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温叟:“规矩守护天花板”,不“蹭皇帝存在感”
北宋开宝三年,刘温叟当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最高监察官,专管朝廷纪律和官员风气)。有天晚上他路过明德门,刚好撞见宋太祖跟几个太监在城楼上聊天。刘温叟知道后,没搞任何特殊,照样让手下按平时的规矩喊话开路,自己稳稳当当地走了过去,没抬头跟楼上的皇帝打招呼,也没放慢脚步。
第二天一上朝,刘温叟专门找太祖汇报这事:“皇上,您要是不在规定时间登楼(比如非朝会、非庆典时),下面的大臣、侍卫看到了,肯定会琢磨‘皇上是不是心情好?会不会给我们发点特殊恩赏?’。我昨天按常规走,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您不会随便破例搞特殊,这样没人敢乱起贪心,朝廷风气才能稳。”太祖听完,当场夸他考虑得比自己还周全,太懂怎么维护规矩了。
【管理智慧】
一、刘温叟的“守规逻辑”:不是不给皇帝面子,是怕“小破例养出大贪心”
刘温叟按常路过不“蹭皇帝存在感”,看似“不懂变通”,其实是精准掐住了“领导行为影响下属风气”的关键——他怕的不是皇帝登楼,是“皇帝破例登楼”会让下属产生不该有的期待,最后坏了规矩。拆开来,这背后藏着三个超实用的现代职场逻辑:
1.防“例外效应”:领导破一次例,下属会盼十次“特殊”
皇帝非时登楼,看似是件小事,但下属会觉得“规矩不是死的,皇上高兴就能破”,接下来可能会有人找借口“我昨天看到皇上登楼了,我今天晚到会儿班没事吧?”“皇上都能破例,我申请个额外补贴不过分吧”——贪心一旦被勾起来,再想收就难了。就像现在公司里,老板偶尔给某个员工“特殊假期”,其他员工就会盼“为啥他有我没有”,最后都盯着“搞特殊”,没人专心干活;
2.护“制度权威”:规矩没例外,大家才会真遵守
刘温叟要的不是“让皇帝别登楼”,是“让所有人知道‘登楼有规矩,没人能例外’”——连皇帝都得按默契的规矩来,其他人自然不敢随便破。就像现在团队里定了“迟到扣绩效”的规则,要是领导迟到一次不扣,下属就会觉得“规则是给我们定的”,以后迟到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3.给“领导台阶”:不当场拆台,事后讲道理,既守规又留面子
要是刘温叟当场抬头喊“皇上您怎么在这”,或者放慢脚步等皇帝指示,反而会让皇帝尴尬——“我登个楼还要被管?”;他选“按常走+次日解释”,既没让皇帝下不来台,又把“守规的重要性”说透了,比当场硬怼聪明多了。
二、当代“刘温叟式守规”案例:不蹭领导特殊,守住团队风气
刘温叟这招“用行动守规,用道理护风气”,现在职场里懂的人不多,但用好了特别能稳住团队——遇到“领导可能破例”的情况,不盲目跟风蹭热度,反而按规矩来,最后能帮团队避开“贪心陷阱”。
案例1:主管“按点下班”,破了“领导晚留=下属耗点”的怪圈
某互联网公司的cEo老林,总爱晚上8点后留在办公室(其实是躲清净处理私人邮件),但下属们不知道,以为“领导在加班”,都不敢准时走,哪怕没事也坐在工位上刷手机,就盼着老林路过时说句“大家辛苦了”,甚至有人盼着能靠“耗点”被提拔。
主管小周看在眼里,没跟着耗,每天到6点下班时间就收拾东西走,路过老林办公室时也只敲个门说“林总,今天的工作我发您邮箱了,没事我先下班啦”,不进去寒暄,也不解释“我为啥走这么早”。
过了一周,小周找老林汇报工作时顺便说:“林总,最近好多同事都熬到8点多,其实他们手上没活,就是看您在办公室不好意思走——您要是没紧急事,不如到点就走,或者跟大家说清楚‘您晚留是处理私事’,不然大家都盯着‘耗时间’,反而没心思搞业务。”
老林这才意识到问题,第二天就跟全员说:“以后没紧急项目,大家到点就下班,我晚留是私人原因,不用跟着我耗。” 从那以后,团队没人再无效加班,效率反而提高了30%——小周的“按点走”,就是刘温叟“按常过明德门”的现代版:不蹭领导的“特殊场景”,反而能帮领导看清“破例的坏影响”。
案例2:教导主任“按流程巡查”,断了“老师盼校长特殊关照”的心思
某中学的校长老陈,喜欢课间没规律地去某个班级听课,本意是想抽查教学质量,结果被听课的老师会觉得“校长重视我,肯定会给我评优秀”,没被听课的老师就琢磨“怎么能让校长多来我班”——有人特意在课间把板书擦了重写,有人提前让学生“配合回答问题”,反而没人专心研究怎么教好课。
教导主任老李看出来不对劲,没直接劝校长“别乱听课”,反而制定了“每周二、四上午第二节课,固定巡查3个班级”的制度,每次都提前把巡查名单贴在公告栏,自己带着记录册按流程走,遇到校长想临时去听课,就说:“陈校,这周的巡查班已经定好了,下次您想加,咱们提前排进流程,不然老师没准备,反而影响正常教学。”
慢慢的,校长也习惯了按流程听课,老师们知道“谁被听全看流程,不是靠找关系”,就不再纠结“校长来不来”,反而把精力放在备课、改作业上——老李的“按流程”,和刘温叟“按常路过”的逻辑一样:用固定规则替代“随机破例”,才能让大家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三、核心启示:职场守规不是“死板”,是“帮团队避坑”
很多人觉得“刘温叟式守规”是“情商低”,其实不是——他守的不是“死规矩”,是“团队风气”;避的不是“领导”,是“下属的贪心陷阱”。不管是普通员工、主管,还是管理者,想学到这种智慧,记住三点:
1.遇到“领导破例”,别跟风蹭,按规矩来
领导晚留、临时巡查、给人特殊待遇,别跟着“凑热度”(比如陪领导耗点、打听为啥特殊),该干啥干啥——你的“按规矩”,其实是在给领导“提暗示”:别让大家产生不该有的期待;
2.事后找机会,把“破例的坏影响”说透
别当场怼领导“你不该破例”,等私下汇报工作时,用“下属可能会怎么想”的角度说,比如小周跟老林说“同事们都在耗点”,老李跟校长说“老师没心思教学”——用“下属反应”当理由,比“你不该破规矩”更容易让领导接受;
3.能定规则就定规则,把“默契”变成“明规矩”
刘温叟靠“按常路过”维护的是“登楼的默契规矩”,老李靠“固定巡查表”把默契变成了明规则——明规则比默契更管用,比如公司定“非紧急事不加班”,团队定“迟到必扣绩效,没人例外”,从根本上杜绝“破例的可能”。
【原文】刘温叟
开宝三年,刘温叟为御史中丞。一日晚过明德门,帝方与黄门数人登楼。温叟知之,令传呼依常而过,翌日请对,言:“人主非时登楼,则下必希望恩赏。臣所以呵道而过,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帝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