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细雪过后,寒假悄然来临,午后的阳光将院中的薄雪照得晶莹剔透。
吕辰给小雨水裹严实了围巾,正准备带她去陈雪茹家陪陈妈说说话,顺便去正阳门缝纫合作社找陈雪茹做两身新衣服过冬。
刚推着自行车走到院门口,就听见一个洪亮又带着亲切的声音喊道:“小吕!雨水!这是要出门啊?”
吕辰回头一看,来的正是周师傅,身后还跟着笑眯眯的阎师傅。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周师傅、阎师傅!您二位怎么得空过来了?快院里坐!”
小雨水更是兴奋,松开吕辰的手就蹦跳着跑过去,甜甜地叫道:“周爷爷!阎爷爷!”
周师傅乐呵呵地摸了摸雨水戴着的毛线帽顶:“哎哟,小雨水又长高了!真乖!”
阎师傅也在一旁慈祥地笑着点头。
吕辰把两人让进院里,周师傅摆摆手:“不坐了不坐了,看你们要出门,别耽搁。长话短说,是这么个事儿。”
他指了指阎师傅:“这两年政府推进暖棚计划,我和老阎哥几个,一直忙着给各街道建暖棚,用的都是大块的玻璃。裁裁剪剪下来,攒了不少边角料。那些玻璃料头,要说再建暖棚是不够大了,可要是拿来换普通窗户,那可比窗户纸糊的强到天上去了!透亮、挡风还不怕雨雪。老阎就跟我念叨,说这好东西别浪费了,我一琢磨,第一个就想到你这儿了。你们家,要不要把窗户都换换?”
吕辰一听,大喜过望。这年头玻璃可是紧俏货,寻常人家窗户多是糊纸,能装上玻璃的少之又少,这真是意外之喜!
“要!当然要!”吕辰连忙应道,“周师傅,阎师傅,这可真是太好了!正愁冬天屋里暗呢!”
阎师傅哈哈大笑,“料子都堆合作社院里呢,虽然大小不一,但拼拼凑凑,足够给你家把所有窗户都换上玻璃窗。你放心,就是些废料钱,合作社领导也点头了,算是感谢你当初拿出暖棚法子,惠及街坊。”
吕辰心下感激,知道这是两位老师傅念着旧情,有好事紧着自己。“周师傅,阎师傅,太感谢您二位了!总是惦记着我们。”
阎师傅这时也开口道,“小吕不用客气,得亏了你这暖棚,帮助了这么多街坊邻居,简直就是功德无量,还给了老兄弟们一条门路,这两年没少挣,所以有好事想着你是应该的,说这个就见外了。”
周师傅一摆手,“那你现在有空不?直接跟我们去合作社看看料?老阎正好给你量量尺寸,早点定下来,早点装上,你们也好亮亮堂堂过年!”
“有空!当然有空!”
吕辰立刻道,他低头对眼巴巴看着的小雨水说:“雨水,咱们先跟周爷爷阎爷爷去看玻璃,晚点再去找雪茹姐姐,好不好?”
小雨水乖巧地点点头:“好!”又歪着头对周师傅和阎师傅说:“周爷爷、阎爷爷,能不能给雪茹姐姐家也装上玻璃?”
周师傅大笑:“好,小雨水难得开口,这事儿你周爷爷给你办妥了,保证你雪茹姐姐家也安装上亮晶晶的玻璃。”
“谢谢周爷爷!”小雨水欢呼起来。
吕辰有点儿尴尬,解释道:“周师傅、阎师傅勿怪,雨水童言无忌。”
阎师傅摆摆手:“小吕不要客气,这些都是小事,玻璃足够。你们兄妹三人都是心善人,有好事就想着别人,合该你们家越来越好。”
于是,吕辰自行车也不骑了,锁回院里,拉着小雨水,跟着周师傅和阎师傅就往合作社走去。
合作社的院子里,果然整齐地码放着一堆裁切下来的玻璃,在冬日的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大小虽然不一,但正如阎师傅所说,用于民居窗户绝对绰绰有余。
吕辰看了非常满意,当即就跟合作社办好了手续,买下了这批玻璃。阎师傅做事利索,跟着吕辰回家,拿出皮尺,仔细量了所有窗户的尺寸,一一记录下来。
量完自家的,吕辰又带着阎师傅和小雨水,一起去了正阳门缝纫合作社后面的陈家小院。
陈雪茹已经下班,见他们来了,连忙迎上来:“哟,什么风把你们吹来啦?雨水,快来让姐姐看看!”
小雨水欢快地跑过去,拉住陈雪茹的手:“雪茹姐姐,我们要装玻璃窗啦!周爷爷说你家也装!”
