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话说宝玉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没想到黛玉突然把手帕扔了过来,恰好碰到了宝玉的眼睛,让他着实吓了一跳,连忙问是谁扔的。

黛玉边摇头边笑着说:“不敢不敢,是我一时失手。因为宝姐姐想看那发呆的大雁,我比划给她看,结果不小心失了手。”

宝玉揉着被碰到的眼睛,本想说些什么,但又觉得不太合适,于是作罢。

不一会儿,凤姐儿来了,大家聊起了初一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情,于是提议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看戏。

宝钗笑着说:“算了,算了,天气这么热。什么戏我没看过,我就不去了!”

凤姐儿说:“那里挺凉快的,两边还有楼座。要是我们去,我提前几天派人去把道士们都赶走,把楼打扫干净,挂上帘子,一个闲杂人等都不让进庙里,这样才好。我已经跟太太说过了,你们不去我可就自己去了。这些日子我也闷得慌。家里唱戏的时候,我又不能痛痛快快地看。”

贾母听了,笑着说:“既然这样,我陪你去。”

凤姐听说贾母也要去,笑着说:“老祖宗也去,那可太好了!只是我又不能自在享受了。”

贾母说:“明天,我在正楼上,你在旁边的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里来守规矩,好不好?”

凤姐笑着说:“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

贾母又转头对宝钗说:“你也去逛逛吧,连你母亲一起去。天气这么长,在家里也就是睡觉。”宝钗只好答应了。

贾母再次派人去邀请薛姨妈,并顺便告知王夫人,打算带着她们姐妹几人一同去游览。王夫人因为一来身体不太舒服,二来正忙着为元春可能有的出行做准备,所以早已婉拒不去。

但听到贾母这么说,她笑着回应:“您还是这么兴致勃勃。”随后,她派人到园子里传达消息:“如果有想去的,就让他们在初一那天跟着老太太一块儿去。”

这话一传开,其他人还好,但那些平时几乎不出门的丫头们听了,哪个不欣喜若狂。即使各自的主子懒得去,她们也会想尽办法怂恿主子一同前往。

因此,包括李宫裁在内的众人都表示要去。贾母听后更是满心欢喜,早就吩咐人去打扫整理,准备妥当,这些事情就不细说了。

只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荣国府门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家中的仆役和管事们,得知贵妃有祈福活动,贾母亲自前去拈香祈福,而且这天既是月初,又恰逢端午节,所以准备的所有物品无一不精致齐备,与往日大不相同。

过了一会儿,贾母等人准备出发。贾母独自乘坐着一顶八人抬的大亮轿,李氏、凤姐儿、薛姨妈则各自乘坐四人轿,宝钗和黛玉同坐一辆装饰着翠盖和珠缨的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乘一辆装饰华丽的朱轮车。

随后,贾母的丫鬟鸳鸯、鹦鹉、琥珀、珍珠,林黛玉的丫鬟紫鹃、雪雁、春纤,宝钗的丫鬟莺儿、文杏,迎春的丫鬟司棋、绣桔,探春的丫鬟待书、翠墨,惜春的丫鬟入画、彩屏,薛姨妈的丫鬟同喜、同贵,还有香菱和她的丫鬟臻儿,李氏的丫鬟素云、碧月,凤姐儿的丫鬟平儿、丰儿、小红,以及王夫人的两个丫鬟金钏、彩云,奶娘抱着大姐儿坐在另一辆车上,再加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以及随行的仆妇们,浩浩荡荡的队伍几乎占满了整条街的车道。

贾母等人已经坐轿走了很远,门前的人群却还未完全坐定。这边有人说“我不跟你坐一起”,那边又说“你压到我们奶奶的包袱了”,那边车上抱怨“蹭到我的花了”,这边又叫嚷“碰坏了我的扇子”,大家叽叽喳喳,笑声不断。

