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皇帝出处境,和前世明朝的崇祯皇帝差不多。
穿越成崇祯的小说他也是看的最多的。
很多弱智作者以为主角穿越崇祯拥有现代思想就能翻盘了,实际上不可能。
有人说不杀魏忠贤让他继续牵制清流就能稳住局面。
可笑。
魏忠贤当时已经是穷途末路,根本起不了牵制清流的作用。
他的主子木匠皇帝都能被毒死,就证明他已经没有底牌。
不会有人真以为,明朝好几个皇帝落水而死,几个皇帝吃红丸而死,疯汉闯进太子府打太子,好几位皇帝无子嗣,全都是巧合吧。
有人说崇祯上台查抄士绅的家产就能致富。
也是极其肤浅的想法。
他下旨查抄某位大臣的家,群臣会同意吗?
他的圣旨,根本走不出朝堂。
强行抄家?
以为他是朱元璋?
关键是即使他强行下旨,也没有军士帮他去执行抄家。
所有权利的基石是武备。
《雍正王朝》里,太子想要学李世民,结果康熙立刻调集狼覃过来镇住场面,雍正继位的时候,十三阿哥带兵支持,老八反对雍正也是在军营里安插亲信。
武备,武备,武备!
重要的东西说三遍。
如果崇祯敢在没有武备支撑的情况下乱来,分分钟钟成为下一个刘贺,继位二十几天犯下数千条罪,就会安在他头上。
然后清流们联合禁军另外换一个听话的皇帝来当。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只要没有培养私兵的机会,就绝无翻盘可能。
很多人看到崇祯能杀很多大臣,就以为当时的皇权还很扎实——毕竟能左右别人的生死。
实际上,诸多大臣的死,都是群臣内斗的结果。
当今的崇信皇帝也是一样。
清流集团,已经将他培养私兵的余地全部给堵死了。
所以他面临的是一个死局。
就算苏文上,也无法帮他破局。
“辅佐当今陛下助其重整朝纲,的确已无可能,当今的皇权荡然无存……”老辣的冯良才,也看出了这一点,“假如主公辅佐的是中兴时期,或者是开国皇帝呢?以主公在经济上的学识,加上顶级权谋,加上睿智和超凡的眼界,能不能让王朝兴盛起来?”
“不能。”苏文再次摇头。
“为何?”冯良才诧异。
“因为王朝建立的基础就是错的。”苏文走到窗前,指了指窗外还在建设的施工地,道,“冯大人请看那片施工地。”
“施工地又如何?”冯良才不懂。
“建造房屋一般都要先夯实地基,在里面铺上石块,泥沙,然后将房屋建造在地基上面。地基打的越坚实房屋越不怕飓风、地动,且矗立的就越久。”苏文道,“然而有些人建房,却是将房屋,建造在一根根树桩之上。”
“用树桩,将房屋架在空中。”
“短时间内这栋房子尚可支撑,但时间长了,树桩吸取土地营养不断壮大,并开枝散叶。房屋因为时间长了而腐朽,然后被那些树木给扎的千疮百孔。”
“一旦遇到飓风、大地动,房屋甚至连百年都支撑不到。”
“世上还有如此愚蠢的建房人?”冯良才诧异。
“历代王朝不就是吗?”苏文笑笑。
“老臣懂了。如果地基是百姓的话,那些树桩就是凌驾于百姓之上的士大夫。”冯良才瞬间明悟,叹息一声,“唉!历代王朝都在与士大夫共天下,这不等于把王朝的楼房,建立在地基的树桩上吗?他们不与百姓共天下,王朝的楼房就没有落地。”
“很多王朝三百年倒了,因为那时,王朝的楼房只剩下残破的肢体,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还有一些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遭遇了飓风、大地动,树桩上的楼房根本立不住。”
“主公的话,大道至简!”
“老臣佩服。”
“主公你,经常只用一些简明的事例,就阐述了真知灼见,而不是用深奥难懂的理论去说教,这才是最令老臣佩服的地方。”
“我说话向来不喜欢拐弯抹角。”苏文笑笑
“而我们翼州,是建立在地面上的。”冯良才继续,
“主公让百姓吃饱穿暖,口袋里还有余钱,监察司的成员让百姓担任,让他们可以监督百官,甚至弹劾官吏,这些大批让翼州地基夯实的无比坚固。翼州践行的是圣人的民为贵,而不是士大夫为贵,就是建立在地上的明证。”
“那些县管事、官吏没有士绅特权,聘用制让他们无法无限制长大,将来刺穿翼州这座楼房。”
“老臣大胆预见!”冯良才的语气有些激动,“翼州,能够打破历代王朝,三百年而亡的周期律。”
“以为翼州,已经和历代王朝,有了根本性的不一样。”
“不一样之处就是地基。”
……
“行了,先不提这个了。”苏文摆摆手,“你继续汇报商户情况。”他今天刚刚冲船舶司回来,还没来得及看齐仁诚提交上来的公文奏报。
让冯良才汇报,自己也省点精力。
“绸缎商人已经在开始经营了,且生意都不错。”冯良才答应一声,继续汇报,“普通生绢的价格是一两半一匹,锦缎六两一匹,棉布500文一匹,麻布300文一匹。”
这价格很高啊,苏文皱眉。
一匹布料可以做三套童装。
做成年人短打,只能做两套。
如果做成长衫和长裙的话,只能做一件。
当今翼州百姓工人的工资是五十文一天。
也就是说,就算是在苏文治理下的翼州,百姓也要工作六天,才能给自己做上一套长衫或者长裙,给孩子做上三套短衫或褶裙。
翼州都这样,别的地方就别提了。
如果要穿上锦缎,要工作一百二十天!
这不止是高了,而是高的离谱。
说到底是棉麻、丝绸生产力低下的问题,让布料成为古代家庭一项非常重要的财产。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古代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一件衣服会穿很久,哥哥穿完给弟弟穿,实在不能穿了,还会把完整的布块拆下来做鞋底、补丁或是其他小物件,几乎不会有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