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新的挑战:营商环境的优化
南薰老街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周末,通往清源县的几条主干道,挂着外地牌照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县城里大大小小的宾馆,提前一周就被预订一空。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话题,不再是家长里短或是煤矿的行情,而是“你去老街逛了没?”“赵师傅的银簪子你抢到了吗?”
周建国现在走路都带风,他拿着一份旅游局刚统计上来的数据,冲进林枫办公室时,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菊花。
“林枫,爆了!彻底爆了!”他把报表拍在桌上,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这才半个月,南薰老街的客流量已经突破了十万人次!带动全县餐饮、住宿消费增长了将近三成!三成啊!这都赶上咱们过去一整个黄金周的业绩了!”
林枫正在看一份文件,闻言抬起头,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周哥,稳住,你现在是县府办主任,要注意形象。”
“要什么形象!我现在就想去老街口支个摊卖凉皮,都比坐在办公室里挣得多!”周建国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兴奋劲儿还是压不下去,“你是没看见,现在县里那些干部看你的眼神,啧啧,以前是躲着你走,现在是绕着弯都想跟你偶遇。你这哪是搞了个文旅项目,你这是捅了马蜂窝,结果捅出来一窝的蜜!”
林枫笑了笑,没接话。他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风光。南薰老街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清源县都亢奋起来,但这种亢奋能持续多久,取决于后续的造血能力。
他把手里的文件递给周建国:“周哥,你先看看这个。”
周建国接过来,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这是一份县招商局的月度汇总报告。报告显示,自从南薰老街的报道在省市媒体上发酵后,前来清源县考察、表达投资意向的企业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五倍。
“好事啊!”周建国精神一振,“这说明咱们清源的吸引力上来了!梧桐树栽好了,凤凰自然就来了嘛!”
“你再看看这一页。”林枫指了指报告的最后一页。
那一页上,是“本月新增注册企业及项目落地情况统计”。一长串的考察名单和意向协议之后,这个最终落地的数字,显得格外刺眼——“3”。
只有三家规模不大的小微企业,完成了所有注册流程,正式落地。
周建国脸上的笑容彻底凝固了。他看着那巨大的意向投资额和这渺小的实际落地数,中间的差距,像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
“这……这是怎么回事?”他有些发蒙,“雷声大,雨点小?不对,这连雨点都算不上,就湿了湿地皮。”
“我这几天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林枫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就像一个水池,我们好不容易把进水口打通了,引来了活水,结果池子底下全是窟窿,水根本存不住。”
周建国眉头紧锁,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被前所未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来得及去想更深层的问题。“窟窿……窟窿在哪儿?”
林枫没有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在这片繁荣之下,那些看不见的“窟窿”,正在无声地消耗着这座城市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元气。
“周哥,你还记不记得南薰老街那个开咖啡馆的年轻人?”
“记得,叫程皓,从省城辞职回来的,有本事,有想法。”
“前天晚上,他给我打了个电话。”林枫的语气很平静,“他想扩大经营,再租一个院子,搞个小型的民谣酒吧。结果光是办理一个《娱乐经营许可证》,就在几个部门之间跑了快两个星期,还没走完流程。”
“两个星期?”周建国愣住了,“这玩意儿不是有标准流程吗?文广旅局、消防、公安,材料齐了递上去就行啊。”
“问题就在于,每个部门都说他的材料‘还差一点’。”林枫转过身,目光变得有些深沉,“文广旅局说,得先有消防安全意见书。消防那边说,场地改造图纸得先让住建局的专家过目。住建局说,这是商业用途,得先去市场监管局变更经营范围。一个皮球,被踢得团团转。程皓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那个劲头,明显已经泄了一半。”
周建国沉默了。他久在机关,对这种事心知肚明。每一个环节,单独看,似乎都有他们的道理和规矩,但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能把最有雄心壮志的创业者,都困得筋疲力尽。
“这还只是一个程皓。”林枫的声音里透着一丝凉意,“那些从外地来的,人生地不熟的投资商呢?他们面对的,恐怕是比这更厚、更密的墙。我们在这里敲锣打鼓地欢迎凤凰,可人家飞来了,连个落脚的枝丫都找不到,最后只能掉头飞走。久而久之,谁还愿意来?”