周瑞家的走来走去地劝说道:“姑娘们,这是在街上,别让人家看笑话!”说了两遍,大家才安静下来。

前面的仪仗队伍已经铺开,一行人很快就到了清虚观的门口。宝玉骑着马,紧跟在贾母的轿子前面。街上的行人都自觉地站在两旁观看。

即将到达观前时,耳畔已隐约传来钟鼓之声。只见张法官手持笏板,身披长袍,早已带领着一众道士在路边恭候请安。

贾母的轿子刚抬进寺庙的山门,她在轿内便留意到两旁的守门大帅,以及千里眼、顺风耳、当地土地神和本地城隍等泥塑的神像,于是吩咐轿夫停下。

此时,贾珍带着家中的年轻一辈前来迎接。凤姐察觉到鸳鸯等人落在后面,来不及上前搀扶贾母,便自己下了轿,急忙想要上前帮忙。

恰好这时,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手里提着烛剪,负责修剪各处的烛火。他本想找个机会悄悄溜走,却不慎一头撞进了凤姐的怀里。凤姐抬手一挥,正中他的脸颊,小家伙被打了个趔趄,凤姐骂道:“小崽子,往哪儿窜呢!”那小道士也顾不上捡起烛剪,爬起来还想往外逃。

就在这时,宝钗等人也下了马车,周围被婆子、媳妇们围得水泄不通。突然见一个小道士踉跄着滚了出来,众人齐声高喊:“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听闻后,连忙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贾珍连忙走出来询问详情。

凤姐儿走上前搀扶住贾母,回答道:“是一个小道童,本来负责剪灯花的,没来得及躲开,现在正到处乱窜呢。”

贾母听后,急忙说:“快把那个孩子带过来,别吓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惯着长大的,哪里见过这种场面。真是可怜,万一吓着他,他父母该多心疼啊?”说着,便吩咐贾珍去好好地把孩子带来。

贾珍只好去把那个孩子拉了过来。那孩子手里还拿着蜡烛剪子,跪在地上浑身发抖。

贾母让贾珍把孩子拉到身边,安慰他不要害怕,并问他几岁了。那孩子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贾母继续心疼地说“真是可怜”,接着对贾珍说:“珍哥儿,你带他去吧。给他些钱去买果子吃,别让人为难他。”

贾珍答应,带着那孩子离开了。

之后,贾母带着众人,一层一层地参观游览。

外面的小厮们看到贾母等人进入第二层山门,忽然看见贾珍领了一个小道士出来,叫人把他带走,并给了他几百钱,嘱咐不要为难他。

家人们听后,连忙上前几个人,把孩子领走了。

贾珍站在台阶上,问道:“管家在哪里?”

旁边侍立的小厮们听到询问,齐声高喊:“叫管家来!”随即,林之孝匆匆赶来,帽子还扣在头上,一路小跑到贾珍面前。

贾珍对他说:“虽说这里地方宽敞,但今天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你安排的人手,能用的就带到你的院子里去;用不上的,打发到别处去。再挑选几个小厮,在二门和两边的角门上守候,负责传递物品和信息。你可得记住了,今天小姐和太太们都出来了,这里一个闲人也不能留!”

林之孝忙答应“明白”,连连点头称是。

贾珍说:“去吧。”接着又问:“怎么不见蓉儿?”

话音刚落,只见贾蓉扣着衣扣从钟楼方向跑了出来。

贾珍笑道:“你瞧瞧他,我这儿还没觉得热呢,他倒先去找凉快地儿了!”说着,命令手下人朝他脸上吐口水。

那些小厮们都知道贾珍平日里脾气大,不敢违抗,于是有一个小厮上前朝贾蓉脸上吐了一口。

贾珍又说:“问问他这是怎么回事!”

那小厮便问贾蓉:“老爷都不怕热,你怎么先去乘凉了?”

贾蓉垂着手,一句话也不敢说。这时,贾芸、贾萍、贾芹等人听见了,不仅他们慌了神,就连贾璜、贾?、贾琼等也都慌忙戴好帽子,一个个从墙根下悄悄溜了上来。

贾珍又对贾蓉说:“你站着干什么?还不快骑马回家,告诉你母亲和妹妹,老太太和姑娘们都来了,让她们快来伺候。”

贾蓉一听,急忙跑了出去,连声催着要马,一边抱怨道:“早干什么去了,这会子来找我麻烦!”一边又骂小厮:“你们都是死人啊?马都牵不过来。”想要打发小厮去,又怕事后被揭穿,只好亲自跑一趟,骑马而去,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正当贾珍打算进屋时,只见张道士站在一旁,陪着笑脸说道:“按理说,我比不得其他人,本该在里面伺候着。但天气实在太热,各位小姐都出来了,我这做道士的不敢随便进去,还请大爷您指示。万一老太太问起,或者想要去哪里逛逛,我就在这里候着好了。”