陈雪茹一愣,看向吕辰。吕辰笑着将周师傅和阎师傅的好意说了一遍。
这时陈妈也从里间走出来,端来茶水放在桌子上,“哎哟,这玻璃可是金贵东西,太感谢阎师傅了!快坐下喝茶!”
阎师傅笑呵呵地摆手:“应该的,应该的。小辰兄妹仁义,有好事情总惦记着街坊。”
小雨水也凑到陈妈身边,仰着小脸,“陈妈妈,是我请周爷爷和阎爷爷来帮你家安装玻璃的!”一副快夸奖我的表情。
陈妈弯腰摸摸雨水的头,开心说到:“小雨水好样的,有事想着我们家,待会别走,这儿有刚炒的瓜子。”
“好!”雨水眼睛亮晶晶的,又转向陈雪茹,“雪茹姐姐,哥哥说要给我做新衣服,你会给我做漂亮的小花袄吗?”
陈雪茹蹲下来,捏捏她红扑扑的小脸:“当然啦!雨水想要什么颜色的?姐姐给你找块最鲜亮的料子,领口再镶一圈兔毛,保准暖和又漂亮!咱们合作社新来了几种红布,正适合过年穿。”
“我要红色的!像过年一样的红色!”雨水兴奋地比划着。
吕辰在一旁看着,也笑道:“雪茹姐,你也给自己和陈妈都做一身吧,料子我出,算是我给合作社添点业务。”
陈雪茹嗔他一眼:“瞧你说的,跟我还这么客气?雨水的衣服我包了,你和柱子哥的我也顺便做了。妈,您也量量尺寸,咱也赶回时髦,装上新玻璃,穿上新衣裳,亮亮堂堂过个年!”
陈妈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都听你们的!雪茹,快请阎师傅坐!”
阎师傅连忙摆手:“不忙不忙,正事要紧。”说着就拿出皮尺,利落地开始测量合作社临街的窗户尺寸。
吕辰则和陈雪茹走到一边,低声聊了几句。
“最近合作社忙吗?”吕辰问。
“还成,年底了,做新衣裳的人多。”陈雪茹笑了笑,“现在公私合营了,活计多了,但也规矩多了。前儿个你哥跑来,说要给我妈带些山药,被门口王大姐看见了,还打趣了他好久,这个傻柱子。”
吕辰会心一笑:“我哥就那样,实在,不会说漂亮话,但对人好是实打实的。”
陈雪茹白了他一眼:“就你爱胡说八道!你们呢?玻璃窗装好,家里可就亮堂多了。雨水该高兴坏了。”
“是啊,她一直嫌屋里暗,看书费眼睛。这下好了。”吕辰点头,“等装好了,你们这边也亮堂,白天干活不费灯油,晚上加班也便宜。”
量完尺寸,阎师傅记好数,说道:“成,尺寸都记下了。我回去就带着徒弟们按尺寸把木窗框开好槽,挑合适的玻璃裁好。明儿个就开始安装,几天功夫就能完事。”
“辛苦您了,阎师傅!工钱......” 吕辰忙说。
阎师傅笑着打断:“工钱就按合作社的规矩算,没多少。能把料用上,让你们两家过个亮堂年,我们心里也高兴。”
陈妈赶紧端出一盘炒瓜子和几个烤红薯:“阎师傅,快来尝尝!刚炒的瓜子,还热乎着呢!”
阎师傅推辞不过,抓了一把瓜子,又寒暄了几句,便先行告辞,回去准备明日安装的事。
吕辰和小雨水又在合作社坐了一会儿。雨水吃着红薯,叽叽喳喳地和陈妈、陈雪茹说着学校里的趣事,逗得大家笑声不断。
接下来的几天,阎师傅就带着他的几个徒弟忙碌起来,撕下旧窗户上糊的纸,然后给窗框开槽,再将一块块切割好的玻璃仔细镶嵌进去,固定封严。
昏暗的屋子一点点变得明亮起来,高兴得不得了。
不过几日光景,两处房子的窗户全都焕然一新。
装完玻璃没两天,吕辰正在院里检查新收上来的一批旧书,就听见隔壁赵家传来赵家二婶略显兴奋的招呼声。
“小辰!小辰在家吗?”
吕辰应声而出,只见赵家二婶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列宁装,臂弯里挎着个布包,脸上带着风风火火的笑意站在院门口。
“二婶,您下班了?快进来坐。”吕辰笑着招呼。
“不坐了不坐了,事儿急。”赵二婶摆摆手,“好事儿!天大的好事儿!咱们这片儿,要能通电了!”
