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的办公室里,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咖啡香,但围坐在小圆桌旁的几个人,神情却不像是在享受一个悠闲的下午。陈序、顾明、赵知远,还有新加入核心决策圈的沈雨萱,人手一份摊开的文件,标题是《“启明星”管理培训生计划草案》。
赵知远最先憋不住,把文件往桌上一放,发出“啪”的一声轻响,他挠了挠本就有些乱的头发,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解:“老陈,顾总,咱们现在研发任务这么重,‘星火’平台要推广,生态要搭建,新的稳压模块还在攻关……我这人手都不够用!你们倒好,还要从我这儿抽走几个好苗子,去参加这什么……‘管理培训’?这不是耽误事吗!”
顾明推了推眼镜,语气平和却坚定:“赵工,耽误一时,是为了将来不耽误一世。你看看这个。”他将一份附加名单推到赵知远面前,“这是上个月,我们核心技术人员接到外部猎头电话的统计频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百。周天明那边,明的不行,开始玩阴的了。挖角,只是第一步。”
沈雨萱轻轻点头,接口道,她的声音清晰而理性:“技术骨干被挖,我们可以紧急招聘,或者内部提拔技术过硬的人顶上去。但如果我们被挖走的,是那些既懂技术,又具备项目管理潜力,能够带领团队的人呢?赵工,你手下那个负责电源模块的小组组长,如果被挖走,你需要多久才能培养出一个能接替他的人?这期间,项目进度会延迟多少?”
赵知远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无话可说。他回想起上次危机时,有个关键技术岗位的员工被孙正明撬走,当时造成的混乱和延误至今让他心有余悸。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那……那也不能把好苗子都抽去学管理啊!管理有什么好学的?我自己不也是摸爬滚打上来的!”
“所以你赵知远只有一个!”陈序终于开口,他放下手中的咖啡杯,目光沉静地看着赵知远,“老赵,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是天生的技术将才,还能在实战里自己学会带兵打仗。我们序言科技现在几千人,未来可能是几万人,需要几十个、几百个能独当一面的‘赵知远’、‘顾明’和‘沈雨萱’!难道都靠外聘?空降的高管,能理解我们‘创新、诚信、共赢、坚韧’的文化吗?能在关键时刻,像我们自己人一样拼命吗?”
他手指点着那份计划书:“‘启明星’计划,不是为了把技术天才变成官僚!是为了给那些有潜力、有担当的技术骨干和业务精英,插上管理的翅膀!让他们能更好地带领团队,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这是给我们公司打造‘造血’机制,不是‘抽血’!”
顾明适时补充具体方案:“计划是分批次的,每年只从内部遴选最顶尖的百分之三到五的潜力员工作为‘星学员’。他们并非完全脱离岗位,而是采用项目制轮岗,进入公司核心业务部门,由我们几个,”他目光扫过陈序、赵知远和沈雨萱,“以及各部门最优秀的总监级高管,亲自担任导师,带着他们参与实际决策,分析真实案例。理论培训只占一小部分,重点是实战历练。”
沈雨萱若有所思:“也就是说,这些‘星学员’本质上是在更高维度上参与工作,同时学习管理和战略思维?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加速的职业发展通道。”
“没错。”陈序肯定道,“我们要让最优秀的人,能看到清晰的上升路径,而不是等到管理岗位空缺了,才临时抱佛脚,或者不得不从外面找一个不了解公司的人来。我们要让自己培养的将领,来指挥我们自己的军队!”
赵知远的脸色缓和了一些,但依旧有些顾虑:“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这选拔标准是什么?总不能只看绩效考核吧?有些技术大牛,就是不善言辞,不懂搞人际关系,但你让他带项目,技术把关绝对没问题!”
“标准当然不只看绩效。”顾明显然已经深思熟虑,“我们有一套综合评估模型,包括专业能力、项目贡献、协作精神、学习潜力,以及……在价值观上与公司的契合度。甚至,我们会设置一些模拟的危机场景,观察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决策倾向。我们要选的,是能在顺境中带领团队冲锋,在逆境中能稳住阵脚,甚至能临机决断的‘种子’。”
陈序身体前倾,目光扫过三人,语气加重:“这件事,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这关乎序言科技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生命力。外部的敌人,我们可以用‘堡垒计划’去防御,用现金流去抗衡。但内部的梯队如果出现断层,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周天明想挖人,就让他挖!只要我们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新的、更优秀的人才,他就永远只能跟在我们后面吃土!”
他看向赵知远,语气带着一丝调侃,更多的是信任:“老赵,你别光想着你被抽走了几个人。你想想,如果未来你的每个项目组,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经过系统培养、懂得协调资源、能精准理解你技术意图、还能把团队拧成一股绳的副组长、项目主管,你还会像现在这样,事必躬亲,天天熬到半夜吗?”
赵知远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紧绷的脸色终于松弛下来,甚至露出一丝向往:“要真是那样……倒真是能省我不少心……”他嘟囔了一句,随即又警惕地看着陈序,“不过人选我得把关!可不能把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绣花枕头塞给我!”
“当然要你们一起把关!”陈序笑了,“你们不仅是导师,也是选拔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我们要找的,是璞玉,是需要你们这些老师傅去精心雕琢的未来的栋梁!”
沈雨萱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兴趣:“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确实需要引导。我很乐意分享我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顾明最后总结道:“那么,‘启明星’计划,原则上就通过了。接下来,我们会细化选拔流程、轮岗方案和导师职责。第一批学员,控制在二十人以内,力求精品。”
“等等,”赵知远忽然想起什么,问道,“这批学员轮岗结束后,怎么安排?都提到管理岗?哪有那么多位置?”
陈序和顾明相视一笑。陈序回答道:“不是立刻提拔。他们是‘储备人才’。轮岗结束后,大部分会回到原岗位,或者根据轮岗表现和公司需求,安排到更重要的项目岗位上进行历练。只有当合适的管理岗位出现,或者公司开辟新业务需要领军人物时,他们才会被优先考虑。这本身,也是一种压力和激励。”
赵知远彻底没话说了,他端起已经凉掉的咖啡,一饮而尽,抹了抹嘴:“行吧!听起来是件长远的好事。我老赵……支持!”
阳光偏移,将四个人的影子拉长。关于“启明星”计划的讨论结束了,但一场关乎序言科技未来命运的人才播种工程,却刚刚拉开序幕。在看不见的地方,周天明的阴影依旧存在,但陈序知道,唯有内部人才梯队的薪火相传,才能确保无论外界风雨如何,序言科技的生命之树都能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