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五位死者家属后,朱程杰找到以下线索:所有死者都是附近学校\/补习班的学生,家境普通甚至较差,学习极其刻苦,经常熬夜至凌晨。
死者生前最后一段时间都表现出极大的焦虑、疲惫和压抑,常提到“压力大”、“怕考不好”、“对不起父母”。
有家属模糊提到死者书桌或书本里出现过“奇怪的纸条”,上面写着责备、比较的话语,但以为是孩子自己写的压力宣泄,没在意,事后纸条都不见了。
没错,又是纸条,上一个跟纸条有关的幽魂,现在就在朱程杰体内。
朱程杰怀疑杀人条件可能就是那张失踪的纸条。
当然,朱程杰不会蠢到去找纸条,先不说小区这么大,能不能找到,那个幽魂很大可能也不会将纸条留下来。
另外,小区还有其他住户提到,两个星期前,有一个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在后面那条小巷自杀了。
在警方允许下,朱程杰进入第一个案发现场,也就是第一位死者的房间调查。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混杂着廉价墨水和纸张味道的气息,还隐隐残留着消毒水的刺鼻。
朱程杰深吸一口气,然后和同伴走进房间,钟奎那张嬉皮笑脸的脸也收敛不少,梁正天则疑惑的打量着房间。
房间不大,一张单人床紧靠着墙,被子凌乱地掀开一角,仿佛主人只是临时离开。但书桌占据了房间最中心的位置,也承载着最沉重的痕迹。
那张书桌几乎被练习册、书本、试卷占据全部空间,堆叠在一起几乎形成一座小山。
不同颜色的荧光棒在课本上画满重点,红笔批改的刺眼叉号随处可见,几张卷子被揉成一团,又被展开,上面布满各种交叉的折痕。
桌上还摊开着一本物理练习题,翻到某页,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演算过程,一只按动笔滚落在旁,连笔芯都没时间收回。
草稿纸上,最后的演算过程已经变得潦草,朱程杰都费了不小力气才看清写了什么符号。
桌角放着一个廉价的塑料闹钟,电池盖有些松动。钟奎凑过去看了一眼,低声嘟囔“凌晨两点四十七分…” 这正是初步推测的死亡时间。
指针停在那里,像一个冰冷的句号。
最引人注目的是书桌上方和墙壁,上面贴满各种励志语和目标。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下次月考进年级前50!”、“数学必须上130!”
更扎眼的是几张用红笔写的、字迹略显稚拙的自我检讨“英语单词又没背完,我真没用!”、“粗心丢了5分,不可原谅!”
还有几张是成年人的字迹,看样子是家长写的,内容大多是“看看隔壁王阿姨家的孩子!人家怎么就能考第一?争口气行不行?”之类的话。
经典的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朱程杰的目光移到书桌下的垃圾桶。里面塞满了草稿纸团,但最上面一层,是一些被撕碎的纸片。
他蹲下身,小心地拨开其他垃圾,发现那些碎片颜色和墙壁上贴的便条很像。他试图拼凑,但撕得太碎,只能依稀辨认出几个字眼“…累…”、“…不想…”、“…没用…”。
这像是某种情绪崩溃下的发泄。
朱程杰静静的站在房间中心,用一位压力巨大的学生身份去细细感受死者生前经历的事情。
一种无形的、沉甸甸的东西压在胸口,让人喘不过气。这不仅仅是悲伤,更像是一种… 凝固的焦虑和绝望。
他能想象到这个学生坐在这里,被书山题海包围,被墙上那些刺眼的字句鞭策着,在深夜里独自挣扎的样子。
那份孤独和压力,仿佛还滞留在空气里,挥之不去。
朱程杰目光扫过床头,一本翻开的西幻小说被随意扔在床头,书页卷了边,并且从书皮的老旧程度看,这本书至少被反反复复翻了三年。
和书桌相比,这小小的娱乐显得格格不入,又那么的珍贵。
也许这是他唯一能短暂逃离压力的角落?
朱程杰的心忽然被刺了一下。
朱程杰想起这两天和同伴一起喝豆汁、吃烤鸭,在小巷、湖面像个疯子一样玩闹的轻松,与眼前这个同龄人被囚禁在方寸书桌间的沉重,形成了残酷的对比。
熬夜是肯定的,书桌上的习题就是很明显的证据。
但一个星期五个,这频率太大,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就算精神压力再大,身体被透支的再严重,他毕竟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身体不至于会这么快垮。
猝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朱程杰感觉,似乎是有什么东西加快了他们流逝的时间,让身体崩溃提早到来。
这房间给他的感觉太“沉”了,沉得不像一个普通的学生卧室。墙上那些标语、检讨、家长的便条,像无形的锁链。
垃圾桶里撕碎的便条,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和崩溃。
朱程杰走到书桌前,轻轻拂过那些家长写的纸条,又看了眼垃圾桶的碎纸片。
纸条这个意象在家属们口中多次被提及,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还是说是压力的来源,亦是某样更可怕事物的承载体。
朱程杰比较偏后者,之前的诅咒信变身幽魂用来杀人的承载。
其次,死亡时间都在后半夜,结合这房间的状态,目标指向性非常明显——就是这些熬夜苦读的学生。
“喂,洗猪。”钟奎打破了沉默,他指着墙上那张“干掉千人”的标语,声音压的很低“这句话,我怎么看起来有种比鬼还瘆人的感觉。”
梁正天也点头,指着那些自我检讨“自己逼自己到这份上…太狠了。”
朱程杰没有回答,他最后看了一眼那张堆满书籍,承受巨大压力的书桌,凝固在两点四十七分的书桌。
“走吧,”朱程杰的声音有些干涩,“去问问家属,关于墙上这些纸条,还有…他们孩子生前有没有提过小区后面那条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