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训正式结束后的第一天,是个难得的周日。没有刺耳的闹钟,没有必须奔赴的公园球场,阳光透过窗户,懒洋洋地洒在房间地板上。
然而,身体的生物钟和肌肉记忆却比闹钟更顽固。
青峰大辉在自己房间的床上猛地睁开眼,下意识地就要弹起来,结果全身肌肉一阵强烈的酸软抗议,让他又重重倒了回去,发出一声闷哼。“……靠。”他低骂一声,瞪着天花板,缓了好几秒,才认命般地慢慢坐起身。那种仿佛被拆开重组过的酸痛感,无处不在。
黄濑凉太在自家的豪华公寓里,对着镜子试图梳理他标志性的金发,却发现连抬手都感觉胳膊像是灌了铅。他试着对着镜子挤出一个营业式笑容,结果嘴角抽搐了一下。“完了……这状态接不了平面拍摄啊……”他哀嚎一声,决定今天当个彻底的废人。
绿间真太郎习惯性地在清晨坐在书桌前,准备规划今日的“幸运事项”,却发现自己握着笔的手指都在微微发抖。他看着桌上那个昨日用过的沙漏,沉默片刻,将写了一半的计划表揉成一团。今日,宜静养,忌奔波。
紫原敦根本就没离开过被窝。他把整个人都埋在被子里,只露出一缕紫色的头发,像一只彻底进入休眠状态的大型动物。偶尔,被窝里会传来一声模糊的、带着痛苦的嘟囔:“……动不了……屿川仔是魔鬼……”
就连桃井五月,也感觉手臂和肩膀酸痛不已,那是连日来快速记录数据留下的后遗症。她抱着她的宝贝笔记本,却没有翻开,只是靠在窗边,看着楼下空荡荡的街道,心里也莫名有些空落落的。
与此同时,陈屿川却出现在帝光中学的篮球馆内。他不是来加练的,而是来找篮球部顾问,商量全国预选赛报名和后续训练计划的一些细节。事情谈得差不多,他正准备离开,鬼使神差地,脚步一转,走向了一军训练的场地。
周末的一军训练强度自然不如平日,只有少数几个队员在自主练习。然而,陈屿川一眼就看到了那几个绝不可能认错的身影。
青峰大辉,正带着一脸“我真服了”的表情,绕着球场慢跑热身,动作明显比平时僵硬迟缓。
黄濑凉太在场边做着极其缓慢的拉伸,每做一个动作都龇牙咧嘴。
绿间真太郎甚至没有练习投篮,只是站在三分线外,默默地、一遍遍地重复着无球的投篮姿势练习,专注于动作的稳定性。
最离谱的是紫原敦,他居然也来了!没有碰球,只是抱着一个巨大的运动饮料瓶,坐在替补席的最边上,小口小口地喝着,眼神放空,仿佛灵魂还没完全醒来。
陈屿川站在场馆入口的阴影里,看着这一幕,差点笑出声。这帮家伙……嘴上喊着累死了,身体却很诚实地跑来了。是习惯使然,还是……有点惦记这片场地了?
他没有进去打扰,正准备悄悄离开,却听见场内传来对话声。
是黄濑在做完一组拉伸后,凑到青峰旁边:“小青峰,你说……要是现在再来一场那种2v3,我们会不会表现好一点?”
青峰停下慢跑,擦了把汗,哼道:“谁知道。不过……”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昨天最后那几个回合,传球好像……没那么别扭了。”
黄濑眼睛一亮:“对吧对吧!我也觉得!虽然累得要死,但好像知道该往哪里传了!”
连旁边的绿间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淡淡地插了一句:“在极限状态下做出的选择,往往更接近本质。减少了许多无谓的犹豫。”
这时,虹村修造部长走进了场馆,看到这几个人,也有些意外:“哦?你们几个今天也来了?不是刚结束那个什么……特训吗?”
青峰挠了挠头:“啊……习惯了。”
黄濑笑嘻嘻地:“感觉不来动一下,浑身不舒服!”
紫原有气无力地举了举饮料瓶,算是打招呼。
虹村目光扫过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细微的不同。这几个人,虽然看起来疲惫,但彼此之间那种无形的、针锋相对的隔阂感,似乎淡了一些。站在一起的感觉,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几个独立的、强大的个体凑巧在同一空间。
“看来你们那个特训,有点效果?”虹村抱着手臂,语气听不出喜怒。
青峰撇撇嘴,没承认也没否认。
黄濑则用力点头:“虽然很累,但是很有意思!小屿川的点子超多的!”
绿间推了推眼镜,客观评价:“训练内容设计,具备相当的针对性和效率。”
紫原慢吞吞地补充:“……就是零食给得不够多。”
虹村挑了挑眉,目光若有所思地在这几个天才身上转了一圈,最终落在阴影处的陈屿川方向,微微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去指导其他队员了。
陈屿川在阴影里,将这一切尽收耳底。他听到青峰别扭地承认传球没那么别扭,听到黄濑说“知道该往哪里传”,听到绿间对训练效率的认可,甚至连紫原的抱怨都显得那么……生动。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成就感涌上心头,比任何战术成功都要来得强烈。他知道,距离真正的、无懈可击的团队篮球,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家伙依然个性鲜明,问题一大堆。但是,种子已经播下了。他们开始尝到了一点配合的甜头,开始模糊地意识到队友的存在不仅仅是背景板。
他悄悄转身,离开了体育馆。外面的阳光正好,落在身上,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寒假特训画上了句号,但属于“奇迹的世代”和帝光篮球部的故事,全国预选赛的篇章,才刚刚翻开序幕。
他期待着,这群在吵闹和零食诱惑中磕磕绊绊开始学习“团队”为何物的天才们,将会在全国的舞台上,掀起怎样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