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遍华夏大地,从延安的窑洞到重庆的街巷,从晋察冀的乡村到江南的城镇,一份份刊登着晋东南大捷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被百姓们争相传阅,纸张的油墨香中,弥漫着压抑已久的喜悦与振奋。
在赵家峪的新一团驻地,新一团的战士们围着一份刚送到的《新华日报》,团长李云龙站在人群中央,手指着报纸上的标题 ——“八路军晋东南大捷,歼敌二十万,解放长治晋城”
然后嗓门洪亮的说:“好小子!曾夏勇这混球,没给老子丢脸!”
他身旁的政委赵刚笑着点头:“是啊,独立旅和 771团、772团打出了咱们八路军的威风!4 万人歼灭日军 19.5 万,还包括第 6、第 13 师团这样的精锐,这在抗战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胜仗!”
李云龙摸了摸下巴,眼神里满是羡慕:“可不是嘛!你看看人家,7000 人对 3 万日军师团,还能把人家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连师团长都给毙了两个!要是咱们新一团也能换上那先进装备,老子也能跟小鬼子好好较量较量!”
士兵们纷纷附和:“团长,咱们也跟总部申请换装吧!有了好装备,咱们也能像独立旅一样,打大胜仗!”
李云龙摆摆手,心里却盘算着:等下次见到曾夏勇,非得让他匀点装备过来不可,不然这新一团的面子,可就被比下去了。
在晋绥军 358 团的驻地,团长楚云飞正坐在书房里,仔细阅读着《新华日报》上关于晋东南战役的详细报道。
报纸上 “运动战围歼日军三个旅团”“攻坚战解放长治晋城” 的字眼,让他忍不住点头称赞:“夏勇兄果然名不虚传,八路军将士更是英勇无畏!”
他身旁的参谋长方立功感慨道:“团座,要是咱们晋绥军也能跟八路军联手,说不定能打出更大的胜仗!可惜阎长官短视,只想着保存实力,错失了这么好的机会。”
楚云飞放下报纸,眼神中满是惋惜:“是啊,如今晋东南大捷,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更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若是能摒弃党派之见,携手抗敌,何愁倭寇不灭?只可惜,有些人始终放不下一己私利。”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方的山峦:“给夏勇兄发一份电报,祝贺他们取得晋东南大捷,希望日后还有联手抗敌的机会。”
而在汾城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晋绥军最高长官阎喜善正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捏着一份从八路军总部传来的战报,脸色复杂。
战报上 “独立旅两个团 7000 余人歼灭日军第 6 师团 3 万人,771团、772团6000余人歼灭日军第 13师团 3 万人,击毙师团长神田正种和赤鹿理”“独立旅与 386 旅协同作战,歼灭日军共计 19.5 万” 的内容,如同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脏。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 阎喜善喃喃自语,手指微微颤抖。
他原本以为,独立旅面对日军第 6、第 13 师团这样的精锐主力,必然会惨败收场,自己正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可没想到,独立旅不仅没被消灭,反而以少胜多,将日军第6、第13师团为主力的四个师团加一个旅团打得全军覆没,连第6、第13师团的两个师团长都被击毙。
更让他震惊的是,独立旅在消灭日军两个师团后,还有精力向长治、晋城进军,又歼灭了日军五个旅团 5 万人。
“这是什么样的部队?7000 人对 3 万人,还能打出这样的战果,他们的装备到底有多先进?”
阎喜善眉头紧锁,陷入深深的思考。
他想起之前派去侦察的参谋传回的消息:独立旅的部队装备着从未见过的坦克、火炮和飞机,士兵们手中的武器也远超普通八路军的配置。
“可怕,太可怕了!” 阎喜善叹了口气,心里既嫉妒又忌惮。
他知道,如今独立旅的实力已远超晋绥军,若是再这样发展下去,华北的局势恐怕会彻底改变。
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复杂情绪,对着参谋下令:“给八路军总部发一份电报,祝贺他们取得晋东南大捷,就说晋绥军愿与八路军携手抗敌,共同保卫华北。”
参谋应声退下,阎喜善却依旧坐在办公桌前,眼神中满是忧虑 —— 他不知道,这支突然崛起的独立旅,未来会给华北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重庆的国府官邸,最高长官将盖石正坐在沙发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手中的战报,是军统刚刚送来的关于晋东南战役的详细情报,上面 “独立旅与 386 旅 4 万人歼灭日军 19.5 万”“击毙日军第 6 师团师团长神田正种、第 13 师团师团长赤鹿理” 的内容,让他难以置信。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将盖石猛地将战报摔在桌上,声音里满是暴怒
“我们中央军打日军,至少需要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还要付出巨大伤亡才能取得惨胜。独立旅不过是所谓的八路直辖部队,怎么可能以 4 万人歼灭日军 19.5 万?还击毙了两个师团长!”