贾珍清楚,这位张道士非同小可,他原是荣国府国公的替身,后来还当上了“道录司”的正堂,得先皇御赐“大幻仙人”的称号,现在掌管着“道录司”的大印,又被当今皇上封为“终了真人”,王公贵族、地方藩镇都尊称他为“神仙”,因此不敢怠慢。再者,张道士常来两府走动,家中的夫人、小姐他都熟悉。

见张道士这么说,贾珍便笑道:“咱们自家人,你还这么客气。再多说,我可要把你的胡子给拔了!还不快跟我进来。”张道士闻言哈哈大笑,便跟着贾珍进了屋。

贾珍走到贾母面前,躬身带着笑意说道:“张道士进来给您请安了。”

贾母一听,连忙说:“快扶他过来。”贾珍连忙上前去搀了张道士过来。

张道士先是呵呵一笑,说道:“无量寿佛!老祖宗您一向身体康健、福寿双全吧?各位奶奶、小姐也都安好吧?我一直没来府上请安,老太太您看起来气色更好了。”

贾母笑着回应:“老神仙,你好啊?”

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的福,我也还算硬朗。其他的倒也没什么,就是一直惦记着宝玉少爷,他最近身体还好吧?前天是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举办遮天大王的圣诞法会,来的人不多,环境也很清净,本想请宝玉少爷来逛逛,却说他不在家?”

贾母笑着说:“他确实不在家。”说着,回头呼唤宝玉。谁知宝玉刚才去方便了,这时才赶来,急忙上前问候:“张爷爷好。”

张道士忙抱住他问了安好,又转头对贾母笑道:“宝玉少爷越长越福气了。”

贾母道:“他外表看起来壮实,其实内里虚弱。加上他父亲逼着他读书,硬是把孩子给逼出病来了。”

张道士说道:“我前几天在好几个地方看到宝玉少爷写的字、作的诗,都好得不得了,怎么老爷还抱怨说他不爱读书呢?依我看,也就挺不错了。”接着又感叹道:“我看宝玉少爷这模样身段、言谈举止,简直就和当年的国公爷一模一样!”说着,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贾母听了,也不由得满面泪痕,说道:“正是这样呢,我养了这么多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有这宝玉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接着对贾珍说:“想当年国公爷的风采,你们这一辈自然是无缘得见,恐怕就连大老爷和二老爷也记忆模糊了。”说完,他又呵呵大笑起来,继续说道:“前几天我在一户人家里见到一位小姐,今年刚满十五岁,长得真是标致。我想咱们宝玉少爷也该考虑婚事了。论这位小姐的长相、聪明才智以及家庭背景,与宝玉倒是相配。只是不知老太太意下如何,我这做道士的不敢擅自做主。还是得等老太太拿个主意,我才好去向人家提亲。”

贾母听后说道:“上次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中注定不宜早婚,还是等他再大一些再做定夺吧。你现在也可以多留意着,不管那家的财富地位如何,只要模样能与宝玉相配就好,到时候来告诉我。即便那家境贫寒,我们多给些银两也就是了。只是这模样和性格都难得找到好的。”

说完这番话后,只见凤姐儿笑着说道:“张道长,我们丫头的寄名符您还没拿去换新的呢。前几天,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派人来跟我要鹅黄色的缎子!我要是不给您,又怕伤了您老人家的面子。”

张道士哈哈大笑,说道:“你看,我这眼睛真是花了,都没注意到奶奶您在这儿,也没来得及道谢。寄名符早就准备好了,前几天本想送过来的,不巧赶上娘娘来做善事,就给忙忘了,还放在佛前镇着呢。我这就去拿。”

说着,他便跑到大殿上,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茶盘子,上面搭着一块大红蟒缎的经袱子,托着寄名符走了出来。大姐儿的奶妈接过了寄名符。

张道士刚想抱起大姐儿,凤姐儿笑道:“您直接从手里拿出来不就好了,还用盘子托着。”

张道士说:“手里不干净,怎么拿呢?用盘子托着更干净些。”

凤姐儿笑道:“您这一拿出盘子来,可把我吓了一跳。我不说您是来送符的,倒像是来向我们化缘募捐的呢。”

众人听了这话,都笑了起来,连贾珍也忍不住笑了。

贾母回头对凤姐儿说:“你这猴子,猴子!你就不怕下割舌头地狱吗?”

