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没再多辩,只是低头擦了擦额头的汗。
他也明白,沈华生气不全无道理。
可那天打电话时,沈华确实没给个确切钟点,只说了“一会儿过去”。
他处理完手头的事就赶紧上山等着,生怕迟一步,沈华脾气上来转身就走。
那时候谁还能搭把手?他知道那条线上的买卖一旦蔓延开来,整个港岛都不得安宁。
白天听说那个年轻女孩跳楼的事,虽然没亲眼见着,可那种绝望感却像针一样扎进心里。
他不敢想,如果没人管,明天会不会又有谁走上天台。
当年眼睁睁看着家人被毒品折磨得不成人样时,刘建明何尝不是四处求助无门?可也正因这份切肤之痛,才让他彻底下定决心。
就在他几乎要被仇恨吞噬的那一刻,亲人已经离世。
从那时起,他就在心里立下誓言——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让毒品在港岛无处容身。
正是这个执念,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到今天,进入这个部门,才有机会亲手打击那些贩卖毒品的罪犯。
如今又能与沈华这样有手段、有胆识的人并肩作战,还接连破获两起大案,将两个毒枭绳之以法。
尽管他对沈华某些做法并非完全认同,心里偶尔也有几分不悦,但他从不曾否定对方的判断和建议。
这次若不是听从了沈华的意见,他也不会特意在这里等他。
“好了好了,确实是我不够周全,让你在外头挨风受冻。
不过有件事我得提醒你——”
“港岛确实还有几个kpyпhыe毒贩,咱们合作以来已经铲除了两个,剩下一个地藏,至今还没落网。”
……
“地藏算是目前最大的一个,但今天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在我的地盘上,居然有人偷偷卖面粉。
人已经被我控制住了,货也带来了,你亲自看看。”
两人几句交谈间,便把见面的缘由说清楚了。
虽然沈华对地藏的做法极为不屑,但在他眼里,能在有关部门里找到像刘建明这样既有立场又有担当的人,并不多见。
所以即便他对刘建明某些行事方式心存不满,却依然愿意与之合作。
毕竟刘建明对待毒品问题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的。
哪怕他个人能力有限,哪怕上次抓住林坤也是靠沈华出手再交到他手上,沈华仍选择信任他——因为这个人,骨子里是正的。
当刘建明听到,沈华的地盘竟出现陌生人在兜售毒品,而且此人并非地藏手下,顿时眉头紧锁。
要知道林坤和韩琛这两个大毒枭早已被他收拾干净,整个港岛只剩地藏这一股主要势力。
沈华来找他,原本应该是为了联手对付地藏,怎么突然又冒出个新人?
这感觉就像割了一茬野草,转眼又冒新芽,刚清理完几棵大树,四周却悄然长出一堆小苗。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斩草除根?
“沈华,你确定没搞错?真不是地藏的人?林坤那边的网络我都查过,所有渠道都封死了,货也都收缴了,怎么还会有人冒出来?如果不是他的手下,那背后是谁在撑腰?”
刘建明接过那包货仔细查验,发现成色和质地,竟与之前从林坤等人手中查获的完全一致。
难道是自己当时疏忽了?还有漏网之鱼?如果真是如此,回去后必须重新彻查,哪怕只有一丝线索,也要揪出所有涉毒之人。
这种东西,绝不能让它继续流散街头。
它毁掉的不只是身体,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
若毒品真能带来繁荣,他或许还会犹豫,可现实却是血淋淋的伤害。
想到这里,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倘若这批货当初没有彻底清缴,那现在的隐患,恐怕远比想象中更严重。
这足以说明刘建明的工作还有疏漏,即便单位要给他评先进,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份荣誉恐怕担不起。
“你确定林坤他们那批货,你全都收干净了?”
