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曜元年,洛阳的第一次丰收,全城上下都高度热情参与,已经到了下地收割都是大家轮着来干的活,收割完才能去干那些抱谷子、扎麦杆稻杆的活。
第二抢手的活,就是脱粒,踏板脱谷机实在是好用,不少人也都没见过,孩子们对此最感兴趣。
第三抢手的活,就是统计称量了。
这些种田的农人,本身就有工分拿,现在到了年底,种出来这么丰盛的粮食,他们还能拿一半。
农人都围着统计员身边,生怕他们算错了量,算对了量以后,各个笑的合不拢嘴。
统计人员提醒他们这些日子赶紧晒了,不同粮食怎么晒,怎么存,这也都是早就教过了的。晒干了以后,他们会再来统计一遍,把晒干后的粮食数据登记好,再拿走一半。
到手的粮食,他们可以自己吃,也可以买卖,但只能在洛阳城内买卖,买卖的话得去超市边上给大家预留出来的市场,需要登记才能进去。
来洛阳的人越来越多,也有一些是自己自带财产来的。金银无用,但是鸡鸭这些,他们自己带来的,洛阳也不会没收,他们自己养着就是了,产出的鸡蛋或者宰杀的肉类,也可以自行买卖。
因此洛阳一直都是有市场交易。
水边的磨坊和小豆腐作坊也早已经准备好了,他们花点工分就能去简单加工处理。自己要是用粮食制作了什么农副产品,也是可以自己工分买卖的。
洛阳早晚管饭,午饭食堂也有买卖,个人手里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来做餐饮,但做些小买卖,洛阳上面是不管的,有什么工分纠纷直接有管理机构负责。
在秋收和晒粮全部完成之后,挑了冬至这天,洛阳过了个热热闹闹的丰收庆典。
没有什么皇帝祭祀上天和神明的仪式,只有大家一起洗干净手,在神火广场和面包饺子。
连韦喆和马篙听说了,都想蹭一蹭这丰收的喜庆,自己又带了些羊和粮食过来,跟着一起过节。
-冬至就该吃饺子!
-不,汤圆!
-好了好了,这下那个世界,北方冬至吃饺子是固定惯例了,来源就是劳动人民的丰收庆典。
-我之前就说,给农民扫盲是很有必要的,不扫盲,怎么知道施肥的量?多了根可是会被烧死的。农民也受教育了,才会有粮食的丰收!
-那会儿还有一些弹幕,真情实感的认为让农民基本读写算数会了就可以了,完全不想后续的建设生产。
-我们比南亚、东南亚好的地方,就是因为人口都是受了教育的高素质人口,没受教育那不是人口红利,那是人口负担。
-我们师父可不是来做土皇帝的,他都在修水利建工厂了,这肯定是要全民扫盲的啊。
-只是洛阳现在人口也就五万不到,还是少了点,我都一直担心他的机械厂开不起来。
-虽然我们是全程看他们自己手搓,但是必要时候,也不是不能支援的,化肥不就支援了?
-没事,现在有洛阳,胡人不敢轻易对汉人下手,但只要确定洛阳不管事,以及他们内部矛盾爆发了,北方一乱,人口就咔咔往洛阳来了。
-你们还是太善了,没注意到洛阳路都还在不停往外修吗?
土皇帝李治对此表示:“洛阳的路修到哪儿,洛阳的地盘就到哪。”
不用怕人多,就怕人不够多。
洛阳人越多,那就往外扩散,耕地,小中心城,路往外修到哪儿,路周围就都是洛阳领土,谁敢跑到洛阳来指着那位骂他?
太子李弘合理猜测到:“看弹幕所议论,那位的种子,并不是现代的杂交,许是真正的神种。加上肥料肯定没有如此效果,很有可能天星坠落,让土地有了什么灵气滋养?”
本来武后想让儿子科学点,但是一想到那位是真神仙,顿时就觉得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就在洛阳的李治,是真的看到那上面的洛阳丰收都羡慕的紧。
上面洛阳开垦的农田有限,是算着人力来的,没有过多开垦。要是换了他们洛阳现在的耕地,李治至少三五年不用愁大唐的粮食危机了。
真的是越看越嫉妒,就很嫉妒人家不来大唐,大唐其实也很需要他拯救,李治都不敢想象,这要是能让那位做自己兄弟或者自己子孙,他可以爽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