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萝为了一匹进贡的云锦,逼死了最后一个知道她身世秘密的老织娘。
她抚摸着光滑如水的锦缎轻笑:“这世上再没人知道我是谁了。”
却忘了春蚕吐丝时,总会把自己缠绕进命运的茧房。
---
雪,下得无声无息,将金陵城染成一片凄冷的白。沈府后院的织造坊里,却闷热得如同蒸笼。炭火烧得极旺,空气里弥漫着生丝浸在温水里的腥气,还有一股子药味儿,苦苦地纠缠着,挥之不去。
春蚕娘坐在那张巨大的花楼织机前,枯瘦的身子佝偻着,几乎要陷进那些经纬交错、五彩斑斓的丝线里。她的手,曾经是金陵城最巧的手,此刻却像两段干枯的树枝,青筋虬结,指尖缠着厚厚的、浸了血的布条,每拉动一次梭子,都在微微颤抖。织机发出“哐当、哐当”沉重而规律的声响,像是为她生命倒计时敲打的节拍。
她在织一匹云锦。
一匹注定要惊动皇宫,成为沈贵妃固宠利器,却也注定要成为她催命符的,“凤穿牡丹”遍地妆花锦。
锦缎已完成了大半。金线织就的底子,灿若云霞,一只华美绝伦的凤凰引颈长鸣,羽翼舒展,几乎要破锦而出,环绕其侧的牡丹层层叠叠,富丽雍容。丝线的光泽在昏暗的灯火下流淌,华美得不似人间之物。
可织这锦的人,却已油尽灯枯。
咳嗽声撕心裂肺地响起,打断了织机的韵律。春蚕娘猛地弯下腰,用那缠满布条的手死死捂住嘴,瘦削的肩膀剧烈地耸动。好一会儿,她才缓过气,摊开手,掌心布条上,赫然一团刺目的猩红。
“嬷嬷,您歇歇吧,求您了……”旁边打下手的年轻侍女染秋,带着哭腔递上一碗浓黑的药汁,“这药,您趁热喝一口……”
春蚕娘浑浊的老眼看了看那碗药,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得如同破旧的风箱:“没用了……咳咳……这药,吊不住命,只是让我……能多撑几个时辰,把这最后一截织完……”
她抬起眼,望向窗外纷扬的大雪,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院落,落在了那座最精致华美的“锦瑟阁”方向。那里,暖香如春,沈青萝正等着这匹锦,去铺就她通往更高权位的路。
“她……不会让我死的,”春蚕娘嘴角扯出一丝极淡、极苦涩的弧度,“在这匹锦完成之前。”
染秋的眼泪落了下来。她不懂,为何夫人(沈青萝)对这样一位年老病重的织娘如此苛刻,日夜催逼,送来名贵药材仿佛是为了救命,可那眼神里的冰冷却让人不寒而栗。她更不懂,春蚕娘为何如此拼命,仿佛不是在织锦,而是在用自己的血肉,一寸寸填补一个无底的深渊。
“嬷嬷,您这是何苦……”
春蚕娘收回目光,重新看向织机上那只即将圆满的凤凰,眼神空洞:“傻孩子……你不懂。这世上的债,欠下了,总是要还的。我欠沈家的……咳咳……欠她沈青萝的……今日,怕是要连本带利,还清了。”
她喘息着,再次握紧了冰冷的梭子。那“哐当、哐当”的声音重新响起,比之前更加缓慢,更加沉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人心上。
锦瑟阁内,暖意熏人。
沈青萝斜倚在窗下的贵妃榻上,身上裹着雪白的狐裘,指尖漫不经心地拨弄着熏笼里上好的银骨炭。炭火噼啪轻响,映得她容颜愈发娇艳,只是那双妩媚的杏眼里,此刻凝着一层化不开的冰霜。
“织坊那边,怎么样了?”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心腹李嬷嬷赶紧躬身回道:“回夫人,春蚕娘还在织。只是……咳得更厉害了,今日还见了红。老奴瞧着,怕是……就在这一两日了。”
沈青萝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舒展开,只剩下冷冽的平静:“让她撑住。宫里催得紧,贵妃娘娘等着这匹锦在除夕宫宴上压过所有人的风头。告诉她,只要锦成了,我保她后半生衣食无忧。”
李嬷嬷嘴里发苦,不敢应声。保后半生?春蚕娘哪里还有后半生。