凤姐儿笑道:“咱们这些人没关系。他怎么老是说我该积阴德,不然迟了就短命呢!”

张道士笑着说:“我拿出盘子来一举两得,并非为了寻求布施,而是想把哥儿的这块玉取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道而来的道友和徒子徒孙们开开眼界。”

贾母问:“既然如此,你这么大岁数的人为什么要跑一趟,带着他去看看就行了,叫他进来不更省事吗?”

张道士回答说:“老太太您不知道,虽然我年纪已经八十多了,托您的福身体还算健朗;但外面的人太多,气味难闻,何况现在是暑热天气,哥儿受不了这种气味,万一受了腌臜气味,那就糟糕了。”

贾母听后便让宝玉摘下通灵玉,放在盘子里。张道士小心翼翼地用蟒袱子垫着,捧着出去了。

在这里,贾母和众人四处游览了一番后,才上楼去。

这时,贾珍回来禀报说:“张道士把玉送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张道士捧着托盘走到跟前,笑着对大家说:“多亏了小道,大家才有幸见到公子的玉,真是稀奇。大家也没什么贵重的贺礼,这些都是他们各自修行时用的法器,都愿意作为贺礼献上。公子就算不稀罕,也请在房里留着赏玩或者送人吧。”

贾母听了,往盘里一看,只见里面有金璜、玉玦,还有刻着“事事如意”、“岁岁平安”等吉祥语的饰品,都是用珍珠宝玉串连雕琢而成,总共有三四十件。

贾母连忙说:“你也真是的。他们出家人哪里来的这些东西!何必这样呢,这绝对不能收。”

张道士笑着回答:“这是他们的一点心意,小道也不好阻拦。老太太如果不收下,岂不是让他们觉得小道面子薄,不像是从咱们府里出去的。”

贾母听张道士这么说,才吩咐人收下了礼物。

宝玉笑着说:“老太太,张爷爷既然都这么说了,再推辞也不好,我要这些东西也没用,不如让小厮们捧着,跟我出去分给穷人吧。”

贾母笑着说:“这话倒是在理。”

张道士又连忙阻拦道:“公子虽然想做好事,但这些东西虽说不是什么稀世珍宝,好歹也是几件器具。如果给了乞丐,一来对他们没什么实际帮助,二来也糟蹋了这些好东西。要是想施舍穷人,何不直接给他们钱呢?”

宝玉听了,便吩咐道:“那就先收下,等晚上拿了钱再去施舍。”说完,张道士才告辞退出。

此时,贾母与众人都上了楼。贾母在主位楼上落了座,凤姐等人占据了东边的楼阁,而众丫头则在西边的楼阁,轮流上前侍奉。

过了一会儿,贾珍前来禀报:“神前抽签决定了要演的剧目,第一本是《白蛇记》。”

贾母好奇地问:“《白蛇记》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贾珍回答:“讲的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

贾母闻言笑道:“哦,原来是《满床笏》排在第二本啊,那也罢了。既然是神佛的意思,咱们也只能遵从了。”

接着又问起第三本是什么。贾珍答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后,便沉默不语。

于是,贾珍退了下去,到外面去准备祭祀用的文书、焚烧纸钱以及安排开戏等事宜,这些就不细说了。

(编者注:此处戏曲安排表明了贾府的未来,《白蛇记》讲的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满床笏》讲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七子八婿拜寿的故事,所以贾母才高兴。但是贾母接下来一句“既然是神佛的意思,咱们也只能遵从了”之后立马被《南柯梦》打脸,所以沉默不语。《南柯梦》讲述了唐朝淳于棼梦入槐安国为南柯郡太守的故事,历经了荣华富贵结果终究是一场梦,作者的意图不言而喻。)

再说宝玉正坐在楼上贾母身旁,他叫来一个小丫头,捧着之前那盘贺礼,自己则将玉佩戴好,动手一件件翻找挑选,拿给贾母看。

贾母瞧见其中有一个镶嵌着翠玉的红金麒麟,便伸手拿起,笑道:“这东西我好像见过哪家孩子也戴着。”

宝钗笑道:“史大妹妹就有一个,不过比她这个小些。”

贾母说:“原来是云儿有这个啊。”

宝玉好奇地问:“她常来咱家,我怎么没见过?”

