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 集 刺史的奏章?来自京城的关注
陇南刺史府的书房里,烛火已燃至深夜。李刺史坐在案前,手指反复摩挲着一份泛黄的奏章,案头摆着两样东西 —— 一碗盛着饱满稻谷的白瓷碗,和一卷秦氏货栈上交的冬季御寒衣物账目。烛光照在他脸上,一半是兴奋的潮红,一半是隐忧的阴翳。
“大人,夜深了,要不要传碗参汤?” 贴身小厮轻手轻脚走进来,见李刺史仍盯着奏章,小声提醒。
“不必。” 李刺史摆摆手,目光又落回那碗稻谷上。这是秦云上月送来的高产稻种试种成果,亩产竟达六石,比陇南本地稻种足足高出三倍。还有秦氏货栈承接的边军御寒订单,不仅提前半月交付,衣物的棉絮密度和针线工艺,连边军将领都特意写了感谢信来。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绩。陇南地处边陲,常年被粮荒和边患困扰,他任刺史三年,政绩平平,若能将这两件事写进奏章,上报朝廷,说不定能换来京城的关注,甚至加官进爵。
可笔尖悬在纸上,李刺史却迟迟落不下去。秦氏货栈的崛起太快了 —— 三年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货栈,如今却垄断了陇南的煤矿,开遍周边州县的奢侈品店,连护矿队的装备都精良得堪比官府的捕快。更奇怪的是,秦云总能拿出些 “奇物”,比如能照见人影的镜子、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还有这次的高产种子,问起来源,只说是 “西域商人的秘藏”。
京城最忌讳地方出现 “尾大不掉” 的势力。若是奏章里写得太详细,会不会引来朝廷的猜忌,以为他在培植私人势力?可若是写得太简略,又体现不出政绩的分量。李刺史叹了口气,拿起账目翻了翻,看到 “秦氏货栈雇佣青牛岭百姓三百余人,解决流民就业” 这行字,心里突然定了定。
流民问题是朝廷的心病,秦氏货栈不仅解决了流民就业,还通过高产种子稳定了粮价,这正是朝廷想看到的。他重新蘸了墨,笔尖在奏章上落下:“陇南秦氏货栈,心怀社稷,捐高产稻种于乡野,亩产六石,解粮荒之虞;承边军御寒之需,质优价廉,助边防稳固…… 臣以为,当嘉奖其功,以励天下商贾……”
写到 “嘉奖” 二字时,李刺史又顿了顿,改了个更稳妥的说法:“…… 臣请朝廷派员核查,若属实,可许其扩大经营,以惠民生。”
写完最后一笔,李刺史将奏章吹干,折好放进锦盒,递给小厮:“明日一早,快马送进京,交给吏部王侍郎的亲随,务必亲手交到他手上。”
小厮接过锦盒,应声退下。李刺史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秦氏货栈的方向,心里仍七上八下。他不知道,这封奏章,即将在京城掀起一场意想不到的波澜。
三日后,秦云正在云州货栈核对账目,周五突然神色慌张地闯进来:“掌柜的,不好了!陇南那边传来消息,李刺史给京城上了奏章,把您的高产种子和货栈的事都写进去了,还请朝廷派人来核查!”
秦云手里的算盘 “啪嗒” 掉在桌上,珠子撒了一地。他最担心的就是引来京城的注意 —— 秦氏货栈的根基在现代,一旦京城派来的人深究种子和奇物的来源,根本瞒不住。
“消息可靠吗?” 秦云抓起周五的胳膊,声音都有些发颤。
“可靠!” 周五喘着气,“是刺史府的衙役偷偷告诉我的,说奏章已经送进京三天了,吏部那边可能已经看到了。还有,听说李刺史的奏章里,还提了您护矿队的装备精良,说您‘有保境安民之才’,这要是被有心人解读成‘私藏兵器’,可就麻烦了!”
秦云的后背瞬间冒了冷汗。私藏兵器在大雍朝是重罪,就算他是为了保护煤矿,也经不起京城的严查。他赶紧拿出手机,手指抖得厉害,拨通了林天的跨时空通话。
屏幕刚亮起,秦云就急声道:“先生!李刺史给京城上了奏章,把高产种子和货栈的事都报上去了,还提了护矿队的装备,京城可能要派人来核查,怎么办?”
林天正在研发中心看 “长青 2 号” 的量产数据,听到消息,脸色也沉了下来。古代线最怕的就是引来中央权力的关注,一旦京城介入,秦氏货栈的秘密很可能暴露。
“秦云,你先别慌。” 林天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李刺史的目的是邀功,不是害你,奏章里应该是以褒奖为主。你现在要做的,第一,把护矿队的装备稍微‘降级’,把最精良的铁甲和钢刀收起来,换成普通的铁器,避免被人说‘私藏利器’;第二,准备好高产种子的‘来源说辞’,就说是‘祖传的老种子,之前一直没敢拿出来试种’,再找几个老农民做证人;第三,跟陇南的官员打好关系,尤其是李刺史,让他在核查官员面前多说好话,强调你是‘为民办事’,没有其他心思。”
“好!我这就去办!” 秦云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些,赶紧安排人去处理护矿队的装备,又让人去找老农民准备说辞。
可他不知道,京城吏部的书房里,吏部尚书正拿着李刺史的奏章,递给坐在对面的中年男人 —— 大雍朝的三皇子,赵衡。
“殿下,陇南这秦氏货栈,倒是个奇人。” 吏部尚书笑着说,“高产种子,解决边军御寒,还能稳定流民,若是真有这般本事,倒是个可用之才。”
赵衡拿起奏章,仔细看了一遍,手指在 “秦氏货栈” 四个字上轻轻敲了敲:“高产种子?亩产六石?这可比江南的稻种还高。还有那‘奇物’,镜子、玻璃…… 陇南地处边陲,怎么会有这些东西?”
“或许是真有西域商人的门路吧。” 吏部尚书说。
赵衡摇了摇头,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没那么简单。派人去陇南核查,不仅要查种子和货栈的事,还要查秦云的底细 —— 他的祖辈是谁,从哪里来,跟哪些人有往来,都要查清楚。记住,要秘密核查,别惊动地方官员。”
“是,殿下。” 吏部尚书躬身应下。
赵衡看着窗外,心里暗暗盘算。如今太子和其他皇子明争暗斗,他正缺能办实事的人手。若是秦云真有本事,又身家清白,倒是可以拉拢过来;可若是他背后有其他势力,或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要尽早除掉,免得成为隐患。
一场针对秦氏货栈的秘密核查,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而秦云还在云州忙碌着,丝毫不知道,京城来的眼睛,已经盯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