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既生,轨道自成。“星尘”所释放出的能量与潜力,已然无法被原有的发展框架所容纳。叶羽琋、顾殇与核心管理层经过数轮近乎不眠不休的探讨与推演,意识到他们必须再次升维思考,重新绘制指引“星尘”未来的“星图”。
这一次,他们不再仅仅着眼于未来一两年的产品版本或技术路线,而是试图勾勒一幅更为宏大、也更具野心的长期生态蓝图。
在新的星图中央,依然是那颗不变的恒星——“玩家创造(player creation)”。这是所有能量与价值的源头,是“星尘”存在的唯一理由。
围绕这颗恒星,星图上清晰地标出了三条逐渐扩大的“行星轨道”:
第一轨道:核心游戏平台(core Game platform)。这是离恒星最近的轨道,是生态的能量核心。将继续聚焦于“星尘”主游戏的体验深化与技术迭代,目标是打造这个时代最强大、最易用、最能激发灵感的数字创造工具与社交空间。“创世2.0”只是起点,未来还有更深入的物理模拟、更智能的AI辅助创作、更沉浸的社交体验等待探索。
第二轨道:星尘实验室(Stardust Lab)。这条轨道稍远,承担着探索与开拓的使命。它将系统性地将“星尘”积累的核心技术能力(如实时渲染、物理模拟、大数据处理、UGc管理等)进行模块化、产品化,面向教育、科研、文化、艺术、乃至工业设计等特定b端领域,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它既是技术价值的放大器,也是反哺核心平台的技术前沿。
第三轨道:星尘生态联盟(Stardust Ecosystem Alliance)。这是最外层的广阔星域,代表着开放与连接。它将有选择地与外部巨头、开发者、内容创作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星尘”的技术标准和开放接口,共同构建一个更庞大的数字生态。这可能包括联合开发专属内容、共享技术标准、甚至在未来,允许第三方基于“星尘”引擎开发独立的应用程序。
这三条轨道并非孤立运行,而是通过强大的“引力”和明确的“接口”相互连接、相互赋能。核心平台为实验室和生态联盟提供技术基石和用户基础;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和行业应用反馈,能推动核心平台进化;生态联盟则能为核心平台引入更丰富的资源和应用场景。
这幅新的星图,清晰地定义了“星尘”的未来——它不再仅仅是一款游戏,而是一个以“创造”为核心、拥有多层价值圈、兼具开放性与可控性的数字创造生态系统。
当叶羽琋在全体大会上,首次向整个团队展示这幅重新绘制的星图时,会场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这幅星图,不仅指明了方向,更赋予了每个人工作以更清晰的坐标和更深远的意义。
顾殇站在台下,看着屏幕上那幅凝聚了众人智慧与决心的蓝图,看着团队成员们眼中被点亮的、如同星辰般的光芒,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真的开始了。
星图已重绘,航向已校准。他们这艘名为“星尘”的飞船,将不再满足于在既定的星河中航行,而是要成为那片星河的绘制者与定义者之一,去探索和开创一个属于创造者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数字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