周建国感觉额头冒出了一层细汗。他这才真正理解了,林枫递给陈书记那份“优化营商环境”的报告,背后藏着怎样的深意和紧迫感。
陈书记说得对,动开发商的蛋糕,是商业利益之争,他们占着大义。可现在要动的,是某些部门和个人手里那支笔、那个章。那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们“存在感”的体现。
“我明白了。”周建国长出了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你说吧,林枫,打算怎么干?这回,咱们先捅哪个‘马蜂窝’?”
“不,我们不捅马蜂窝。”林枫摇了摇头,“我们要做的是养蜂人。”
“养蜂人?”
“马蜂蜇人,蜜蜂产蜜。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那些蜇人的马蜂,改造成勤劳的蜜蜂。”林枫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当然,改造的过程,可能会有点疼。”
就在这时,林枫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喂,你好。”
“请问是林副县长吗?”电话那头,是一个略带疲惫和沙哑的男声。
“我是林枫,您是?”
“林县长,我……我姓王,叫王建军,是做服装加工的。我……我就是想问问,咱们清源县,还欢不欢迎我们这些外地来投资的小老板了?”
男人的声音里,充满了压抑的失望和不甘。
林枫的心头微微一沉,他按下了免提键,示意周建国一起听。
“王老板,您别急,慢慢说,遇到什么困难了?”
“困难?”王建军苦笑一声,“林县长,我是看了省报的报道,才下决心把厂子从南边迁到你们清源来的。你们这儿人工、场地成本都低,政策也好。我寻思着,跟着政府的步子走,肯定没错。”
“可我来了才知道,这门,真不是一般地难进啊!我那个厂房,消防、环保、安监,来来回回跑了快两个月了。今天说我这个排风口不合规,明天说我那个安全通道差了十公分。我改,我都认。我前前后后请了七八次客,红包也塞了不下五位数,可这验收报告,就是下不来。”
“昨天,安监站的一个小科员,又来我厂里,说我新买的缝纫机型号,没有在他们那里备案,要罚款五万,不然就得停产整顿。林县长,我那批机器,是德国进口的,所有合格证、报关单都齐全。就因为他们没见过,就成了不合格产品?我实在是……实在是没办法了。”
王建军的声音说到最后,带上了一丝哽咽。一个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年男人,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路,绝不会如此失态。
周建国听得拳头都攥紧了,脸涨得通红。这简直是土匪行径!
林枫的脸色也冷了下来。他能清晰地看到,自己脑海的系统地图上,城郊那个工业园区的方位,一个代表着王建军的光点,正闪烁着刺目的红色。
【姓名:王建军】
【身份:建军服装厂负责人】
【民心值:-70(绝望\/愤怒)】
-70!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这个人对清源县的执政者,已经从失望,走向了彻底的对立。
“王老板,你现在在哪里?”林枫沉声问。
“我……我就在县政府门口。我本来想来找领导反映情况,可我在门口等了一上午,连大门都没进去……”
林枫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你别动,就在门口等我。”
他挂断电话,拿起外套就往外走,步履生风。
“周哥,通知县纪委、县监委,还有安监局的局长,让他们立刻到县政府大门口集合。五分钟内到不了,就让他们直接去县委找陈书记报到!”
周建国被林枫身上那股凛冽的气势镇住了,他从未见过林枫如此动怒。他不敢耽搁,立刻掏出手机,手指飞快地拨着号码。
林枫快步走进电梯,电梯门缓缓合上,倒映出他那张冰冷的脸。
他知道,陈书记交给他的那把火,今天,不得不提前点了。
而且第一把火,就要烧得足够旺,足够猛,足以让所有习惯了作威作福的人,感到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