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平原县有个破落户子弟叫王成,他生性极为懒惰,家境日益衰败,最后只剩下几间破屋,跟老婆裹着破得像麻袋片的旧棉絮睡觉,天天互相抱怨,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当时正值盛夏炎热,村外有个废弃的周家花园,墙都塌光了,就剩个亭子。村里人都爱去亭子里凑合一晚避暑,王成也跟着去了。
第二天一早,其他人都走光了,王成才磨磨蹭蹭爬起来,犹豫着要不要回家。忽然看见草丛中有一支金钗,拾起细看,上面刻着细小的字:“仪宾府制。”
王成的爷爷当年是衡王府的仪宾(明代亲王女婿的称号),家里老物件不少都是这个款式。他拿着金钗正发愣,突然过来一个老太太找钗子。
王成虽然穷,但性子还算正直,立马把金钗递了过去。
老太太特别高兴,一个劲夸他品德好:“这钗子值不了多少钱,可是我过世丈夫的念想啊!”
王成问:“您丈夫是谁呀?”
老太太答:“就是当年的仪宾王柬之。”
王成吓了一跳:“那是我爷爷!咱们咋能在这儿遇上?”
老太太也愣了:“你是王柬之的孙子?我是狐仙。一百年前,我跟你爷爷好过,他去世后我就隐居了。没想到丢了钗子,偏偏落到你手里,这不是天意嘛!”
王成小时候也听过爷爷有个狐仙妻子的传说,就相信了,赶紧邀老太太去家中做客,老太太答应了。
王成喊老婆出来见客,他老婆穿着打补丁的破衣服,脸黄肌瘦的,一看就营养不良。
老太太叹了口气:“哎!王柬之的孙子,居然穷困到这种地步!”
又见灶台冷清无烟,问道:“你日子过成这样,咋糊口啊?”
王成老婆就把家里的穷酸事一五一十说了,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老太太把金钗递给她,让她先去当点钱买米,说三天后再来找他们。
王成想留她住,老太太说:“你老婆都快养不活了,我在这儿也是干看着,有啥用?”
说完就走了。王成跟老婆解释了老太太的身份,老婆吓得不行,王成说老太太是好意,让她以后好好待人家,老婆点头答应了。
三天后,老太太果然来了,掏出几两银子,买了一石粟米、一石麦子。
到了晚上,老太太就跟王成老婆挤在小床上睡,他老婆一开始害怕,但看老太太挺疼人的,便不再疑虑。
第二天,老太太对王成说:“孙儿啊,别老躺着犯懒了,得干点小买卖糊口,坐吃山空怎能长久啊!”
王成说没本钱,老太太说:“你爷爷在的时候,金银财物任我取用,因我是世外之人,用不上这些,所以没多拿。当年攒了四十两买花粉的银子,现在还在,放着也没用,你拿去全买成葛布,尽快赶去京城,能赚点小钱。”
王成听了,买了五十多匹葛布回来。老太太催他赶紧收拾行李,说六七天就能到京城,还叮嘱道:“一定要勤快,要抓紧别磨蹭,别偷懒,迟到一天,就后悔莫及了!”
王成点头答应,背着葛布上了路。半道上突然下了瓢泼大雨,住了一晚,路上更泥泞了。
看着来往行人踩在泥里,腿都陷到小腿肚,王成畏惧艰苦不想前行。
等到中午,天稍微放晴,可转眼又乌云密布,雨下得更大了,于是又隔了两天才继续前行。
快到京城时,听说葛布价格涨得厉害,王成心中暗喜。进城后,他把行李卸在客店里,店主却替他惋惜,告诉他来晚了。
原来,之前南边的路刚通,葛布特别少,贝勒府急着采购,价格一下涨了三倍。可前一天,贝勒府已经买够了,后来的人都白跑一趟。
店主把情况一说,王成立马便蔫了。过了一天,更多葛布运到,价格跌得更厉害。王成不愿亏本出售,又拖延了十几天,光食宿费用就花费很多光,他更愁了。
店主劝他便宜点卖掉,再想别的办法,王成只好同意。最后亏了十几两银子,才把葛布全脱手。
第二天一早,王成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一摸口袋,剩下的银子居然不见了!
他赶紧告诉店主,店主也没办法。有人劝他报官,让店主赔偿,王成却叹气:“这都是我自己的命数,怪人家店主干啥?”