沈青萝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轻轻一笑,那笑意却未达眼底:“怎么?觉得我狠心?”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银装素裹的世界,声音飘忽起来,“李嬷嬷,你跟我这些年,应当明白。在这深宅大院,乃至那九重宫阙,心软,就是最大的取死之道。”
她顿了顿,指尖在冰冷的窗棂上划过:“春蚕娘的手艺,是独一无二的。这匹‘凤穿牡丹’,非她不可。更何况……”
后面的话,她没有说出口。
更何况,春蚕娘是最后一个,除了她死去的娘亲之外,唯一确切知道她身世秘密的人。知道她并非真正的沈家嫡女,知道她那个不能宣之于口的,来自江南水乡某个破落织户的,卑微的出身。
这个秘密,像一根毒刺,深扎在她心底十几年。她踩着多少人的肩膀,用尽了多少心机手段,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成为吏部侍郎沈屹川的正妻,成为宫中沈贵妃倚重的“自家人”。她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情,毁掉她来之不易的一切。
春蚕娘,必须死。
而这匹用她性命织就的云锦,将是送她上路最好的祭品,也将是她沈青萝献给贵妃,巩固权势最华丽的垫脚石。
“去,把前儿宫里赏的那支百年老山参,给她送过去。”沈青萝淡淡吩咐,“让她提提精神,务必在明日卯时之前,将云锦完整地送到我面前。”
李嬷嬷心头一颤,那老山参药性猛烈,春蚕娘如今的身子,如何受得住?这哪里是提神,分明是催命!但她不敢违逆,低声应了:“是,老奴这就去。”
看着李嬷嬷退下的背影,沈青萝缓缓握紧了掌心。指甲陷入柔软的皮肉,带来细微的刺痛。
她想起很多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大雪天,那时她还叫“阿萝”,穿着单薄的棉衣,躲在织坊门外,偷偷看着里面那个被称为“金陵第一织手”的春蚕娘。春蚕娘的手像穿花蝴蝶,丝线在她指尖仿佛有了生命。她看得痴了,心里种下一个关于华美绸缎的梦。
后来,命运翻覆,她顶替了病逝的沈家嫡女的身份,踏入豪门。为了站稳脚跟,她费尽心机,将因故被织造局排挤、穷困潦倒的春蚕娘“请”回了沈府,囚在这后院的织坊里,成为她一个人的织娘。
春蚕娘为她织过无数华美的衣裳,让她在贵妇圈中艳压群芳;为她仿制过竞争对手的独门花样,让她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在她需要巴结权贵时,织出一匹匹巧夺天工的锦缎,为她铺平道路。
可以说,没有春蚕娘,就没有她沈青萝今天的风光。
可也正是春蚕娘,掌握着她最致命的秘密。
“嬷嬷,别怪我。”沈青萝对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无声低语,“要怪,就怪这世道,容不得半点行差踏错。要怪,就怪你知道得太多。”
她的眼神重新变得坚硬、冰冷。那一丝因旧日记忆而泛起的微弱波澜,迅速消散,无影无踪。
织坊里,灯烛换了一轮又一轮。
那碗用老山参熬成的浓汤被强行灌了下去,春蚕娘脸上泛起一种诡异的潮红,精神似乎真的振作了些许。但那双曾经清亮、能分辨出数百种相近色丝线的眼睛,却愈发浑浊暗淡。
她不再咳嗽,只是沉默地、机械地,将手中染血的梭子,一次次穿过那繁复的经线。金丝、银线、孔雀羽线……在她手下交织成绚烂夺目的图案。
染秋跪坐在一旁,看着春蚕娘近乎回光返照般的状态,眼泪止不住地流,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她只觉得,眼前的老人不是在织锦,而是在燃烧自己最后一点生命,去完成某种可怕的献祭。
时间在“哐当”声中一点点流逝。窗外的天色,由浓黑转为墨蓝,又透出一点熹微的晨光。
雪,似乎小了些。
当最后一根丝线,被巧妙地织入牡丹的花蕊,完美地掩去了那个唯有春蚕娘自己才知道的、象征着“圆满”与“终结”的暗记时,她停了下来。
织机上,那匹“凤穿牡丹”云锦,彻底完成了。流光溢彩,华美不可方物,仿佛凝聚了天地间所有的光华。
春蚕娘怔怔地看着它,看了很久。