“通电?二婶,你说清楚些,是公家要给我们拉电线了?”吕辰急切地问,这年头,寻常百姓家能亮起电灯,那可是了不得的“现代化”标志。
“对喽!区里有文件了,要逐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开放居民照明用电申请!咱们宝产胡同就在名单上!街道办让我回来先跟大家通个气,明儿个就开始登记!我先去通知他们几家了,一会儿到我家商量商量,你别忘了来。”说完风风火火的走了。
不一会儿,张科长、王营长、李连长、吕辰这几家的当家人,汇聚到赵家正屋里,赵老师也在。
赵家屋里,灯光昏暗,但众人的眼睛却亮得很。赵二婶仔细传达着街道办的政策:“……申请以院为单位,得院里住户都同意才行。电线杆和主干线街道协调电力局来装,但进户的线、电表、灯头灯泡这些,得咱们自己掏钱置办。电费嘛,初步定的是按户头收,但具体怎么个收法,街道让咱们自己先商议个章程出来,报上去备案。”
她话音刚落,张科长就沉吟着开口:“这是大好事!夜里亮堂,孩子看书、大人做活计都方便,也安全。按户头收电费简单,但恐怕不尽合理。有的家人口多,屋子多,点的灯盏数肯定也多些。”
“张哥说得在理。”王营长接口道,“我看,就按实际安装的灯泡数摊电费最公平!谁家装了几个灯,就承担几份钱。电表总度数出来,除以咱们这几户总共的灯泡数,得出每个灯泡该摊多少,再乘以各家的灯泡数,清清楚楚!”
“这个法子好!”李连长立刻表示赞同,“公平合理,没话说。”
吴奶奶也点头:“是该这样,多用多出,少用少出,公道。”
赵老师推了推眼镜,温声道:“我看行。这事关乎各家切身利益,规矩定得明白,以后才少纠纷。”他看向吕辰,“小辰,你觉得呢?”
吕辰微笑着点头:“王叔这办法最妥当,我完全同意。咱们几家人一向和睦,把事情摆在明处,按规矩来,准没错。”
“那就这么定了!”张科长一锤定音,“电费就按灯泡数分摊。明天咱们就去街道办把申请递了,越快越好!”
这时,吕辰心中一动,开口道:“吴奶奶、张叔,各位叔伯婶婶,既然要去申请用电,我还有个想法。咱们是不是把自来水也一块儿申请了?现在挑水吃虽然也惯了,但总归不方便。要是能把自来水接到院里,甚至接到户,那才是真方便。”
这话立刻引起了更大的共鸣。
“哎哟!这可是更实在的好事!”吴奶奶首先响应。
“可不是嘛!”李连长也道,“冬天井台滑,也不安全。”
“小辰想得周到!水电水电,本来就是一回事。一起申请,省得跑两趟。自来水安装费和后续的水费,我看就按户头和人头结合着来算,安装费均摊,水费按常住人口摊,如何?”张科长继续提出建议。
“行!”
“就这么办!”
众人纷纷附议,脸上都洋溢着对即将到来的便利生活的期盼。
事情商议既定,第二天,由赵老师起草了申请书,赵二婶带着几位邻居代表一同去了西四街道办,正式递交了宝产胡同甲子号五个院子六户人家的联合申请。街道办彭主任见申请理由充分,方案也合理,很快便批复同意,着手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勘测和安装事宜。
不过旬日功夫,电力局的工人便扛着梯子,拉着电线电缆来到了宝产胡同。崭新的木头电线杆立了起来,黑色的电线如同五线谱,沿着胡同墙檐伸展。又过了几天,自来水公司的施工队也开了进来,刨开路面,铺设管道。
整个胡同都弥漫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孩子们围着施工队看热闹,大人们脸上也洋溢着笑容。
吕辰家很快装上了三盏白炽灯和拉线盒:正堂一盏十五瓦的,厨房一盏十五瓦的,书房一盏二十五瓦的。
自来水龙头则安装在了厨房的大石缸上。
安装完毕,送电通水的那天傍晚,吕辰兄妹三人早早等在书房,天光渐暗,吕辰深吸一口气,拉下了书房电灯的拉线开关。
“啪嗒”一声轻响。
柔和的白光瞬间洒满了书桌,将那些线装书和稿纸照得清晰无比,远比昏暗的煤油灯亮堂,却又不刺眼。
小雨水惊喜地叫着:“亮了!亮了!表哥,咱家灯亮了!”何雨柱带着笑意的感慨:“这下好了,晚上揉面都能看清了!”
吕辰走到院中,看着窗户里透出的温暖灯光。
不容易啊,穿越好几年,总算是不用守着煤油灯在家里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