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十一年深冬,汴京三司衙门的铜钟撞破辰时三刻的寂静,陈琅怀抱素绢踏入紫宸殿,恍若携着千年星河的智慧。案上《度支钱谷更张疏》墨迹未散,泛黄绢帛间,“三级货币制”“累进商税” 等字眼如坠地星辰,将现代经济体系拆解重组后的惊世谋略,凝作这跨越时空的济世良方。
柴荣指尖摩挲着 “黄金为纲、铜钱为基、交子为用” 的朱砂批注,窗外残雪簌簌而落,映得他眉峰似刀凿般冷峻。三日前朝堂上力排众议定下的 “息战养民” 之策犹在耳畔回响,此刻却被这纸上奇谋点燃胸中热血。“此策当真可解朕燃眉之急?”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目光掠过墙上《幽云十六州舆图》—— 那片被契丹铁蹄践踏的故土,早已化作他午夜梦回时难以释怀的执念。
陈琅长揖至地,声若洪钟破空:“昔日蜀地交子泛滥,病根在于无实物锚定;幽州钱荒之祸,根源在于币制紊乱。今以黄金为根本,足值铜钱畅行,再以盐铁专营、赋税收入为交子背书,三重制衡之下,大周财货必将如汴水滔滔,永无壅塞之患。” 他徐徐展开舆图,指尖划过幽州盐场与江南漕运的朱砂标记,“正如漕船行于汴河,需闸坝节制;这货币财税之道,亦需层层管控、互为表里。”
柴荣的手无意识抚过龙纹剑鞘上干涸的暗红血迹,那柄曾斩落辽帝首级的斩马剑,此刻斜倚在描金螭龙案几上。新颁的 “息战养民” 诏书墨迹未干,而陈琅呈上的舆图中,漕运千帆竞发、金帛堆积如山的盛景,却在他眼中燃起收复燕云的灼灼烽火。
“准奏!” 鎏金护甲重重叩击案几,龙纹震颤,“着陈琅总领革新诸事,皇商司、三司、户部、交子务悉听调遣!” 诏令既下,三司衙署门前朱漆 “革新署” 匾额应声而立。次日破晓,数十骑快马载着精挑细选的吏员,将誊满新政的黄绢文书送往汴京十三门及各州府关隘,如星子散落,点燃革新之火。
货币改革首战,便是重铸铜钱的壮举。汴京钱监内炉火昼夜不熄,契丹私钱、铅质劣币投入熔炉,铜水翻涌间,杂质化作青烟飘散。“含铜量必须足九成!” 陈琅手持特制铜铲,舀起沸腾铜水反复核验,“钱文用‘周元通宝’,笔画要如刀刻斧凿,边缘须打磨得温润如玉,绝不能让百姓再受‘减重钱’之苦。” 新铸铜钱外圆内方,穿口光洁如镜,四字钱文筋骨遒劲,沉甸甸的分量,让商户们接过时,终于展露安心的笑颜。
黄金作为 “国库根本”,由皇商司严密管控。五十万两江南贡金入库时,陈琅亲自监督每一块金锭钤印 “三司印信”,收支账目详细到分毫。地方州府若需大额调拨,必须持盖满朱印的 “黄金令” 赴京支取,彻底杜绝私吞隐患。“这是为国库铸起铜墙铁壁。” 他对属吏解释道,“黄金稳如泰山,铜钱方能有序,交子才有信誉根基。”
交子改良更是精雕细琢。各州府新设的 “交子务分署” 内,木牌上 “交子兑换流程” 图文并茂,吏员们耐心地向百姓演示:“凭此券可换盐米,若想兑换铜钱,随时来分文不少!” 为消除顾虑,他定下 “三年一换、旧券足额兑换” 的铁律。汴京西市绸缎行王掌柜手持千贯交子兑换云锦时,看着吏员仔细核验编号、加盖官印,由衷感叹:“从前用私钱怕假,用旧交子怕贬,如今有陈大人的法子,做生意总算踏实了!”
货币改革初显成效,财税制度亦同步革新。陈琅率吏员踏遍汴京周遭州县,丈量田亩、清点商户,将 “累进商税”“均田税法” 刻于石碑,立于县衙门前。“年入万贯者,税增一成,让富商担起社会责任;不足千贯者,税减两成,助小商贩维持生计。” 他指着石碑向围观百姓解释,“田地按肥力分等,上等田每亩税五斗,下等田免税五年,鼓励大家开荒种粮!”
太康县李老汉的三亩薄田被定为 “下等田”,不仅免了旧制三斗税,还领到官府发放的谷种。扛着锄头开荒时,他逢人便夸:“陈大人的新政好啊!税免了,地能种了,日子有盼头了!” 短短半年,五万流民返乡垦荒,大周粮仓渐渐充盈,粮产量激增两成。
商户们对 “累进商税” 的接受程度出人意料。汴京最大的粮商张大户年入十万贯,主动多缴一成税:“陈大人解了钱荒,生意比从前好做三倍,多缴些税是应当的!” 卖胡饼的王二郎年入不足五百贯,税减两成后笑得合不拢嘴:“税少了,我给您多加半勺芝麻!”
改革首月捷报传来,三司账目显示国库增收白银十五万两!陈琅持账册入宫时,柴荣正凝视着燕云舆图 —— 朱砂标注的 “幽州” 二字在烛火下猩红如血。“陛下,这是首月收支明细。” 陈琅递上账册,“臣请将新增收入七成拨入‘燕云北伐专项库’,筹备粮草军械,为收复故土做准备!”
柴荣翻开账册,密密麻麻的数字勾起惨痛回忆:高平之战将士的鲜血,幽州钱荒时易子而食的惨状…… 如今国库充实,岂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准!” 账本重重合上,震得镇纸当啷作响,“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收复燕云,朕志在必得!”
消息传至 “燕云北伐专项库”,吏员们连夜清点入库,一箱箱白银贴上 “北征专用” 封条。库房外禁军持戈而立,烛火摇曳间,守护着大周收复故土的希望。陈琅伫立雪中,望着库房灯火喃喃自语:“导师,王朴恩师,柴荣陛下,我们走的路,是对的。”
然而暗流已在暗处涌动。同州节度使府内,赵匡胤摔下密探送来的改革账本,面色阴沉如铁:“陈琅这是断我生路!充盈国库只为北伐,一旦成功,我还有何机会?” 赵普眸光阴鸷,俯身献计:“改革虽好,却也有隙可乘。散布‘借改革敛财’的谣言,再买通商户作伪证,定能让他身败名裂!”
赵匡胤冷笑颔首,指尖重重划过 “燕云北伐专项库” 字样:“年前务必让陈琅倒台,绝不能坏了大事!”
而此刻的汴京,陈琅与符清漪在烛火下整理文书。符清漪递上一碗热汤:“改革顺利,也要保重身体。” 陈琅握住妻子的手,目光坚定:“为了北伐,为了大周,再苦也值得。” 窗外雪落无声,灯笼光影摇曳,照亮三司衙署,也照亮了这条布满荆棘的改革之路。陈琅深知,前方不仅有收复燕云的宏愿,更有赵匡胤的阴谋陷阱,但他已决意以现代智慧为刃,为大周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