然后,她慢慢地、极其艰难地,从织机上下来。她的身体僵硬得不听使唤,几乎是由染秋搀扶着,才勉强站稳。
她推开染秋,整理了一下自己沾满丝絮和药渍的旧衣,甚至用手指,慢慢梳理了一下那头早已灰白干枯的头发。
做完这一切,她缓缓走到窗边,推开了一条缝隙。
凛冽的寒风裹着雪沫吹进来,让她打了个寒颤,却也让她浑浊的眼睛,瞬间清明了一瞬。
她望向东南方向,那是她故乡的方向,是她记忆里,小桥流水,桑林成海的地方。
“阿萝……”她嘴唇翕动,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声音。
这不是在叫那位高高在上的沈夫人,而是在叫很多年前,那个躲在织坊外,眼睛里闪着光,偷偷叫她“蚕娘娘”的小女孩。
她记得那孩子当初看丝线时痴迷的眼神,记得她偷偷塞给自己一块捂得发热的糖糕,记得她软软地说:“蚕娘娘,你织的布真好看,像天上的云彩一样。”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眼神干净的小女孩,变成了如今心思深沉、手段狠辣的沈夫人?
是从那场顶替身份的开始?是从她第一次利用自己织的锦缎去构陷他人?还是从她为了保守秘密,默许甚至推动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
春蚕娘脸上露出一丝极其复杂的神情,有悲哀,有怜悯,有释然,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嘲讽。
她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将所有的热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织造。她视丝线为知己,视每一匹锦缎为自己的孩子。她教会了阿萝辨别丝线,绘制花本,甚至……如何在那华丽的锦缎中,藏下不为人知的暗记。
她以为那是传承,是亲近。
却没想到,最终,这技艺成了锁住她自己的枷锁,这亲近,成了催命的刀。
“春蚕到死丝方尽……”她低声吟哦着这句诗,声音里带着血沫的嘶哑,“可我这一生的丝……织尽了荣华,织尽了阴谋,最终……织成了自己的坟墓。”
她猛地咳嗽起来,这一次,鲜血不再是点点猩红,而是大口大口地涌出,染红了她刚刚整理过的前襟,也溅落在冰冷的地面上,像一朵朵凄艳绝望的花。
染秋惊叫一声,想要上前扶住她。
春蚕娘却摆了摆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关上了那扇窗,将那外面的风雪和微光,都隔绝开来。
她转过身,背靠着冰冷的墙壁,身体缓缓滑落在地。
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织机上那匹华美绝伦的云锦,盯着那只即将展翅高飞的凤凰。
那凤凰的眼睛,用的是她秘传的“双面异色”技法,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神采。此刻,在摇曳的烛火下,那凤凰的眼神,竟透出一股说不出的悲悯,仿佛在凝视着她,凝视着这世间所有的虚妄与挣扎。
她的嘴角,艰难地扯动了一下,似乎想形成一个笑容,却最终凝固成一个扭曲的弧度。
气息,一点点微弱下去。
直到最后,彻底断绝。
那双曾经巧夺天工的手,无力地垂落在身侧,指尖尚未干涸的血迹,在积着灰尘的地面上,印下几个模糊的指印。
她死了。
死在了她织就的、最辉煌的一匹锦缎旁。
死在了这个她待了十几年,如同精美牢笼般的织坊里。
至死,她的眼睛都没有闭上。
染秋扑到她逐渐冰冷的身体上,放声痛哭。哭声惊动了外面值守的婆子,很快,李嬷嬷带着人匆匆赶来。
看到眼前的景象,李嬷嬷也愣住了,心头涌起一股难言的寒意。她定了定神,上前探了探春蚕娘的鼻息,又将她圆睁的双眼合上。
“把人抬出去,收拾干净。”李嬷嬷的声音有些发干,“这锦……小心取下,送去给夫人。”
当那匹完整的“凤穿牡丹”云锦被小心翼翼地捧到锦瑟阁时,天光已经大亮。