……
“哪怕是一丁点都没流出去?别忘了,这种东西藏得越深,后面出手时赚得就越狠。”
沈华提醒刘建明,当初查林坤两人的时候,有没有彻底清缴所有货物?如果真的全数上缴,那眼下这个被抓的人就是个新线索。
若不是这次被沈华撞上,等他们联手把地藏一伙连根拔起后,港岛街头怕是又会响起那种白色粉末的风声。
那时局面会变成什么样?沈华不敢想。
现在已是暴利滔天,等毒源看似断绝之后呢?利润恐怕更加惊人。
也就是说,尽管他和刘建明合力铲除了几个大宗贩,可那些躲在暗处的小角色,绝不会轻易放手。
毕竟这行当有多赚钱,只有亲身涉足过的人才清楚。
像沈华这样坚决抵制的人,虽然明白其中的利益链条,却从不沾手。
而此刻,刘建明被问得有些发蒙——他确实拿不准,当初是否真的将林坤手里的货全部起获。
“沈华,你也知道,我手下人手有限,整个行动是多个部门协同推进的。”
“至于林坤那边的货有没有完全收上来,我不敢打包票,但报告上写的是已全部缴获。”
“要是真有遗漏,可能是其他环节出了岔子,我回去再仔细查一查。”
刘建明心里憋屈,自己已经尽心尽力,怎么还会出这种纰漏?沈华提到的情况,他之前压根没想过。
准确来说,他根本没往这方面考虑。
一直以来,他的想法都很简单:只要把头目拿下,下面那些小喽啰翻不起浪来。
可没想到,林坤手下竟有人职位不高,手里却握着货。
通常情况下,货源都掌握在老大手中,出货、控量全由上头说了算。
但在林坤这个团伙里,居然有底层成员私自带货,而且这批面粉的成色,跟林坤过去流通的一模一样。
刘建明一眼就认出来了,这绝对是他们体系里的货。
沈华拿样品给他看,并不只是为了告诉他:除了林坤,他手下也有人藏着货。
更深层的意思是,这件事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沈华的想法比刘建明更深一层——他怀疑,供货的源头根本没断。
那个叫帕卜的大毒枭,很可能还在港岛活动。
虽然不清楚他手里到底有多少存货,但沈华很清楚,帕卜这次来绝非闲逛,而是来找接盘的人。
既然他能找到林坤和地藏,自然也可能接触别的帮派。
谁能保证他没另辟渠道?这种情况完全可能发生。
因此,沈华展示这些样本,一是提醒刘建明:林坤这条线上或许还有漏网之鱼;二是暗示另一种可能——帕卜已经换了合作对象。
接下来的追查必须格外小心,不能贸然行事。
“帕卜这只老狐狸藏得太深了。
人人都知道他干的是什么买卖,可只要他不露出破绽,我们就动不了他一根手指。”
沈华对刘建明说,像帕卜这种极其狡猾的角色,你根本摸不清他的软肋在哪儿,更别提一击致命。
不是找不到他的破绽,而是摸不清他做生意的路数,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而像他们这类人,往往无欲无求。
平常状态下,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软肋可寻,你根本没法轻易找到能下手的地方。
他们展现出来的外表极为圆融,似乎跟谁都处得来,和谁都能说上话,但仔细一品,又好像跟谁都没真正交心。
哪怕沈华和帕卜见过面,彼此表现得再熟络,你也总能察觉到一层看不见的距离,像是隔着一层玻璃,看得见却碰不着。
“沈华,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怀疑这批货,其实是帕卜私下跟别人搭上线做成的?”
刘建明完全没料到沈华会往这个方向想。
说实话,他的想法也不能算错——就算帕卜真想找新合伙人,也得先摸清对方底细,评估对方的实力和可信度,才敢动真格的。
要知道帕卜以前合作的对象,比如林坤、地藏这些人,哪个不是背景深厚、势力庞大?他们的组织在圈子里几乎无人能敌。
可偏偏这些人却涉足了面粉生意,这就说明了一点:他们心里根本没有底线。
媒体上天天都在报道,因为毒品毁掉的家庭、破碎的人生——就像当初沈华遇到的那个邻居家的小女孩一样,年纪轻轻就被拖进深渊。
可做这种生意的人,从不会觉得自己有错。
甚至觉得那玩意儿还能提神醒脑,让人暂时摆脱疲惫。
但他们闭口不谈的是,这东西一旦沾上,就成了甩不掉的枷锁,后患无穷。
“我只是提出一种可能,具体情况还得查过才知道。”
沈华心里忍不住摇头,刘建明身上这套制服真是浪费了。
他管的就是这块儿,按理说应该比谁都敏感。
如果真把这事全交给他独立处理,沈华还真没把握他能成。
回想之前查林坤那次,如果没有自己参与,单靠刘建明一个人,恐怕结果不会太理想。
不过好在,这次选的人还算配合。
否则沈华也没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
虽然刘建明反应慢半拍,但至少态度没问题,愿意听指挥,冲这一点,沈华还是愿意继续跟他搭伙。
接下来对付地藏的事,他仍打算拉着刘建明一起干。
虽说上次抓林坤出了岔子,但责任也不全在他。
沈华突然想起林坤身边那个叫阿力的跟班。
有段时间,他一直怀疑阿力是刘建明那边安插的卧底。
可当时没深入查证。
而上次行动中,各种意外频发,直接出面应对的正是阿力本人。
这下沈华不得不重新审视阿力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