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峰调任省公安厅副厅长的消息,如同在清州政坛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另一颗关乎这座城市未来舆论监督格局的“石子”,也即将落下——这关乎着赵晓颖的最终抉择。
她的桌面上,依旧摆着那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件:一份是来自京城那家国家级主流媒体的正式调函,邀请她担任新成立的深度调查栏目副总监,平台、资源、视野,无一不是国内顶尖;另一份,是她自己起草的、墨迹已干的《关于成立清州日报社深度调查记者站的申请报告》及配套实施方案。
这段时间,她并非没有动摇。京城的机会,代表着更广阔的天空,更安全的港湾,以及职业道路上一次光鲜的跃升。远离清州这块伤心地与是非地,对于任何一个经历过她那般生死考验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解脱。几位业内的前辈和好友也纷纷来电,劝她“见好就收”,“清州的盖子已经揭开,你的使命完成了,该为自己考虑了。”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她独自站在联络处的窗前,望向南方清州的方向时,父亲赵长天坚毅的面容、李正峰和韩博等战友在专案组废寝忘食的身影、以及那些在黑暗中曾给予她帮助的普通市民期盼的眼神,便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的使命……真的完成了吗?”她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清州的天空虽然放晴,但“清风”行动初启,政治生态的重建刚刚破题,经济社会的深层裂痕尚未完全愈合。李正峰可以调走,去承担更大的责任,但舆论的监督、真相的追问、民意的传达,需要有人在这片土地上持续坚守。如果连她这个最了解清州前世今生、最具符号意义的调查记者都选择了离开,那么,谁来做这双始终警惕的“眼睛”?谁来防止新的灰尘落下,遮蔽这片来之不易的蓝天?
她知道,留在清州,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甚至可能更加危险的道路。她将要面对的,可能不再是胡三强、刘明维那样明火执仗的对手,而是更隐蔽的利益集团、更复杂的权力博弈、以及“后反腐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新形式的顽瘴痼疾。资源、阻力、孤独感……每一样都可能消磨她的意志。
但,另一种力量在她心中更加强大——那是一种传承的责任与开拓的使命。
传承父亲的遗志,传承“909”精神,不仅仅是揭露一个惊天大案,更是要将这种追求真相、扞卫正义的信念,制度化、常态化地扎根于这片土地。她要做的,不是成为一个昙花一现的“英雄记者”,而是要亲手培育一片能够持续生长真相与正义的土壤。
这天下午,她约见了清州日报社的新任社长和总编辑。这位社长是“清风”行动后从省委宣传部调任的,以开明务实着称。
在报社简朴的会客室里,赵晓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那份精心准备的申请报告和实施方案推到了对方面前。 “社长,总编,这是我的申请和初步设想。我希望能在清州日报旗下,成立一个深度调查记者站。”
社长拿起报告,仔细翻阅着。报告不仅阐述了记者站成立的必要性和宗旨,更详细规划了运行模式、人员构成、报道领域、以及与纪委、信访等部门的线索沟通机制,甚至包括了建立报道效果追踪反馈机制的设想。其专业性和系统性,远超一份普通的申请。
“晓颖同志,”社长放下报告,目光锐利而坦诚,“你的想法很好,很有价值。说实话,清州经历了这么多,确实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植根本土的调查记者队伍,来发挥独特的监督作用。但是,你也应该清楚,这条路会很难。舆论监督本身就敏感,在清州目前这个阶段,更是如此。可能会触碰利益,可能会引来非议,甚至……可能还会有风险。而且,报社目前的经费和编制也都很紧张。”
赵晓颖迎着他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社长,这些困难我都想过。我不需要特殊的编制,可以从现有记者中招募志同道合者,也可以吸纳社会力量。经费我们可以通过申报专项、争取社会支持等方式解决。至于风险和压力……”她顿了顿,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比起‘909’的时候,现在至少有法律和正义站在我们身后。我相信,在市委的领导下,只要我们依法依规、秉持公心,是为了清州更好的未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我申请成立这个记者站,不是为了制造对立,而是为了促进沟通、推动解决、凝聚共识,是为了帮助清州更好地走向未来。”
她的真诚与担当打动了社长和总编。总编辑感慨道:“晓颖,如果你能留下来,对我们清州日报,对整个清州的舆论环境,都是一大幸事!我们需要你这样有经验、有魄力、有威望的记者来扛起这面旗!”
社长最终拍板:“好!这个记者站,我们报社全力支持!报告我立刻提交市委宣传部和市委主要领导。我相信,宋书记和市委也会支持的!这不仅是一个记者站,更是清州政治生态重建的一个风向标!”
走出报社大楼,赵晓颖感觉心头一块大石落地。她拿出手机,拨通了京城那家媒体负责人的电话。 “王老师,非常感谢您的赏识和邀请……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留在清州。”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然,“这里,有我未完成的使命。我相信,在这里,我能做的事情,或许比在京城更有意义。”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传来一声理解的叹息,随后是真诚的祝福:“晓颖,尊重你的选择。你是好样的!清州有你,是福气。保持联系,随时欢迎你来交流!”
挂断电话,赵晓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头望向天空。清州的秋日天空,湛蓝如洗。她知道,她选择了那条更艰难的路,但也是那条让她内心无比安宁、充满力量的路。
她的抉择,很快传遍了清州。有人敬佩,有人不解,也有人暗中警惕。但无论如何,赵晓颖和她即将成立的深度调查记者站,已然成为“后909时代”清州社会治理格局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变量。她将用手中的笔,继续守护这片父亲和李正峰他们用热血换来的朗朗乾坤,只是这场守护,将从暴风骤雨般的揭露,转向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也更加建设性的守望与耕耘。她的抉择,是对过往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