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汴京的青瓦,将御街旁的垂柳洗得愈发碧翠。沈玉微站在沈府绣楼的廊下,指尖无意识地卷着腰间系着的月白绦子,看底下仆从们正忙着将新制的纱帐搬到日头地里晾晒。
“姑娘,方才听闻顾家三郎君从江南回来了,”贴身侍女晚晴捧着茶盏进来,脚步轻得像一片云,“听说带了好些南边的新奇玩意儿,连宫里的贵人都遣人去问了呢。”
沈玉微抬眼时,鬓边的珍珠步摇轻轻晃了晃。她认得那顾家三郎,顾昀舟。去年上元节在相国寺的灯会上,这人隔着重重人影冲她笑,手里还举着盏兔子灯,倒像个没长大的孩子。那时她跟着母亲去上香,被人群挤得险些崴了脚,是他伸手扶了一把,指尖碰着她的衣袖,带着些微凉意。
“不过是些南边的风物,有什么稀奇。”她淡淡说着,目光却落在窗外那棵石榴树上。去年顾昀舟还说,这树结的果子定然酸甜可口,等秋天熟了,要讨两个尝尝。
话音未落,外间忽然传来一阵喧哗。晚晴探头看了看,回来时脸上带着几分雀跃:“姑娘,是顾家派人送东西来了!说是给咱们姑娘的谢礼。”
沈玉微蹙眉:“谢什么?”
“说是去年上元节,姑娘遗落了一支梅花簪在他那里,如今特地送还。”
那支簪子她倒记得,是母亲给的及笄礼,象牙雕的梅枝,上头嵌着几粒细小的红宝石。那日人多手杂,回来时才发现不见了,原以为是找不回了。
打开锦盒时,那支簪子静静躺在里头,旁边还多了个小小的锦囊。拆开一看,是颗莹白的珠子,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南海的珍珠,”晚晴凑过来看,“听说要采珠人潜到深海里才能得着呢。顾家三郎倒是有心。”
沈玉微捏着那颗珠子,指尖微微发烫。她想起顾昀舟的模样,眉目清朗,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会微微上挑,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洒脱。他父亲是朝中的礼部侍郎,与她父亲同朝为官,两家也算有些交情,只是从前往来不多。
正想着,忽然听见楼下传来母亲的声音:“玉微,下来一趟,有客人来了。”
她忙将珠子放回锦囊,揣进袖中,理了理衣襟下楼。客厅里坐着位中年妇人,穿着石青色的褙子,鬓边插着赤金点翠的簪子,正是顾昀舟的母亲,柳氏。旁边还坐着个年轻女子,约莫十六七岁,眉眼间与顾昀舟有几分相似,想来是他的妹妹,顾明玥。
“见过顾伯母,见过顾姑娘。”沈玉微屈膝行礼,声音温婉。
柳氏笑着拉她的手:“好孩子,许久不见,出落得越发标致了。”她目光落在沈玉微的发间,“这簪子倒是别致,是谁送的?”
沈玉微心头一跳,抬手摸了摸鬓边——方才匆忙,竟忘了将那支梅花簪戴上。她定了定神,笑道:“是母亲前几日给的。”
柳氏也不深究,转而说起别的:“再过几日便是你外祖父的寿辰,我备了些薄礼,托你转交。”她指了指旁边的礼盒,“还有些是给你和你姐姐的,都是些南边的料子,做夏衣正好。”
沈玉微谢过了,眼角余光瞥见顾明玥正偷偷看她,嘴角带着点促狭的笑意。她心里明白,这定是顾昀舟的主意,借着母亲和妹妹的名义来走动,实则是为了还那支簪子。
正说着话,门外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是顾昀舟的声音,带着些少年人的爽朗:“母亲,我回来了。”
他大步走进来,身上还带着些雨水的湿气,看见沈玉微时,眼睛亮了亮,随即又装作不经意地移开目光,对着沈夫人行礼:“沈伯母安好。”
沈夫人笑着应了,招呼他坐下。柳氏嗔怪道:“刚从外面回来,一身的寒气,也不先去换件衣裳。”
“想着母亲在这里,先过来问安。”顾昀舟说着,目光又悄悄溜到沈玉微身上,见她袖口露出的锦囊一角,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沈玉微只当没看见,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指尖却在杯沿上轻轻划着圈。她知道,这汴京的日子,怕是要热闹起来了。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庭院里的石榴树上,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像极了他送的那颗珍珠。
顾昀舟换了身月白锦袍进来时,沈玉微正陪着顾明玥看新送来的苏绣帕子。那帕子上绣着缠枝莲,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顾明玥啧啧称奇:“这手艺真是绝了,比京里最好的绣娘绣得还精致。”
“南边的绣娘最是耐心,”顾昀舟在旁边坐下,手里把玩着个青玉小坠,“我在苏州见过她们绣东西,一盏茶的功夫,针脚都不带错半个的。”
沈玉微抬头看他,恰撞进他带笑的眼里。那人倒也不躲,反而往前凑了凑:“沈姑娘若是喜欢,我那里还有些绣线,是湖州产的云锦线,颜色鲜得很,回头让下人送来?”
“不必了。”她垂下眼睫,将帕子叠好放回盒中,“顾家哥哥的心意领了,只是这般贵重的东西,实在不敢收。”
顾明玥在旁捂着嘴笑:“沈姐姐莫要跟他客气,他这次从南边回来,箱子里装的尽是些稀奇物件,正愁没人送呢。”
柳氏瞪了女儿一眼:“没规矩。”转而又对沈玉微笑道,“这孩子被惯坏了,说话没轻没重的。不过昀舟说的是实话,那些绣线放着也是放着,倒不如给懂行的人用才不糟蹋。”
沈玉微还想推辞,沈夫人却开口了:“既然顾夫人都这么说了,你便收下吧。回头让你哥哥挑两匹咱们京里的好墨送过去,也算礼尚往来了。”
她这才应了,心里却明白,母亲是有意让两家多些往来。沈父虽在朝中任职,却向来不善钻营,沈家子弟也多是读书人,不像顾家这般,既通文墨又懂钻营,在京中人脉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