突的部门,找到项目的核心决策人(迂回),点明各部门牵制背后‘担心责任’的顾虑(抓软肋),提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方案(示利),再通过公开项目进度倒逼协作(攻心),打破牵制僵局”;
- 危机处理遇“负面舆情被集中炒作,硬回应易激化”:比如品牌被竞品联合媒体抹黑,别盲目辟谣。可以说:“绕开负面舆情焦点,发布真实产品数据和用户证言(迂回),揭露竞品‘恶意炒作’的真实目的(抓软肋),通过KoL中立评测和用户自发发声制造舆论反转(攻心),逐步平息负面影响”。
简单说就是:“面对险地受阻、对手合围的局面,别硬闯硬拼。关键是绕开正面阻力,直击对手核心软肋,再通过心理威慑或利益引导瓦解其凝聚力,用‘迂回+攻心’的组合拳,以最小成本打破僵局、赢得主动。”
【原文】杨侃
魏雍州刺史萧宝夤反,攻冯翊。尚书仆射长孙稚讨之。左丞杨侃谓稚曰:“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据潼关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敌,然而胜负久不决者,扼其险要故也。今贼守御已固,不如北取蒲坂,渡河而西,入其腹心,置兵死地,则华州之围不战自解,长安可坐取也。”稚曰:“子之计则善矣。然今薛修义围河东,薛凤贤据安邑,宗正珍孙守虞坂,兵不得进,如何?”曰:“珍孙行阵一夫,因缘为将,可为人使,安能使人?河东治在薄坂,西逼河漘,封疆多在郡东。修义驱卒士民,西围郡城,其父母妻子,皆留旧村。一旦闻官军至,皆有内顾之心,势必望风自溃矣。”稚乃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据石锥壁。侃声言:“停此以待步兵,且以望民情向背。而今送降名者,各自还村,俟台举三烽,即举烽相应。其无应烽者,乃贼党也,当进击屠之,以所获赏军士。”于是村民转相告语,虽实未降者,亦诈举烽。一宿之间,火光遍数百里。贼围城者不测,各自散归。修义亦逃还,与凤贤俱请降。稚克潼关,遂入河东,宝夤出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