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金光散去,各朝各代的诗人们感受到手上的重量,兴奋地看去。
?全唐诗?!
有些身体羸弱的人甚至提不动,可面上依旧是满满的兴奋。
“这是真的!”
一位年轻书生不敢相信,激动地搓了搓眼睛,
“这可是真正的全唐诗!”
不是后世收集的那些删减版。
李白细细翻开寻找自己的诗句,其中一位友人捏了捏手巾,嘴角抽搐。
“白兄,我就说你不可能就剩这一点诗。”
之前在看天幕的时候就觉得奇怪,以白兄旺盛的创作欲怎么可能只有几千首诗,
果不其然,现在拿在手里。
竟然有一个半指节的厚度。
心里默默为后世学子背诵的压力又默哀了3秒,手上实诚地竖了一个大拇指。
“白兄,不愧是你啊。”
【他是武则天的绯闻男友,他是敢劝谏武则天要戒色的男人,
他还是大唐国史上的司法奇迹,上任一年,处理了多例案件,竟无一冤案。】
武周时期,
此话一出,武则天带着笑意的视线向狄仁杰的方向投射过来。
“怀英啊,到你了。”
狄仁杰看着这个标题,感觉有种不祥的预感。
闻言,也只能苦笑着站出行礼,
“陛下,真是羡煞老臣了。”
大宋,
赵匡胤摸了摸下巴,“狄仁杰,这是唐代的名臣。”
复又低头很是苦恼,喃喃自语,“我大宋的关注度还是太低了。”
虽然不懂后世的玩法,可一些君主们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
有吸引力才有关注度,人气高能经常上天幕就有奖励拿,国力也能上升。
如此往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更加没有竞争力了。
【神探之名在千年时光冲刷下,愈发威严,
他是1000多年前,真实存在的超级英雄,
他就是被朝野上下公认为唐祚送竣之臣,有北斗以南一人之誉的大唐神探--狄仁杰。】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狄仁杰波澜壮阔的一生。】
贞观年间,
李世民的眼中掠过探究,“狄仁杰?”
“这人可是在贞观年间出生的?”
如果是,那就是朕麾下的人才了。
【公元630年,出生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字怀英。
早年,参加科举,考中明经科,被任命为汴州参军,后被官吏陷害,
被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传讯,获其赏识,提拔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
【公元675年,担任大理寺寺丞,一年内处理众多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余人,无一人冤
诉。
公元676年,唐高宗要处死误砍昭陵柏树的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和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
狄仁杰上书劝谏,唐高宗改变决定。
公元679年,弹劾宠臣王本立,要求唐高宗依法处罚,王本立最终入狱;
改任度支郎中,并加朝散大夫,随唐高宗巡幸汾阳宫,充任知顿使。】
【公元686年,调任宁州刺史,负责安抚西戎部落,深受西戎人民喜爱,宁州百姓为其修建石碑;
后被御史郭翰推荐,不久被提拔担任冬官侍郎。
公元688年,任江南巡抚使,焚毁一千七百多所吴楚两地的淫祠,
仅保存用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同年九月,任豫州刺史。
公元689年,因指责张光辅的部将大肆勒索,被张光辅记恨弹劾,被贬为复州刺史。】
大秦,秦始皇在饭桌上慢悠悠吃着午膳。
以前的吃饭只为了饱腹,大鼎煮出来的食物有股怪味,再撒上些许苦味的食盐,
这饭食属实没滋没味的。
现在根据后世的冶炼技术成功改进了,用膳也成了一种享受。
秦始皇现在多了一种习惯。
在午膳期间,边看着天幕边用膳,吃完再慢悠悠喝口茶水。
秦始皇:啊,这才是人生。
“看来这人做官经历着实丰富啊。”
人生才四十几年的秦始皇,对于狄仁杰快六十了还在当官的感观很复杂。
别问,问就是羡慕。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公元691年,九月,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
兼任尚书代理职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公元692年,正月,被酷吏来俊臣诬告谋反,被捕入狱,后通过向儿子传递冤情帛书,
最终武则天查明真相,免去死罪,被贬为彭泽县令。】
【公元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攻占冀州,河北动乱,狄仁杰任魏州刺史,
孙万荣不战而退,魏州居民为其建立生祠;
之后调任幽州都督,获武则天赏赐紫袍和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十二个金字赞扬他。】
【公元697年,再次出任宰相,担任鸾台侍郎兼凤阁鸾台平章事,同时被授予银青光禄大的职位;
代理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公元698年,突厥南侵河北,狄仁杰任河北道行军元帅讨伐突厥,
后任河北道安抚大使,奏请赦免河北诸州百姓,让他们回乡生产。】
【公元700年,进拜内史,跟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
同年九月,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武则天停止上朝三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武周时期,
武则天本天奇怪地看着狄仁杰,后者感受到来自上位的注视,
面上毫无波澜,“陛下怎么这样看着臣?
臣是有何处不妥吗?”
武则天淡定地抬了抬眼,“没有。”
心里却很是感慨,
武则天:这老家伙怎么这么能活?要不向他取取经?问问养生之道。
“怀英啊,你平常是怎么养身的?”
能在每天工作劳累,处理了多件案例之后还能这么长寿,
武则天想他肯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狄仁杰愣了愣,在天幕出现后,他设想过武则天的各种反应,
唯独没有设想过养生这一话题。
反应过来后哭笑不得,“臣平常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
【公元705年,逝世后5年,唐中宗复辟,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公元710年,逝世后10年 唐睿宗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公元747年,逝世后 47年 与张束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狄仁杰主张以法治国,一生致力于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秩序,
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问责,有利于推动了唐朝政治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他在任宰相期间,整顿了朝政清明,清除了官员中的贪污腐化现象,恢复了朝廷的威严和效率。
狄仁杰重视人才,提倡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为唐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并且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其诗文代表作品《狄仁杰诗集》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