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起自藩镇烽烟里,手提剑定山河。

削平叛镇气磅礴,元和中兴业,功过任评说。

可惜晚来耽丹药,宠奸误了笙歌。

一朝崩逝谜云多,青史留长叹,成败转头过。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长安城里的空气比往常更紧张——唐顺宗刚登基没几个月,就因中风瘫在龙床上,朝堂成了宦官与大臣掰手腕的角斗场。就在这乱糟糟的当口,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站在东宫门外,一身亲王礼服穿得笔挺,眼神却比殿外的秋霜还冷。

这主儿叫李纯,后来的唐宪宗。这会儿他还是个广陵王,亲爹是顺宗的长子李诵(也就是顺宗本人),按说身份尊贵,可日子过得并不舒坦。为啥?因为他赶上了唐朝最头疼的“藩镇病”——安史之乱后,那些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们,一个个把地盘当自家后花园,交税?听调?门儿都没有。德宗年间,朱泚、李怀光先后造反,皇帝都被逼得逃出长安,这烂摊子,谁接谁头大。

李纯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旧唐书·宪宗纪》里说他“宽仁大度,深沉有断”,啥意思?就是表面看着和气,心里门儿清,拿主意绝不拖泥带水。有一回,德宗(他爷爷)抱着他玩,逗他:“你是谁家的娃娃,咋跑到我怀里来了?”一般小孩早吓得说不出话,李纯却脆生生答:“我是第三天子。”

这话听得德宗眼睛都亮了——那会儿德宗是第一天子,顺宗是太子(第二天子),李纯这话,既没僭越,又透着股子不凡。打这儿起,德宗就格外看重这个孙子。

等到顺宗登基,病得连朝都上不了,宦官俱文珍等人瞅准机会,想把顺宗拉下来,换个好控制的。他们瞅来瞅去,盯上了李纯——可他们没算到,李纯看着年轻,心里比谁都明白:想当傀儡?没门!

没过多久,俱文珍就带着一群宦官闯进皇宫,逼着顺宗下旨:立广陵王李纯为皇太子。顺宗没办法,只能点头。可李纯当上太子后,没忙着感谢俱文珍,反倒暗地里联络了一批忠于皇室的大臣,比如杜黄裳、裴度这些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削藩的左膀右臂。

贞元二十一年八月,顺宗被迫禅位,李纯在紫宸殿登基,是为唐宪宗。登基那天,李纯穿着龙袍,站在台阶上,看着底下黑压压的文武百官,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爷爷当年受的气,爹当年遭的罪,到我这儿,该了了!

宪宗刚登基,就有人跳出来找茬。谁?西川节度使刘辟。

这刘辟本来是前任西川节度使韦皋的手下,韦皋一死,他就自立为留后,还上书朝廷,要求把西川、东川、山南西道三块地都划给他管——这明摆着是想当“土皇帝”。德宗、顺宗那会儿,朝廷软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宪宗刚上台,哪能忍这个?

宰相杜黄裳第一个站出来:“陛下,刘辟这是叛乱!必须打!”宪宗正有此意,可朝堂上不少人反对,说西川地势险要,打起来怕是要吃亏。宪宗拍着桌子说:“藩镇割据都几十年了,再不打,这大唐就真成了摆设!”

他当即下旨,任命高崇文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兵讨伐刘辟。这高崇文是个狠角色,打仗不要命,带着军队从长武城出发,一路往西,没几个月就打到了成都。刘辟哪见过这阵仗,吓得带着亲信往吐蕃跑,结果半道上就被活捉了。

《新唐书·宪宗纪》里记载:“元和元年正月,高崇文克成都,擒刘辟,送京师。二月,斩刘辟于独柳。”就这么干净利落,宪宗登基第一年,就拔掉了第一个“钉子户”。消息传到长安,满朝文武都傻了——这新皇帝,跟之前那几位可不一样啊!

可刚收拾完刘辟,又有人蹦出来了。这次是夏绥节度使杨惠琳。这主儿也是个不安分的,趁着朝廷打刘辟,也想学刘辟自立,结果宪宗没给他机会,直接派河东节度使严绶去收拾他。杨惠琳比刘辟还菜,没打几仗就被自己的部将杀了,脑袋直接送到了长安。

连着干掉两个“刺头”,宪宗的威望一下子就起来了。可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硬骨头,还在后面。

接下来要对付的,是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这淮西藩镇,从吴元济他爷爷吴少诚开始,就割据一方,三代人经营了四十多年,兵强马壮,比刘辟、杨惠琳难对付多了。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吴少诚的儿子吴少阳死了,吴元济秘不发丧,直接接过兵权,还派兵四处劫掠,甚至打到了洛阳附近。宪宗气得火冒三丈,当即下令出兵淮西。

可这仗打得比想象中难多了。朝廷派去的将领,要么怕死不敢打,要么跟吴元济暗中勾结。打了一年多,不但没打赢,反而损兵折将。朝堂上又开始吵起来,有人说:“淮西打不下来,不如算了,跟吴元济议和吧。”

宪宗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这时候,宰相裴度站了出来:“陛下,淮西是心腹之患,今天不打,明天它就敢打到长安来!臣愿意亲自去前线督战!”

裴度这话,说到了宪宗心坎里。他当即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军节度使,去前线督战。裴度临走前,宪宗拉着他的手说:“你放心去,朝廷的粮草、兵马,我一定给你凑齐!要是有人敢阻拦,我替你收拾他!”

