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云&赵和:唐朝“设局断案双雄”!靠巧计破无据困局,还公道于百姓
古代断案常遇“无凭无据”的僵局,裴子云与赵和却能另辟蹊径,用“逆向设局”的方式让真相浮出水面,既破了案子,又护了百姓公道。
裴子云:“扮贼审舅”巧追牛,情理兼顾平纠纷
新乡县有个叫王敬的人,去边疆当兵,把六头母牛寄养在舅舅李进家。五年后,母牛生下了三十头小牛。王敬从边疆回来,找李进要牛,可李进却说“有两头母牛死了”,只肯还四头老牛,剩下的三十头小牛压根不想还。
王敬又气又急,跑到县衙告状。县令裴子云听了,没直接传李进,反而把王敬关进监狱,然后派人去抓“盗牛贼李进”。李进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到县衙。裴子云一见他就呵斥:“有个盗贼供出你和他一起偷了三十头牛,藏在你家里!”
说完,裴子云叫人把那个“盗贼”带上来对质——其实就是用布衫蒙住王敬的头,让他站在南墙根下。李进急得不行,生怕被当成盗牛贼定罪,赶紧坦白:“那三十头牛根本不是偷的,全是我外甥那六头母牛生的小牛啊!”
裴子云这才让人掀开王敬头上的布衫,李进一看,傻眼了:“这不是我外甥吗!”裴子云说:“既然是你外甥的牛,那就该还给他。”不过他也体谅李进养了五年牛的辛苦,让王敬拿出几头小牛送给李进当酬劳。案子一判,整个县里的人都拍手称快。(也有说法称这是武阳县令张允齐办的案子)
赵和:“假称捕盗”追契钱,智破无赖赖账局
唐懿宗咸通初年,楚州淮阴县有两户相邻的人家,东邻家把田庄的地契抵押给西邻家,借了一千缗钱(古代货币单位),约定第二年加利息赎回地契。
到了赎回的日子,东邻家先给了八百缗,说好第二天把剩下的钱补齐,再拿地契。两家人本来就关系不错,又只隔一晚,东邻家觉得肯定不会出问题,就没让西邻家写收款证明。可第二天,东邻家带着剩下的钱去赎地契时,西邻家却翻脸不认账,说根本没收到那八百缗钱。
东邻家把西邻家告到县里,县令因为没有收款证明,没判东邻家胜诉;他又告到州里,结果还是一样。东邻家又气又冤,听说天水人赵和在江阴当县令,擅长用一两句话就断清案子,于是特意渡江向南,去江阴找赵和告状。
赵和一开始因为自己官阶低,而且案子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地界,不想管。但东邻家一直喊冤,赵和心软了,说:“你先在我家住下吧。”他琢磨了一晚上,终于想出了办法。
赵和叫来几个办案能手,拿着公文赶到淮河渡口,对外宣称“抓到了江洋大盗,盗贼供出有个同伙在淮阴,请当地官府把人抓来”。按照唐朝法律,只有持刀抢劫江上船只的大盗,相邻州县不能庇护,必须配合抓捕。
淮阴官府果然把西邻家的人抓了过来。西邻家本来就是个农民,从没做过坏事,面对审问一点都不害怕。赵和故意用严刑恐吓他,西邻家吓得哭着求饶。
赵和趁机说:“盗贼招供偷了很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都不是农家该有的东西。你把家里的财物清单列出来,证明这些东西不是偷来的,就能洗清嫌疑。”西邻家松了口气,压根没想到东邻家会跨地界告状,于是详细列出了家里的钱财、粮食、布匹,还说明了每笔财物的来历,其中就包括东邻家赎回地契的八百缗钱。
赵和看完清单,笑着说:“你要是真不是江洋大盗,为什么要隐瞒东邻家给你的八百缗赎地契的钱?”说完,他叫出东邻家跟西邻家对质。西邻家又羞又怕,只好承认自己赖账的罪行。赵和派人把西邻家押回淮阴,让他交出地契,之后又依法处罚了他。
【管理智慧】
两位官员的厉害,在于“不被‘无证据’困住,善用‘逆向设局’逼出真相”
