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扈】,蛮横霸道。《北书·齐神武帝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景:侯景,人名。)成语有“飞扬跋扈”。
这个涉及一段着名的历史典故,其衍生出的成语“飞扬跋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下面我将为您全面梳理这个故事及其背后的丰富内涵。
一、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
“神武谓曰:‘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
注释:
· 神武:指北齐神武帝高欢,他是北齐王朝的实际奠基人。
· 景:指侯景,当时是东魏的将领,镇守河南。
· 专制:独断专行,全权控制。
· 河南:指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
· 飞扬:原意是放纵,引申为骄横放肆。
· 跋扈:蛮横霸道,欺上压下。
· 顾:但是,只是。
· 养:此处指容忍、笼络。
· 驾御:同“驾驭”,控制、驱使。
翻译:
神武帝(高欢)说道:“侯景在河南地区独揽大权十四年了,一向怀有骄横霸道、不受约束的野心。现在(他归顺于我)只是因为我能容忍他,(等我死后)他怎么肯被你(指高欢的儿子高澄)驾驭驱使呢!”
二、着作介绍:《北史》
· 《北史》 是唐代史学家李延寿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共100卷。
· 它系统地记载了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至隋朝共233年的历史。
· 其内容主要删节、改编自《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等官修史书,但脉络清晰,叙事简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三、作者介绍:李延寿
· 李延寿,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太宗、唐高宗年间。
· 他继承父志,耗时十六年,独立编纂完成了《南史》和《北史》两部巨着。
· 他的工作得到了当时宰相的赞赏,并被朝廷认可,其着作被列为“正史”。
四、人物介绍
1. 齐神武帝(高欢)
· 身份:北齐王朝的实际创建者,其子高洋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神武帝。
· 生平:出身怀朔镇兵户,后成为东魏的权臣,掌控朝政。他善于权谋,知人善任,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 与侯景的关系:高欢是侯景的上司和恩主,也只有他能够震慑和笼络住桀骜不驯的侯景。
2. 侯景
· 身份:北魏、东魏将领,后叛投南梁,发动着名的“侯景之乱”。
· 性格特点:骁勇善战,但反复无常,残忍暴虐,极具野心。
· 生平大事:
· 先投尔朱荣,后归顺高欢,被委以重任,镇守河南十四年。
· 高欢死后,他立即叛变,先投西魏不成,转而投奔南梁。
· 在南梁因不受信任而起兵造反,攻陷都城建康(今南京),饿死梁武帝,史称“侯景之乱”。
· 最终兵败身死。
五、典故介绍与寓意
典故介绍:
这个典故发生在高欢临终前。他深知儿子高澄性格刚硬,而侯景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枭雄,两人必然不能相容。因此,他忧心忡忡地对高澄说出了这番话,预言了自己死后侯景必反。果不其然,高欢一死,侯景立刻举兵反叛,印证了高欢的远见。
寓意:
1. 对权力的警示:“飞扬跋扈”生动地描绘了那些依仗权势、骄横放肆、不守法规的人。它警示我们,绝对的权力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和行为的失控。
2. 统治的困境:高欢的困境在于,他明知侯景是隐患,但为了对抗外敌(西魏),又不得不使用他。这反映了管理者有时不得不任用有才无德之人所带来的风险。
3. 识人之明:高欢对侯景的判断精准无比,体现了深刻的识人智慧。他看透了侯景的忠诚是建立在恐惧和利益之上,而非道义。
六、结合现实的论述
“飞扬跋扈”这个成语,在今天的社会、职场和生活中,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 在职场与管理中:
· 警惕“侯景式”员工或同僚:任何一个组织里,都可能存在能力出众但品行不端、不服管束的人。他们可能因为业绩突出而受到纵容,但其“飞扬跋扈”的行为会破坏团队和谐,侵蚀公司文化。高欢的教训告诉我们,对于这类核心但高危的人才,必须有制衡机制和应急预案,不能因其一时之用而忽视长远之患。
· 领导者的权威与驾驭能力:高欢能驾驭侯景,而高澄不能,这说明领导者的威望、能力和手腕至关重要。一个管理者如果仅凭职位而缺乏个人魅力与统治力,就很难让下属心服口服,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刺头”。
2. 在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世中:
· 戒骄戒躁,保持谦逊:“飞扬跋扈”是为人处世的大忌。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华、地位多高,如果目中无人、横行霸道,最终必然会失去人心,招致失败。侯景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在现实中,保持低调、尊重他人,才能行稳致远。
· 权力与责任的平衡:当一个人掌握一定资源或权力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权力是用来成就事业、服务他人的,而不是用来满足个人私欲、欺压弱小的工具。一旦权力失去了约束,变得“飞扬跋扈”,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3. 在社会现象层面:
· 我们可以将“飞扬跋扈”视为一种权力任性、规则意识淡漠的表现。无论是某些特权思想严重的官员,还是网络上肆无忌惮的“键盘侠”,或是校园、职场中的霸凌者,其本质都带有“飞扬跋扈”的色彩。构建和谐社会,正需要从制度和文化上遏制这种风气,倡导平等、尊重和法治精神。
总结:
高欢与侯景的故事,以及“飞扬跋扈”这个成语,穿越了千年时空,依然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它既照见了历史上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智慧,也映照着现实中为人处世的准则与边界。它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对权力保持警惕,对规则心存敬畏,对他人抱有尊重。唯有如此,个人才能避免重蹈侯景的覆辙,组织和社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