店主听说后很是感激,赠了他五两银子,让他回家。
王成拿着这点银子,心里犯愁:这回去咋见老太太啊?他在客店里转来转去,进退两难。正好看见有人斗鹌鹑,一把赌好几千钱;可买一只鹌鹑,起码要一百钱。
他突然动了心思:兜里的钱刚好够买鹌鹑,于是就回去买了些鹌鹑带回客店。
店主还替他高兴,愿他很快卖完。结果当晚下了一整夜大雨,第二天街上积水跟小河似的,雨还没停。
王成只能等着天晴,可雨一连下了好几天。等他去看笼子里的鹌鹑,好多都死了。
王成吓坏了,不知道咋办才好。又过了一天,鹌鹑死得更多,最后只剩几只,他把剩下的都放进一个笼子里养。第二天再看,就只剩一只活的了。
王成跟店主一说,忍不住哭了,店主也替他惋惜。王成觉得钱全赔光了,没法回家,甚至想寻短见,店主一个劲劝他。
随后,俩人一起去看仅剩的那只鹌鹑,店主仔细瞅了瞅,说道:“这鹌鹑看着像个厉害角色,其他鹌鹑说不定是被它斗死的。你反正没事,练练它,要是真厉害,靠赌鹌鹑也能混口饭吃。”
于是,王成就照着店主说的练了起来。等鹌鹑驯熟了,店主让他拿到街上赌点酒饭。
这鹌鹑果然厉害,一赌就赢。店主很高兴,给了王成一些银子,让他与富家子弟决赌,结果三战三胜。
半年下来,王成攒了二十两银子,心里踏实多了,把这只鹌鹑当成了命根子。
此前,有位大亲王嗜好斗鹌鹑,每逢元宵节,就让民间驯鹌鹑者进王府比赛。
店主对王成说:“现在发大财的机会来了,就看你有没有这命。”
然后把亲王斗鹌鹑的事说了,带着王成一起去王府,还叮嘱道:“如果败了,就自认倒霉出来。但若有万一侥幸取胜,亲王必定要买你的鹌鹑,你先不要答应;如果他坚持要买,你看我的眼色,等我点头再答应。”
王成回道:“好。”
到了亲王府,院子里早已挤满了驯鹌鹑的人。
过了一会儿,亲王出来坐在殿上,手下人喊:“愿意斗鹌鹑的上来!”
马上有个人拿着鹌鹑上前。亲王让人放鹌鹑,那人便放了,两只鹌鹑刚一扑腾,那人的鹌鹑就输了。
亲王哈哈大笑。不一会儿,又上去好几个人,都输了。
店主对王成说:“该你上了。”
于是俩人一起走到台前。
亲王看了看王成的鹌鹑,说:“这鹌鹑眼睛里有凶光,是只好鸟,不能轻敌。”
他让人牵出一只铁嘴鹌鹑来斗。结果没几个回合,铁嘴鹌鹑就败了。亲王又换了几只好鹌鹑,换一只败一只。亲王急了,让人去拿宫里的玉鹌鹑。
一会儿工夫,玉鹌鹑被抱了出来,一身白羽毛像白鹭似的,看着就神骏不凡。
王成有点怯了,跪下求亲王别斗了。
亲王笑了:“放胆斗,若你的鹌鹑死了,我赔你重礼。”
王成只好放开鹌鹑,玉鹌鹑直奔过来,可王成的鹌鹑却像一只发怒的公鸡伏着不动,等玉鹌鹑扑过来,它突然像仙鹤展翅似的跳起来反击。
两只鹌鹑你来我往,斗了快一个时辰。玉鹌鹑渐渐没了力气,王成的鹌鹑却越斗越凶,最后把玉鹌鹑的羽毛啄掉不少,玉鹌鹑垂着翅膀逃跑了。
周围上千个人围观,没有不赞叹的。
亲王把鹌鹑抱过来摸了摸,从嘴到爪子仔细看了一遍,问王成:“你这鹌鹑卖吗?”
王成答:“小人没别的家产,就靠这鹌鹑活命,不想卖。”
亲王说:“我给你高价,够你买份中等家产,愿意不?”
王成低头想了半天,回道:“本来不想卖,可大王既然喜欢,若能让我一家衣食无忧,我便没啥好说的。”
亲王问多少钱,王成按计行事,故意开价一千两。
亲王笑道:“你这傻小子!这玩意儿算啥珍宝,能值一千两?”
王成说:“大王觉得不算宝,可我觉得比和氏璧还珍贵。”
亲王问:“为啥?”
王成说:“我拿着它在市面上赌,每天能赚好几两银子,买米养活一家十几口人,不冻饿肚子,还有什么宝物能像这样?”
亲王说:“我不亏你,给你二百两如何?”
王成摇头,亲王又加到三百两,王成看了看店主,店主没动声色。
王成说:“听大王的,但请减一百两,九百两就行。”
亲王说:“得了吧!谁会用九百两买一只鹌鹑!”
王成把鹌鹑装进袋子就要走,亲王喊住他:“养鹌鹑的回来!给你六百两,肯卖就卖,不肯就算了!”
王成又看店主,店主还是没反应。
王成心里其实已经乐开花了,怕错过机会,就说:“就按大王说的价卖吧,其实我有点不甘心,但若谈不成,惹大王生气就糟了。”
亲王满是欢喜,立马让人秤了六百两银子给他。王成装好银子,拜谢后出来。
店主埋怨他说:“我早说了吧!你急着卖啥?再绷一会儿,八百两银子不就到手了?”
王成回到客店,把银子扔在桌上,让店主随便拿,店主不肯要。王成再三让他拿,店主才算了算这些天的饭钱,拿了相应的部分。
随后,王成收拾行李回到家,把经过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接着拿出银子庆贺。老太太让他买了三百亩良田,盖房子置家具,居然又像个大户人家了。
从此,老太太每天早起,让王成督促耕种,让他老婆督促织布,俩人稍有偷懒,老太太就会斥责他们。王成夫妇服服帖帖,不敢有半句怨言。
又过了三年,家里更加富裕了,老太太辞别要走。王成夫妇拉着她不让走,几人都流下了泪水,老太太也就没走。可第二天早上再去看,老太太已经不见了踪影!这正是:
懒汉拾钗结仙缘,葛布亏本鹌鹑翻。
莫道贫贱无出路,诚信勤勉可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