换别的官员,要么因“无凭证”束手无策,要么靠刑讯逼供草草断案;但裴子云与赵和不一样——裴子云看透李进“怕担盗牛罪名”的心理,用“扮贼对质”逼他主动承认牛的归属;赵和抓住“江盗必捕”的法律规定,用“列财物清单”的方式让西邻家暴露赖账事实。两人都没靠强硬手段,而是用巧计让真相“自投罗网”,既断了案,又显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无据纠纷”,别陷“证据困局”,要“抓‘对方软肋’设局取证”
裴子云与赵和能破局,核心是抓住了“对方的心理软肋”:
1.找准对方的“恐惧点”:李进怕被当成“盗牛贼”定罪,西邻家怕被当成“江洋大盗”牵连,两人都有不敢触碰的“罪名红线”,这就是设局的突破口;
2.逆向造证:用“假场景”逼出真事实:既然没有直接证据,就虚构一个让对方害怕的场景(盗牛同谋、江盗同伙),迫使对方为了自证清白,主动说出原本想隐瞒的真相,从而拿到“间接证据”。
这就像现在有人“借钱不还还不认账”,没借条没证据时,你可以说“我好像有当时借钱的录音,要不咱们听听?”(哪怕没有录音),对方怕录音曝光,大概率会主动承认借钱事实。
二、核心启示:遇“无据纠纷”,别慌,要“找对方软肋,用巧计逼出真相”
两位官员的思路放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生活遇“借钱赖账”:朋友借你钱没写借条,后来不认账。你可以说“我当时转账给你,备注了‘借钱’,银行流水能查到,要是闹到法院,你不仅要还钱,还影响征信”——对方怕影响征信,可能会主动认账;
- 职场遇“成果被抢”:同事抢了你的项目成果,没证据证明是你做的。你可以说“这个项目里有个关键数据是我独家整理的,领导要是问起数据来源,我得好好说说”——对方怕露馅,会赶紧承认你也参与了。
简单说就是:“遇到没证据的纠纷,别只喊‘我没说谎’。要找准对方的‘软肋’(怕定罪、怕损失、怕曝光),虚构一个让他害怕的场景,逼他为了自保说出真相,比空口辩解管用一万倍。”
【原文】裴子云 赵和
新乡县人王敬戍边,留牛六头于舅李进处,养五年,产犊三十头。敬自戍所还,索牛,进云“两头已死”,只还四头老牛,余不肯还。敬忿之,投县陈牒。县令裴子云令送敬付狱,叫追盗牛贼李进。进惶怖至县,叱之曰:“贼引汝同盗牛三十头,藏于汝家!”唤贼共对,乃以布衫笼敬头,立南墙之下。进急,乃吐款云:“三十头牛总是外甥牛所生,实非盗得。”云遣去布衫,进见,曰:“此外甥也!”云曰:“若是,即还他牛。”但念五年养牛辛苦,令以数头谢之。一县称快。一作武阳令张允齐事。
咸通初,楚州淮阴县东邻之民,以庄券质于西邻,贷得千缗,约来年加子钱赎取。及期,先纳八百缗,约明日偿足方取券。两姓素通家,且止隔信宿,谓必无他,因不征纳缗之籍。明日,赍余镪至,西邻讳不认。诉于县,县以无证,不直之;复诉于州,亦然。东邻不胜其愤,闻天水赵和令江阴,片言折狱,乃越江而南诉焉。赵宰以县官卑,且非境内,固却之。东邻称冤不已,赵曰:“且止吾舍。”思之经宿,曰:“得之矣!”召捕贼之干者数辈,赍牒至淮壖口,言“获得截江大盗,供称有同恶某,请械送来。”唐法:唯持刀截江,邻州不得庇护。果擒西邻人至,然自恃农家,实无他迹,应对颇不惧。赵胁以严刑,囚始泣叩不已。赵乃曰:“所盗幸多金宝锦彩,非农家物,汝宜籍舍中所有辩之。”囚意稍解,且不虞东邻之越讼,遂详开钱谷金帛之数,并疏所自来,而东邻赎契八百缗在焉。赵阅之,笑曰:“若果非江寇,何为讳东邻八百缗?”遂出诉邻面质,于是惭惧服罪。押回本土,令吐契而后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