探春笑道:“宝姐姐真是有心,什么都能记住。”

林黛玉则冷笑一声:“她对别的事或许不上心,但对别人戴的东西倒是挺留意。”

宝钗听了,转过头假装没听见。

宝玉得知史湘云也有这样的麒麟,连忙拿起那个揣进怀里。他心里又犯嘀咕,怕别人看出他因史湘云有就留了这个,于是虽然揣着麒麟,眼睛却偷瞄周围的人。只见大家都没太在意,只有林黛玉看着他点了点头,似乎有些赞许。

宝玉不觉有些尴尬,又把麒麟掏出来,对林黛玉笑道:“这东西挺好玩,我给你留着,回家穿上给你戴。”

林黛玉转过头去,说:“我才不稀罕呢。”

宝玉笑道:“你真不稀罕的话,那我就留着了。”说着,又把它揣进了怀里。正要开口说话,恰逢贾珍和贾蓉的妻子婆媳二人到来,彼此行礼问候之后,贾母才说:“你们又来做什么?我只是随便出来逛逛。”

话音刚落,就有人来报:“冯将军家派人来了。”

原来是冯紫英家听说贾府在庙里做法事,连忙准备了猪羊、香烛、茶银等礼品送来。

凤姐儿一听,连忙赶到正楼,拍手笑道:“哎呀!我倒没想到这一层。本以为咱们娘几个只是出来闲逛,人家却以为咱们大张旗鼓地做法事,所以才来送礼。这都是老太太惹的祸。这下又得准备赏钱了。”刚说完,就见冯家的两位管家娘子上了楼。

冯家的人还没走,接着赵侍郎也派人送礼来了。于是,接二连三地,凡是听说贾府在庙里做法事、女眷都在庙中的亲朋好友、世家故交都纷纷送礼来。

贾母这才后悔起来,说:“又不是什么正式的斋戒法事,我们只是随便逛逛,没想到这样的小事会惊动这么多人。”

因此,虽然庙里有戏看,但到了下午她们就回家了,第二天贾母也不想再去。

凤姐儿又说:“打墙也是动土,既然已经惊动了人家,今天索性再去逛逛也好。”

但贾母因为昨天张道士提起给宝玉说亲的事,宝玉心里一整天都不痛快,回家后就生了气,责怪张道士给他提亲,口口声声说以后再也不见张道士了,别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再加上林黛玉昨天回家后又中了暑。因为这两件事,贾母坚决不去了。

凤姐儿见贾母不去,就自己带了人去,这里就不再多说。

话说宝玉见林黛玉再次病倒,心中牵挂不已,连吃饭都没了兴致,时不时前来探望。

黛玉担心宝玉也因此累坏了身子,便劝他说:“你还是去看你的戏吧,别老待在家里。”

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及议亲之事,心里本就不痛快,此刻听黛玉这么一说,不禁暗自思量:“旁人不理解我的心意也就罢了,连你也来取笑我。”如此一来,他的烦恼较往日倍增百倍。

若在他人面前,他或许还能克制情绪,但黛玉这番话,却让他无法忍受,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说道:“我算是白认识你了。算了,算了!”

林黛玉闻言,冷笑两声,回应道:“我也知道自己是白被你认识了,我哪比得上别人,哪里配得上你呢!”

宝玉一听,上前一步,几乎贴着黛玉的脸质问道:“你这么说,是不是真心咒我遭天谴?”

黛玉一时语塞。宝玉接着说道:“昨天我还为此发过誓,今天你又来这一句。就算我真的遭天谴,对你又有什么好处?”

