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的最后一天,楚凡感到内心需要一次沉淀,为这段北国江城的旅程,也为即将到来的全新阶段做一个梳理。他没有再去寻找新的景点,而是选择了城东的 龙潭山公园 。
与北山公园的香火缭绕、游人如织不同,龙潭山更为幽静古朴。这里是古代高句丽山城的遗址,山势不高,但林木苍郁,积雪覆盖着石径和残存的城墙。他沿着寂静的山路缓缓上行,脚下是积雪被踩实后发出的“嘎吱”声,耳边只有风吹过松林的涛声和偶尔几声鸟鸣。
他找到了那棵着名的 “龙凤寺”前的古树 ,枝干虬龙,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苍劲。他也看到了那口被称为 “龙潭” 的深井,据传锁着一条引发水患的恶龙。此刻,井口被冰雪半封,幽深难测,带着神秘的历史传说。
站在龙潭山的制高点,俯瞰被松花江环抱的吉林市城区,视野开阔,心境也随之豁然。雾凇的梦幻、北山的钟声、机器局的铁锈、陨石的浩瀚、煎粉的烟火……这几日所有的印象,在此刻仿佛都沉淀下来,融入了这片古老山峦的寂静之中。
龙潭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用它千年的积淀,包容并升华了这座城市所有的故事。
他找了一块被阳光照到的山石坐下,打开行囊,再次清点。那块象征起点的火山石已留在了鸡西,但伊春的年轮木片、大庆的石油样本、厚厚的笔记本,以及一路的风霜与思考,都沉沉地装在里面。从极北的漠河到如今的吉林市,他走过了东北大地最为核心和多样的区域。
他意识到,他的徒步,不仅仅是在空间上移动,更像是一场在时间维度上的回溯与思考——从现代的都市,到转型的工矿,到开拓的农场,再到古老的林地与圣山。他触摸到了这片黑土地的昨天、今天,也隐约感受到了它明天的脉搏。
下山时,他在山门口的小摊买了一个用松木雕刻的、造型简朴的 松塔挂饰 。这算是他从吉林市带走的,一个属于森林与山峦的小小信物。
傍晚,他背起明显沉重了许多的行囊,走向吉林站。他的下一站,将是吉林省的省会,也是他此趟东北三省徒步之旅的终点—— 长春。
在月台上,他回望暮色中的江城。松花江依旧在静静地流淌,龙潭山在城市的背景里勾勒出沉静的轮廓。
他翻开笔记本,在吉林市篇章的最后一页,他只画下了一座安静的山峦,和一条蜿蜒的大江。
他写道:
“龙潭山的寂静,是吉林市赠予我的最后礼物。
它让我将雾凇的幻美、古刹的清音、工业的遗痕、宇宙的遐思,统统收纳于心,沉淀为一份从容前行的力量。
至此,北国江城的形象已完整——它灵秀而不失厚重,沧桑而依旧从容。
松塔挂饰放入行囊,带着山林的气息。我的东北之旅,仿佛完成了一次循环,从自然的极致(漠河)出发,历经人文的万千景象,最终又回归于自然的沉静(龙潭山)。
再见,吉林市。感谢你的沉淀与启迪。
列车即将启动,终点站长春的‘汽车城’交响曲,已在远方隐约可闻。一段伟大旅程的终章,即将奏响。”
合上笔记本,楚凡踏上了开往长春的列车。车轮滚动,吉林市在暮色与江雾中渐行渐远。他的内心充满了完成一个阶段的圆满感,以及对最终目的地的平静期待。东北三省的漫长徒步,即将在长春这座“汽车城”画上最终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