裴度到了前线,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跟吴元济勾结的将领给斩了,军心一下子就稳了。然后他又重用了一个叫李愬的将领——这李愬就是后来“雪夜袭蔡州”的主角。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天降大雪,李愬带着九千精兵,趁着夜色,偷偷摸到了淮西的治所蔡州城。城里的守军以为大雪天没人会来,都在呼呼大睡。李愬的军队一冲进城,就把吴元济的府邸围了。吴元济还在被窝里,就被人揪了出来。

《旧唐书·李愬传》里写这段:“夜半,雪愈甚。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混军声。自率衙队五百人,挺刃大呼,直抵子城。门者骇走,元济方就寝,闻子城陷,遽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其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明日,复攻之,烧其南门,元济穷蹙,面缚请降。”

吴元济被押到长安后,宪宗亲自在兴安门受降,然后下令把他斩了。消息传到淮西,那些割据多年的藩镇节度使都吓傻了——连吴元济都被收拾了,咱们还是老实点吧!

没过多久,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主动上书,愿意归顺朝廷,还把两个儿子送到长安当人质。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一开始还想顽抗,结果宪宗派军队一围,他就被自己的部将杀了。

到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除了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表面归顺、暗地里还有点小动作外,其他藩镇都乖乖听话了。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统一。《新唐书》里说:“自安史之乱,垂百余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是尽遵朝廷约束。”这就是历史上的“元和中兴”。

宪宗这辈子,前半生是妥妥的“明君模板”——他节俭,不好女色,还特别重视人才。

《旧唐书·宪宗纪》里说他“性刚明,沉断,威德兼施”,还说他“留心庶政,务从宽简”。有一回,他想建一座新的宫殿,算下来要花三百万缗钱(一缗等于一千文),他觉得太贵,就下令停建了。还有一次,地方官给他进贡了一批珍宝,他看了看,说:“这些东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要它干啥?”又让人给退了回去。

他还特别喜欢跟大臣讨论国事,经常把宰相杜黄裳、裴度等人召到宫里,一聊就是大半夜。有一回,杜黄裳跟他说:“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得信任大臣,别让宦官瞎掺和。”宪宗听了,连连点头,还真就把那些想干政的宦官给压了下去。

可到了后期,宪宗就有点飘了。为啥?因为“元和中兴”的功绩太大,他觉得自己已经超过了太宗、玄宗,开始变得刚愎自用。

首先是听不进不同意见了。有个叫白居易的诗人,当时担任左拾遗,经常给宪宗提意见,说他不该宠信宦官,不该随便发动战争。宪宗一开始还能忍,后来就烦了,把白居易贬到了江州当司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就是后来白居易写《琵琶行》的背景。

然后是宠信宦官。之前他还听杜黄裳的话,不让宦官干政,可后来觉得宦官听话,就开始让他们掌握兵权。比如宦官吐突承璀,本来只是个养马的,宪宗却让他当左神策军护军中尉,还派他去讨伐王承宗。结果吐突承璀打了败仗,还贪污军饷,宪宗却没怎么处罚他——这就给后来宦官专权埋下了祸根。

更要命的是,他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迷上了丹药。有个叫柳泌的方士,说自己能炼出长生不老药,宪宗就把他召到宫里,让他专门炼丹。柳泌炼出来的丹药,其实都是些重金属,吃了之后会让人烦躁、发狂。宪宗吃了丹药后,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打骂宫女、宦官,连大臣都不敢轻易惹他。

裴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劝宪宗:“陛下,那些丹药都是骗人的,您可别再吃了!”宪宗却不听,还说:“你懂啥?柳泌是神仙下凡,他炼的药肯定有用!”裴度没办法,只能叹气。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长安城里的年味还没散,皇宫里却出了大事——唐宪宗李纯突然驾崩了,年仅四十三岁。

关于宪宗的死因,史书上的记载很模糊。《旧唐书·宪宗纪》里只说:“十五年春正月庚子,上崩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四十三。”《新唐书》里也没说清楚,只说“宦者陈弘志等反,帝崩”。

到底是怎么回事?后人推测,宪宗很可能是被宦官杀的。为啥?因为他吃了丹药后,脾气越来越坏,经常打骂宦官,宦官们怕自己小命不保,就先下手为强。还有一种说法是,宪宗想废掉太子李恒,立沣王李恽为太子,宦官们支持李恒,就把宪宗杀了。

不管真相是啥,宪宗的死,标志着“元和中兴”的结束。他死后,太子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穆宗是个吃喝玩乐的主儿,根本不管国事,没过多久,河朔三镇就再次叛乱,藩镇割据的局面又回来了。

宪宗这一辈子,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开局逆风翻盘,中期一路高歌,后期急转直下,最后落得个不明不白的结局。他本来有机会成为像太宗那样的千古一帝,可偏偏在最后关头,栽在了自己的刚愎自用和迷信上。

有人说他是“半个明君”,有人说他是“可惜的英雄”。可不管怎么说,他毕竟在唐朝最黑暗的时候,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元和中兴”虽如昙花一现,却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告诉我们:一个王朝的兴衰,从来都不是偶然;一个帝王的功过,也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参考《旧唐书·宪宗纪》《新唐书》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铁十字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战皇林天龙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国破山河在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我执天下超次元战争游戏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庆熙风云录枭风寒门枭士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