他身旁的军统局长戴裕农小心翼翼地说道:“校长,根据军统的详细调查,独立旅在黑云山战役中,确实以两个团 7000 余人的兵力,歼灭了日军第 6 师团 3 万人,而且几乎没有付出太大伤亡。他们的装备非常先进,既不是苏械,也不是美械,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武器装备,包括新型坦克、火炮、战斗机机和步枪。”
“从未见过的武器装备?” 将盖石皱起眉头,心中满是疑惑,“难道是他们自己研制的?还是有其他国家在背后支持?”
戴裕农摇摇头:“目前还不清楚,不过从战场残骸来看,这些武器的性能远超日军的装备,甚至比美军的装备还要先进。独立旅正是依靠这些先进装备,才能以少胜多,打出这么大的胜仗。”
将盖石沉默片刻,眼神中满是忌惮:“这样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若是不能为我所用,必将成为心腹大患。戴笠,你立刻派最精锐的军统特工,深入晋东南地区,务必查清独立旅的装备来源,以及曾夏勇的详细背景!”
“是!校长!” 戴裕农连忙应声,转身退下。
将盖石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重庆市区,心中五味杂陈。
他原本以为,独立旅敢跟日军正面抗衡,不过是不自量力,冈村宁次调动这么多精锐,必然能将其消灭。
可没想到,结果却截然相反,独立旅不仅没被消灭,反而打出了一场震惊全国的大胜仗。
“曾夏勇……” 将盖石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神中满是复杂,“此人不除,日后必成大患!”
而在全国各地的城镇乡村,百姓们的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在燕京的胡同里,百姓们偷偷传阅着《新华日报》,虽然日军的管控森严,但 “八路军晋东南大捷” 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大街小巷。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着报纸上 “歼敌二十万” 的字眼,忍不住老泪纵横:“终于打大胜仗了!小鬼子也有今天!”
在上海的租界里,进步学生们举着 “庆祝晋东南大捷”“打倒日国帝国主义” 的标语,举行游行示威,呼吁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敌。
在金陵的街头,虽然处于日军的统治之下,但百姓们听到晋东南大捷的消息后,脸上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私下里互相传递着胜利的喜讯。
“听说了吗?八路军在晋东南打了大胜仗,歼灭了二十万小鬼子!”
“真的吗?太好了!这下小鬼子的嚣张气焰,该被打下去了!”
“那个叫曾夏勇的指挥官,可真厉害,简直是小鬼子的克星!”
一时间,“独立旅”“386 旅”“曾夏勇” 成了全国军民热议的关键词,“曾夏勇是小鬼子克星” 的说法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百姓们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胜仗 —— 以往八路军打日军,往往需要以优势兵力,付出巨大伤亡才能取得惨胜;
而这次独立旅和 386 旅以 4 万人的兵力,歼灭了日军 19.5 万,还包括两个精锐师团,这样的战果,让全国军民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希望。
在重庆的街头,一位卖报的小贩大声吆喝着:“卖报!卖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晋东南大捷,八路军歼敌二十万!”
百姓们纷纷围了上来,争相购买报纸,有的甚至掏出双倍的钱,只为能早点看到胜利的详细报道。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看完报纸后,激动地对身旁的同伴说:“我要去参加八路军!跟着曾夏勇旅长,打小鬼子,保家卫国!”
他的同伴也点点头:“我跟你一起去!咱们也能像独立旅的将士一样,打大胜仗!”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晋东南大捷不仅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更让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投身到抗日洪流中,为抗战胜利注入了新的力量。
而在晋东南的长治、晋城两地,百姓们更是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和 “庆祝晋东南大捷”“感谢八路军” 的标语,百姓们敲锣打鼓,舞龙舞狮,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曾夏勇来到了长治参加庆祝活动,并和陈旅长被百姓们围在中间,有的百姓给他们送上锦旗,有的给他们端来热茶,有的甚至拉着他们的手,激动地说:“八路军同志,谢谢你们!是你们赶走了小鬼子,让我们能过上安稳日子!”
曾夏勇笑着说:“父老乡亲们,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把小鬼子彻底赶出中国,让大家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
百姓们纷纷鼓掌,欢呼声、掌声在街道上回荡,久久不散。
晋东南大捷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不仅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