黛玉一听这话,猛然想起昨天的情形,意识到自己今天确实说错了话,心中既焦急又羞愧,颤声说道:“我要是真心咒你,也让我遭天谴好了。何必呢!我知道,是因为昨天张道士提亲的事,你怕妨碍了你的好姻缘,心里生气,就拿我来撒气。”

原来,宝玉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痴情,特别是与黛玉自幼亲近,心灵相通。随着年岁渐长,他开始懂事,又阅读了一些离奇古怪的小说,发现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家中的女子,都无人能及黛玉。因此,他心里早就对黛玉有了特别的情感,只是难以启齿。于是,他常常喜怒无常,用尽各种方法暗中试探黛玉的心意。

而林黛玉也略带痴性,同样用假意来试探宝玉。你藏着真心不说,只用假意待我;我也藏着真心,只用假意对你。这样两个人都以假意相遇,但终究还是会流露出真情。在这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琐碎的小事引起争执。

就像现在,宝玉心里想的是:“别人不了解我的心意,我还可以原谅,难道你还不明白,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但不为我分忧,反而用这样的话来讽刺我、堵我。可见,虽然我时刻把你放在心上,你却并不在意我。”他心里这么想,却说不出口。

而林黛玉心里则在想:“你心里自然是有我的,虽然有‘金玉良缘’的说法,但你岂是那种看重这些邪说而不看重我的人。我时常提起‘金玉’,你若无其事地不理会,这才显得你对我情深意重,毫无杂念。为何我一提到‘金玉’,你就着急,可见你心里时刻惦记着‘金玉’,见我提起,又怕我多想,故意着急来哄我。”

显然,两人本心意相通,却因各自的杂念,反倒生出隔阂。宝玉心中暗自思量:“无论何种境遇,只要你顺心如意,我即便即刻因你而死,亦在所不惜。无论你是否明了我的心意,我只遵从内心的指引,只盼这样能拉近我们的距离,而非远离。”

而林黛玉则在心中默默念道:“你只管顾好自己,你若安好,我便安好。你又何必为了我而迷失自我,殊不知,你若迷失,我又岂能独善其身。这分明是你不想让我靠近,故意要疏远我。”

如此这般,两人皆是怀揣着想要亲近的心,却阴差阳错地造成了疏远之感。这些话语,都是他们平日里心底隐秘的想法,难以一一详尽道来。

现在只说他们外表上的举动。宝玉听到她又提到“好姻缘”这三个字,更加违背了自己的心意,心里像被堵住了一般难受,嘴里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一赌气,伸手从脖子上摘下通灵宝玉,狠狠地咬牙往地上一摔,喊道:“什么破烂玩意儿,我把它砸了算了!”偏偏那块玉异常坚硬,摔了一下,竟然完好无损,纹丝不动。

宝玉见没摔碎,便转身去找别的东西来砸。黛玉见他这样,早已哭了起来,说道:“你这是何苦呢!你又摔又砸那不会说话的东西。有砸它的力气,不如来砸我!”

两人正闹着,紫鹃、雪雁等人都急忙上来劝解。后来见宝玉使足了劲儿要砸玉,她们慌忙上去抢,却抢不下来,见比往常闹得更厉害了,不得已只好去叫袭人。

袭人急忙赶来,才把玉夺了下来。宝玉冷笑道:“我砸我自己的东西,与你们有什么关系!”

袭人看他脸色已经气得蜡黄,眉毛眼睛都拧到了一起,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生气,便拉着他的手笑道:“你和林妹妹吵架,也不必拿东西出气呀。万一真砸坏了,她心里脸上哪里挂得住呢!”

林黛玉一边哭着,一边听了这话,觉得字字句句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觉得宝玉连袭人都不如,于是哭得更加伤心了。心里一烦,刚才喝的解暑汤香薷饮也承受不住,“哇”的一声全吐了出来。紫鹃赶紧上前用手帕接住,转眼间,手帕就被一口一口的呕吐物湿透了。雪雁也赶紧上来帮忙轻捶她的背。

紫鹃说:“就算生气,姑娘你也得保重身体啊。刚吃了药好点了,这会又因为和宝二爷吵架全吐了出来。万一病情又加重了,宝二爷心里怎么能好受呢?”

