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的寒风呼啸着掠过郑国大地,卷起尘埃与肃杀。晋楚两军主力在经历了数次前哨接触与试探后,最终于一片开阔的原野上再次对峙——此地,竟距十四年前那场决定性的鄢陵之战旧战场不远。历史的幽灵仿佛在此盘旋,空气中弥漫着宿命的气息。
晋军依托一处缓坡列阵,旌旗在寒风中猎作响。中军大旗下,赵朔顶盔贯甲,目光如炬,遥望对面楚军那更为庞大的军阵。经历了西河烽火与朝堂风波的淬炼,他的气质愈发沉凝,眉宇间虽难掩疲惫,但那份统帅的决断与威严却更加深重。
楚军阵中,楚庄王熊侣乘坐在华丽的王车上,同样凝视着晋军方向。鄢陵的败绩是他心中一根刺,多年来励精图治,再度提兵北上,誓要雪耻。他看得出,对面的晋军阵容严整,尤其是那支打着“魏”字旗号、位于晋军中央偏前的部队,杀气凛然,必是令秦军胆寒的“武卒”无疑。
“赵朔……确是劲敌。”楚庄王心中默念,但更多的是一股遇强愈强的豪情,“然今日之楚,非昔日之楚;今日之晋,亦非铁板一块!”他深知赵朔国内处境,这或许是可利用之机。
两军统帅,相隔数里,目光于空中交汇,虽未交一言,却已碰撞出无形的火花。战鼓未响,杀意已盈野。
短暂的沉寂后,战斗由双方的战车与徒兵前锋接触开始。刹那间,鼓号震天,箭矢如蝗虫般遮蔽了冬日惨淡的阳光。战车轰鸣着冲向彼此,车辕交错,戈矛碰撞,鲜血瞬间染红了枯黄的土地。
楚军凭借兵力优势,在左右两翼发动了勐烈进攻,试图包抄晋军侧翼。晋军则依靠严密的阵型和精良的装备苦苦支撑,战线如同被挤压的弹簧,多处告急。
关键时刻,赵朔令旗一挥,中军核心的“武卒”在魏颙率领下,如同出匣勐虎,投入了战况最激烈的中央战线。“武卒”将士身披重甲,手持长戟劲弩,以严整得令人窒息的队形向前推进。他们不疾不徐,弩箭精准地收割着冲来的楚军性命,待敌近身,长戟又如林刺出,所过之处,楚军人仰马翻,攻势为之一滞。
魏颙身先士卒,一把长戟舞动如风,所向披靡,连续斩杀楚军数名将领,极大地鼓舞了晋军士气。“武卒”的强悍战力再次得到验证,他们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钉住了晋军的中央战线,并开始反向挤压楚军。
楚庄王见状,眉头紧锁,立刻调集精锐的“王卒”加强中军攻势,并命令左右两翼不惜代价加快突破。战场陷入了残酷的拉锯战,双方士卒在严寒中舍生忘死地搏杀,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惨重代价。尸骸枕藉,伤者的哀嚎与战鼓号角声交织,构成一幅地狱般的图景。
就在前线血战正酣之际,一骑来自新绛的快马,冲破重重阻碍,将一封晋景公的密诏送到了赵朔手中。
赵朔在亲兵护卫下,于战车后方匆匆展开诏书。诏书内容并非催促进军,反而语气凝重,提及国内郤克等人联名上奏,言“闻楚势大,我军久战恐不利”,“虑及西河秦患未消,粮草转运维艰”,建议“若事不可为,当保全兵力,暂避锋芒,以待后图”。诏书中虽未明令退兵,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疑虑与退缩之意,如同寒冬里的一盆冰水,浇在赵朔心头。
“郤克!尔等误国!”赵朔几乎将诏书攥碎,牙关紧咬。他深知,这封诏书若在前线传开,对士气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此刻退兵,不仅前功尽弃,郑国必亡,晋国霸业也将崩塌,更重要的是,楚军必会趁势掩杀,晋军能有多少生还尚未可知。
他抬头望向血肉横飞的战场,看着那些在“武卒”带领下苦苦支撑,甚至开始渐渐取得优势的晋军将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迅速将诏书收起,对身旁的亲信将领厉声道:“此诏之事,不得外传!违令者斩!传我将令,全军勐攻!有进无退!破楚在此一举!”
他选择了抗命!为了晋国,也为了他自己,他必须赌上一切,赢得这场胜利。然而,这道来自后方的阴影,无疑给他本已沉重的肩头,又压上了一座大山。
遥远的“安居”岛上,范蠡通过特殊渠道,几乎同步获悉了前线战况与晋景公密诏的大致内容。
“赵朔……确是人杰。然,刚极易折。”范蠡轻叹一声,“晋景公非庸主,然其制衡之术,在此关键时刻,却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郤克等人,私心重于国事,可悲可叹。”
他走到庭院中,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仿佛能听到那远方的厮杀声。“此战若赵朔胜,其归国之日,便是与晋侯、与郤克等卿族彻底决裂之时,晋国内乱将起。若败……则楚国霸权复兴,中原格局颠覆。”
然而,范蠡的目光并未长久停留在胜负之上。他转而问道:“派往西陲的人,有消息了吗?”
一名弟子恭敬回道:“已有初步回报。根据先生提供的线索与描述,我等在西北狄人部落与西羌之地,确实发现了一些性状奇特的黑褐色黏稠液体,遇火即燃,其性猛烈,与先生所言‘石漆’(石油)颇为相似。已采集少量样本,正由海路送回。”
范蠡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微微颔首:“果然……天地造化,各有其物。鄢陵‘天火’之谜,或许并非孤例,亦非海外独有。” 他之前对赵朔所言“天火非其所能驱使,也非只有他能引来”,便是基于对更广阔地域可能存在类似可燃物的推测。此刻初步证实,让他对那场改变战局的神秘之火,有了更接近真相的判断,也让他对未来可能运用的“力量”,多了几分把握。
他不再关注中原那场血肉磨盘般的决战,转身走向存放着海图与各种奇异样本的密室。对他来说,无论晋楚谁胜谁负,基于土地与人口的传统争霸,格局已定。而未来的钥匙,或许正隐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石漆”、海外金砂以及那无垠的碧海之中。鄢陵的余烬尚未完全冷却,但新的火种,已在无人关注的角落悄然孕育。时代的车轮,正碾过旧霸主的荣光与鲜血,不可阻挡地驶向一个更加未知、也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