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孝宽:北周“预判避险智者”!用“缓行毁桥+诱敌停留”破追杀,以巧计全身而退
尉迟迥原本担任相州总管,朝廷下诏让韦孝宽接替他的职位,又任命小司徒叱列长文为相州刺史,先让叱列长文赶赴邺城,韦孝宽随后出发。
韦孝宽走到朝歌时,尉迟迥派他的大都督贺兰贵带着书信来迎接。韦孝宽留下贺兰贵,通过和他交谈观察,怀疑尉迟迥有谋反的变故,于是就声称自己生病,放慢了前进的速度。他又派人前往相州,名义上是寻求医药,实则暗中打探尉迟迥的动向。
等韦孝宽到达汤阴时,正好遇到叱列长文狼狈地逃了回来。韦孝宽这下彻底摸清了情况,立刻下令掉头火速返回。他让人把沿途经过的桥梁道路全都拆毁,把驿站的马匹全部征用过来随自己带走。同时还告诫驿站的官员:“蜀公(尉迟迥的封号)很快就要到了,你们要多准备好酒好菜和粮草,好好招待他。”
尉迟迥果然派仪同梁子康率领几百名骑兵去追赶韦孝宽。可沿途的驿站都准备了丰盛的酒菜,追兵每到一处都停下来吃喝,耽误了大量时间,最终没能追上韦孝宽。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预判危机脱身,关键在“察异动+控节奏,以‘缓行阻敌+诱敌拖延’掌主动权”
韦孝宽能在危机未发时识破阴谋、成功脱身,核心逻辑是“精准预判尉迟迥的谋反意图,通过‘缓行探底、毁桥阻敌、诱敌停留’的连环计,打乱追兵节奏,牢牢掌握逃生主动权”,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危机前兆:从“使者言行”和“同僚逃亡”中锁定风险,提前布局
他不盲目赶路赴任,而是通过与贺兰贵交谈察觉异常,又借“求医药”暗中侦查,在遇到叱列长文奔还后,立刻确认危机真实性。这种“先察后动”的思路,避免了“踏入陷阱再脱身”的被动,为后续应对留出充足时间。
2.以“连环巧计”破局:多维度切断追兵路径,拖延追击节奏
一是“毁桥撤马”断追兵硬件:拆毁桥梁、征用驿马,让追兵“难前进、难提速”,从物理上阻碍追击;二是“虚设招待”乱追兵节奏:让驿站备好丰厚酒菜,利用追兵“贪享便利”的心理,诱使其沿途停留,从时间上拉长距离。一阻一诱结合,轻松摆脱追兵。
二、核心启示:遇“潜在危机、被动局面”,别盲动,用“预判+控节奏”破局
韦孝宽的智慧,对应对潜在风险、规避陷阱、摆脱被动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潜在风险”:先“察异探底”,再“缓慢推进”
比如接手新工作、合作新项目(类似“赴任相州”),若察觉对方有异常(如合作方态度反复、工作交接模糊),别急于推进。可像韦孝宽那样,用“放慢节奏”的方式(如推迟关键节点、逐步对接工作),同时暗中收集信息(如询问老员工、核查合作资质),确认无风险后再推进,避免陷入陷阱。
- 摆脱“被动追击”:从“硬件阻碍+软件拖延”双管齐下
若遇到他人恶意针对、资源争抢(类似“被追兵追赶”),别只被动防守。可一方面“切断对方助力”(如保护核心资料、拉拢关键人脉,让对方“难推进”);另一方面“制造干扰项”(如抛出无关信息、设置次要议题,诱使对方分散精力),让自己趁机脱身或完成核心目标。
- 预判后的“执行关键”:连环计落地,不留下漏洞
韦孝宽的成功,在于“察异-缓行-毁桥-诱敌”的每一步都衔接紧密,没有遗漏。这启示我们:预判风险后,要制定“多环节应对方案”——比如预判项目可能被叫停,提前备份关键数据(对应“毁桥留后路”),同时准备替代方案(对应“诱敌拖延时间”),确保一个环节出问题,还有其他办法兜底。
简单说就是:“遇到潜在危机别盲动,先通过细节预判风险,再用‘断对方后路+乱对方节奏’的巧计,一步步掌握主动权,既能避开陷阱,又能轻松脱身,这才是应对未知风险的高明思路。”
【原文】韦孝宽
尉迟迥先为相州总管。诏韦孝宽代之,又以小司徒叱列长文为相州刺史,先令赴邺,孝宽续进。至朝歌,迥遣其大都督贺兰贵赍书候孝宽。孝宽留贵与语以察之,疑其有变,遂称疾徐行。又使人至相州求医药,密以伺之。既到汤阴,逢长文奔还。孝宽密知其状,乃驰还,所经桥道,皆令毁撤,驿马悉拥以自随。又勒驿将曰:“蜀公将至,可多备肴酒及刍粟以待之。”迥果遣仪同梁子康将数百骑追孝宽,驿司供设丰厚,所经之处皆辄停留,由是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