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市里的前一晚,灶房的煤油灯亮到很晚。安诺把凤仙花布偶塞进随身的小布包,又反复检查自己的画纸有没有折角;陈野则把彩笔按颜色排好,小心翼翼放进林舟送他的木笔盒里,生怕路上碰坏。顾盼熬了一锅桂花糖粥,盛在保温的瓦罐里,笑着说:“路上喝着暖,到了市里也能尝着家里的味儿。”
天刚蒙蒙亮,巷里人就都聚在槐树下送他们。张大爷往林舟的布囊里塞了袋烤红薯,“饿了就吃,热乎着”;夏棠娘把新腌的酱菜装在小瓷瓶里,“配粥吃正好”;李大婶拉着陈野的手,反复叮嘱“别乱跑,听林舟同志的话”。安诺抱着顾盼的腰,小声说:“顾盼姐姐,我会带城里的糖包回来给你吃的。”
赶车的老周早早就把马车停在巷口,车辕上还系了两串红绳,说是“图个吉利”。林舟把装画的布包轻轻放在马车里侧,又扶着陈野和安诺上车,自己则坐在车辕边,和老周搭着话。马车轱辘“吱呀”转动时,安诺扒着车窗挥手:“大家等我们好消息呀!”巷里人站在槐树下,笑着挥手回应,直到马车转过弯,再也看不见。
路上的风景渐渐变了样,田野换成了低矮的房屋,泥土香变成了淡淡的煤烟味。安诺趴在车窗上,眼睛瞪得圆圆的,指着路边的汽水摊喊:“陈野,你看!那就是城里的汽水,上次林舟哥说过的!”陈野也凑过来,看着穿制服的电车“叮叮”驶过,手里的木笔盒都忘了握紧。林舟笑着拿出准备好的橘子,分给两人:“别急,到了市里,咱们慢慢看。”
马车到县城驿站时,李馆长派来的汽车已经在等了。司机师傅笑着接过林舟手里的布包,“馆长特意吩咐,让我早点来接,别让孩子们等急了”。安诺和陈野还是头回坐汽车,手紧紧抓着座椅扶手,却忍不住偷偷打量车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看他们穿的皮鞋、拎的皮包,眼睛里满是好奇。
到美术馆时,李馆长早已在门口等候。他穿着熨得平整的中山装,看见陈野和安诺,笑着蹲下身:“这就是咱们巷里的小画家吧?快进来,展厅都给你们布置好了。”走进美术馆,陈野和安诺都看呆了——宽敞的展厅里,挂着他们的画,画下面还摆着小牌子,写着画名和他们的名字。《蚂蚁的旅行》挂在最显眼的位置,画里背着小包裹的蚂蚁,在灯光下像是真的在爬动;安诺的《集市糖包》旁边,还摆了个小小的糖包模型,是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特意做的。
“哇!我的画在这里!”安诺拉着陈野跑过去,手指轻轻碰了碰画框,生怕是做梦。陈野站在自己的画前,小声对林舟说:“林舟哥,城里的人真的会来看我的蚂蚁画吗?”林舟蹲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当然会,他们会喜欢的,就像喜欢巷里的故事一样。”
李馆长带着他们参观展厅,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些是上次林舟画展时的照片,你们看,好多人都在画前留了言。这次你们的画展,我们还邀请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来,到时候你们可以给他们讲讲画里的故事。”安诺听到“讲故事”,眼睛一亮:“我要讲糖包小贩的故事,还要讲顾盼姐姐的桂花酿!”
中午,李馆长带他们去食堂吃饭。白米饭配着红烧肉,还有冒着热气的番茄蛋汤,安诺和陈野吃得津津有味。安诺一边嚼着米饭,一边说:“城里的饭也好吃,但还是顾盼姐姐的红薯粥最香。”陈野点点头,把自己碗里的红烧肉夹给林舟:“林舟哥,你也吃,你上次在市里肯定没好好吃饭。”林舟笑着接过,心里暖暖的——这两个孩子,还记着他上次独自来办展的日子。
下午,他们开始彩排讲解。安诺站在自己的画前,刚开始还有点紧张,声音小小的,但说到糖包的甜、巷里的暖时,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语气也变得自信;陈野则拿着彩笔,在小黑板上画着蚂蚁,一边画一边讲:“这只蚂蚁是找食物的,这只是送东西给朋友的,就像巷里的张大爷帮李大婶挑水,夏棠娘给大家送酱菜一样。”
夕阳透过美术馆的窗户,洒在展厅里,给一幅幅画镀上了暖光。林舟看着认真彩排的陈野和安诺,又看了看墙上那些充满童趣的画,忽然觉得,这场“小小画展”,不仅是让城里人体会巷里的暖,更是让这两个孩子,在更大的世界里,看见了自己画里的幸福有多珍贵。他拿出顾盼给的桂花糖粥,倒在三个小碗里,轻声说:“歇会儿吧,尝尝家里的粥,明天,咱们就把巷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