宝玉听了这话,也觉得这些话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心想黛玉还不如紫鹃懂事。他又看到黛玉脸红头胀,一边哭泣,一边喘着粗气,泪水与汗水交织在一起,显得极其虚弱。

宝玉看到这副情景,后悔自己刚才不该和她争执,现在她这样难受,自己却无能为力。想到这里,他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袭人看他俩都哭,心里也酸楚起来,摸着宝玉冰凉的手,想要劝宝玉别哭了,但又怕宝玉心里有什么委屈憋着,也怕冷淡了林黛玉。想来想去,觉得不如大家一起哭一场,把这事儿放下算了,于是也流下了眼泪。

紫鹃一边收拾着吐出来的药,一边拿扇子轻轻地给黛玉扇风,看到三个人都默默无语,各自哭泣,心里也难过起来,也拿手帕擦起了眼泪。四个人就这样默默地哭着,相对无言。

过了一会儿,袭人勉强对宝玉说:“别的不看也罢,你看看这玉上系的穗子,也不该和林姑娘吵架。”

黛玉听了这话,全然不顾自己还生着病,急忙赶过来,一把夺过穗子,顺手抄起剪刀就剪。袭人和紫鹃刚要上前阻止,穗子已经被剪成了好几段。

黛玉哭着说:“我也是白忙活一场。他也不稀罕,自有别人会替他重新穿好的。”

袭人连忙接过玉,说道:“这是何苦呢!都是我多嘴惹的祸。”

宝玉向林黛玉说:“你尽管剪,我反正不戴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顾着里面乱成一团,没想到那些婆子们看到黛玉大哭大吐,宝玉又摔玉,心里害怕不知会闹到什么程度,万一牵连到她们,便一股脑儿跑到前面去向贾母、王夫人禀报,生怕被牵扯进去。

贾母和王夫人见她们慌慌张张地来报告,像是出了什么大事,便一同进园子来看望这对兄妹。袭人急得埋怨紫鹃为何要惊动老太太和太太;紫鹃却以为是袭人去禀报的,也反过来责怪袭人。贾母和王夫人进来后,见宝玉沉默不语,黛玉也不说话,问起缘由又没人能说清楚,于是就把这桩祸事归咎到袭人和紫鹃两人身上,责备道:“你们怎么这么不小心伺候?现在闹成这样,却都不管了!”于是,对她们俩又是责骂又是教训了一番。

袭人和紫鹃都无言以对,只能听着。最后是贾母带着宝玉离开,事情才算平息下来。

隔了一天后,到了初三,这天是薛蟠的生日,薛家大摆宴席,还请了戏班子来唱戏,特地邀请了贾府众人。

宝玉因为之前得罪了黛玉,两人一直没有见面,他心里正感到懊悔,整个人无精打采的,根本没有心思去看戏,于是就推说自己生病了,不打算去。

黛玉其实只是前几天稍微受了点暑热,并没有什么大病,听说宝玉不去,心里琢磨:“他平时是最喜欢喝酒看戏的,今天反倒不去薛家,肯定是昨天被我气着了。要么就是他见我不去,自己也没了兴致。只是昨天实在是不该、太不该剪断了他玉上的穗子。说不定他以后都不戴那块玉了,除非是我重新给他穿上穗子,他才会戴。”想到这里,黛玉心中十分后悔。

贾母见宝玉和黛玉两人都生了气,本想趁着今天那边有戏看,他们见了面或许就能和好,没想到两人都不肯去。

老人家急得直抱怨:“我这把老骨头前世造了什么孽,偏偏遇上这两个不让人省心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让我操心的。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等我哪天闭了眼,断了气,任凭这两个冤家怎么闹,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算了,偏偏我又咽不下这口气。”

说着,她自己也开始抹眼泪。这些话传到宝玉和黛玉耳里,原来他们两人从未听说过“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俗语,此刻忽然听到,就像参禅悟道一般,都低头细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不觉都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虽然两人没有见面,但一个在潇湘馆迎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岂不是人身处两地,情感却相通一心?

袭人于是劝宝玉说:“这绝对不行,错都在你身上。以前家里的小厮们和他们的姐妹吵架,或者是夫妻间闹矛盾,你听到了还会骂那些小厮愚蠢,不懂得体谅女孩子的心思。今天你也这样了。明天就是初五,是个大节日,如果你们两个还像仇人一样,老太太肯定会更加生气,到头来大家都会不得安宁。依我看,你还是正经八百地消消气,道个歉,大家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样也好,那样也罢,都没关系。”

宝玉听了袭人的话,不知道会不会采纳,要知道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铁十字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战皇林天龙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国破山河在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我执天下超次元战争游戏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庆熙风云录枭风寒门枭士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