雪后初霁,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锦缎上,反射出令人心悸的璀璨光华。那金线织就的凤凰,在日光下栩栩如生,华贵逼人,那盛放的牡丹,层层叠叠,仿佛能闻到馥郁的香气。
沈青萝伸出手,细细地抚摸着锦缎的表面。
触手光滑,柔软如水,却又带着丝线特有的、微凉的质感。那极致的美,几乎让她屏住了呼吸。
她成功了。
有了这匹锦,贵妃娘娘在宫宴上必定独占鳌头,沈家的圣眷会更加隆厚,而她沈青萝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至于春蚕娘……
“人是怎么没的?”她头也不抬地问,目光依旧流连在锦缎上。
李嬷嬷低声道:“据染秋那丫头说,织完最后一针,就咳血不止……人,是靠着墙坐化的。”
沈青萝抚摸锦缎的手指微微一顿。
坐化?倒是便宜她了。
“也算她识相,撑到了最后。”沈青萝淡淡道,“吩咐下去,按府里老姨娘的规制,好生发送了。多给她烧些纸钱,也不枉她……为我辛苦一场。”
“是。”李嬷嬷应下,迟疑了一下,又道,“夫人,染秋那丫头……哭得厉害,说是春蚕娘临终前,似乎……念了句诗,什么春蚕到死……”
沈青萝猛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直射向李嬷嬷。
李嬷嬷吓得一哆嗦,后面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沈青萝盯着她,半晌,才缓缓收回目光,重新落在眼前的云锦上,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冰凉而完美的笑意。
“春蚕到死丝方尽……说得不错。她这一生的价值,就在于这吐尽的丝。如今丝已成锦,价值已现,她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她挥了挥手,仿佛拂去什么不存在的灰尘。
“去吧,按我说的办。至于那个丫头……给她些银子,打发得远远的,别再让我在金陵城里见到她。”
“是,老奴明白。”
李嬷嬷躬身退下,脚步有些仓促。走出锦瑟阁,被外面的冷风一吹,她才发觉自己的后背,竟已被冷汗浸湿。
阁内,又恢复了寂静。
沈青萝独自一人,站在那匹华美得近乎虚幻的云锦前,阳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再次伸出手,指尖从那只凤凰的头部,轻轻滑过它的羽翼,感受着那精细绝伦的纹路。
从此,这世上再无人知道她沈青萝真正的来历。
那个卑微的、不堪的出身,将随着春蚕娘的死去,被彻底埋葬。
她将是永远的、尊贵无匹的沈家夫人。
她应该高兴的,不是吗?
可是,为什么指尖传来的,只有一片浸入骨髓的冰凉?为什么那凤凰华美的羽翼,摸上去,竟像是冰冷的鳞片,带着一种不祥的滑腻?
她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那一丝莫名的不安。
目光落在云锦一角,那里用更加细密的丝线,织着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小字——“金陵沈氏青萝监造”。
她的名字,将与这匹绝世云锦一起,呈送御前,名动京城。
这就够了。
至于其他……
她转身,不再看那匹锦,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被白雪覆盖的、看似纯净无瑕的世界。
“春蚕已死,丝已尽。”她低声自语,像是在说服自己,“一切都结束了。”
雪光映着她姣好的侧脸,冰冷,而毫无波澜。
只是她不知道,春蚕吐尽最后一根丝,缠绕成的不仅是华美的锦缎,还有自身无法挣脱的、命运的茧房。
她更不知道,那匹用性命织就的锦缎里,藏着的不仅仅是一只华贵的凤凰和富丽的牡丹。
还有织娘以毕生心血和临终怨念,埋下的一个关于真相、关于覆灭的,致命的暗记。
它将在最绚烂的时刻,悄然浮现,撕开所有伪装,将她精心营造的一切,焚烧殆尽。
但此刻,她只是抚摸着光滑如水的锦缎,轻轻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