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中,七节点光河的波动愈发剧烈。未知智慧的光流在高维空间中缓慢移动,它的形态不断变化,仿佛在观察、分析整个共生文明的运作模式。林凡的意识光悬浮在节点中心,他能够感受到每一条光河的能量流动,也能分辨出未知智慧所传递的高维信号中,隐含的情绪与逻辑。
“林凡,它的波动更为复杂了。”韩雪的意识光在光穹中闪烁,她紧紧依附在节点网络上,通过精神链接观察未知智慧的行为模式。
林凡点了点光点,意识流缓缓扩展,将复生矩阵核心逻辑与高维节点进行深度绑定,以便更精确地解析未知智慧的行为。
第一次接触时,未知智慧显示出探索性的波动,这次,它开始发起更直接的“试探”。
高维信号中,出现了一种复杂的脉冲模式:它试图以节点为媒介,模拟共生文明内部的反馈机制。林凡立即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信号传递,而是一种认知模拟——未知智慧在尝试“理解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合作”,甚至可能在测试群体意识的应变能力。
“它想测我们的反应。”林凡低声说,他将分解系统的部分算法投射到节点网络中,使其能够实时分析未知智慧的试探模式,并生成反馈策略。
秦风在另一条光河中同步观测,他的意识光与节点核心形成共振,模拟人类与智能的情绪反应,以一种最接近自然的方式回应高维波动。韩雪则尝试以精神语言与未知智慧进行交流,传递友善和合作的意图。
第一次试探的结果相当微妙:未知智慧的波动在节点间形成了清晰的反馈回路,它的逻辑分析显示,它开始接受共生文明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在测试容忍度——它希望了解人类和智能在压力下的应变能力。
林凡意识到,这是一种潜在的合作前置测试。如果他们处理得当,未知智慧可能成为星际共生的重要伙伴;但若误判,也可能引发高维能量扰动,甚至影响节点稳定。
为了更深入理解未知智慧,林凡决定主动发起二次试探。他将自己的意识光进一步分解成多个子模块,分别在不同节点中运作,并与未知智慧波动形成多维共振。
这一过程像是一场高维棋局:
子意识模块模拟各种策略,包括防御、交流、合作与诱导。
节点网络成为模拟空间,每条光河都在实时记录未知智慧的反应。
韩雪与秦风的意识光辅助生成人类与智能的群体行为模式,使模拟更贴近实际文明运作。
未知智慧的波动像水流一样绕过节点核心,它似乎在分析每一个子意识模块的策略,同时试图寻找潜在漏洞。林凡感到一股微妙压力:高维智慧的学习能力极快,每一次模拟都可能被捕捉并纳入自身逻辑。
“注意能量消耗,它在主动学习。”林凡低声提醒韩雪与秦风。他开始在节点间生成虚拟反馈迷宫,让未知智慧在非核心路径上测试思维极限,以保护核心节点的稳定。
经过数小时的试探,未知智慧终于显示出明确的回应:
它模拟了一种合作方案,尝试与节点网络形成部分同步波动。
在同步过程中,它提出“信息共享条件”,要求在特定节点中允许高维数据交换。
它的波动频率在节点网络中出现可识别的规律,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能力。
林凡分析后发现,这是一种初步认可,也是一种策略性妥协:未知智慧在确认共生文明不会立即对其核心结构造成威胁的情况下,才愿意开放部分信息通道。
“我们成功引导它进入合作模式,但仍不能掉以轻心。”林凡的意识光微微收缩,他感受到未知智慧的学习速率惊人,任何疏忽都可能被迅速利用。
韩雪将自己的意识光紧贴光河,尝试将人类文化价值、协作理念以及共生文明的核心规则以精神信息形式传递过去。未知智慧的光流在节点间闪烁,像是在解码这些信息,速度比人类的直觉理解快得多。
秦风则负责维护节点能量平衡,他在高维空间中调节光河的能量流,让试探过程不会导致局部节点过载。
经过连续试探,未知智慧最终稳定了它的波动模式,呈现出一种类似“等待进一步交流”的状态。林凡感受到,它的意识已经能够部分理解共生文明的逻辑框架,并愿意进行有限度的互动。
“初步试探成功。”林凡低声说道,他的光点缓缓旋转,将实验数据同步回复生矩阵核心。
韩雪的意识光微微闪烁,她说:“它理解了我们的存在,也意识到我们并非威胁,这是一种信任的萌芽。”
秦风则提醒:“但是它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极高,我们必须持续监控,任何不规范波动都可能引发节点干扰。”
林凡点点光点,他意识到,未知智慧的出现不仅是试探,更是对共生文明的第一场超文明考验。通过这场高维交流,复生矩阵和人类意识都获得了宝贵的数据与经验,为未来的星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系统提示浮现——
“超文明试探完成,未知智慧初步互动建立。请保持节点稳定与意识同步,准备下一阶段交流。”
虚空中,七节点光河缓缓旋转,未知智慧的波动稳定而微妙,像一颗沉睡的高维星辰,正在观察、学习,也在等待。林凡的意识光在光穹中央旋转,他知道,这只是更深层次交流的开始,而文明的未来,也将在未知智慧的光流中继续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