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国的江南地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仿佛整片大地都被战火吞噬。
小鬼子的第十军,一下子出动了两个强大的战车联队,如饿虎扑食般直冲向国军重兵防御的吴福线。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金陵国府毫不示弱,毅然派出了自己最为精锐的机械化第一百师,这支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国军的王牌之师。
双方的钢铁巨兽在水网密布的姑苏城下狭路相逢,一场惊心动魄的轻型坦克大战就此展开。
第一百师的德制一号坦克,经过精心改装和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
原本的7.92毫米口径mG13机枪,被威力更加强大的12.7毫米m2大口径机枪所取代,这使得一号坦克在火力上有了质的提升。
小巧玲珑的九四式豆丁坦克,在这种威猛无比的大威力重机枪面前,简直就如同纸糊的一般脆弱不堪,仿佛只需轻轻一捅,它那单薄的外壳便会瞬间被撕裂开来。
相比之下,九四式坦克所装备的那两门 7.7 毫米机枪,在面对一号坦克时,就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威胁可言。
那微弱的火力,对于一号坦克坚如磐石的装甲来说,简直就是隔靴搔痒,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
碰上小鬼子少量的八九式中型战车,在四五百米的中近距离上,m2重机枪也能打穿它那17毫米前置的镍锌钢板。
而这种八九式中型坦克,其行动速度异常缓慢,宛如一头笨重的巨型蛤蟆。
那门 57 毫米口径的短管炮,不仅瞄准过程极为艰难,而且想要转动炮塔瞄准并发射炮弹时,坦克还必须完全静止下来,这无疑给作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限制。
在一场激烈的坦克大战之后,小鬼子的两个战车联队遭受了重创,几乎被全歼。
战场上留下了六十多辆被击毁的战车残骸,惨不忍睹,而只有区区十几辆战车侥幸逃脱,狼狈地逃回了淞沪。
相比之下,第一百师的损失则要小得多,仅仅损失了十三辆一号坦克。
而且,其中一些坦克只是车体出现了一些小故障,经过简单的修理后,便可重新投入战斗使用。
在这场战斗中,一号坦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冲锋在前,为后续的国军部队开辟了道路。
国军趁势追击,将小鬼子的第十军打得节节败退,最终成功地将他们重新赶回了淞沪的防御阵地。
这时,在镇江和瓜州之间的长江主战场,经过一上午激烈的厮杀,战斗终于落下帷幕。
放眼望去,广阔的江面上,到处都是被摧毁的船只、杂物和小鬼子士兵的尸体。这一段的江水,都被染成了腥红色。
这些残骸漂浮物,如同一层厚厚的毯子,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江面。
它们随着江水的流动,缓缓地向下游漂浮而去,仿佛是这场惨烈战争的见证者。
在瓜洲鬼子司令部。多田骏和岗村宁次两人的面色,苍白犹如死灰。
身体像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一样,软绵绵地瘫倒在椅子上。他们的眼神空洞无神,透露出绝望和无助。
就此一战,帝国的军队损失惨重。整整二十万的士兵,命丧长江的波涛之中。
如此巨大的伤亡数字,让多田骏和岗村宁次感到无法承受,他们深知这个罪责之重,绝非他们所能承担得起。
房间里一片死寂,只有两人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多田骏终于打破了沉默,他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声音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叹息。
然后,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强撑着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脚步踉跄地走进了里屋。
岗村宁次似乎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目光茫然地望着多田骏离去的方向。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如梦初醒般地回过神来,急忙叫来外面的侍从,让他们去里屋查看多田骏的状况。
侍从们匆匆跑进里屋,然而,当他们看到里面的情景时,都被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多田骏跪坐在地板上,腹部被划拉开一个大豁口。内脏鲜血流了一地,已经气绝身亡多时。
然而,这场激烈的战役远远没有画上句号。在北方战区,一场惊心动魄的百团之战正在悄然酝酿。
组织精心策划,调集五十多万大军,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在豫东地区猛然发动了强大的反攻。
东久迩宫稔彦王所率领的小鬼子第二军,原本在鲁省豫东地区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但面对组织如此猛烈的攻势,他们节节败退,最终被驱赶到了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狭长地带。和江北残余的小鬼子会合在一起!
这一区域犹如一个巨大的牢笼,将两股总计三十多万的鬼子部队紧紧困住,让他们无法脱身。
这些小鬼子的后勤补给,完全依赖于长江上的船只运输,一旦这条生命线被切断,他们将陷入绝境。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中,东洋帝国倾尽全力,出动了七十多万训练有素的部队。
然而,龙国方面毫不示弱,出动的兵力更是高达一百多万,展现出扞卫国家领土的决心。
经过一番浴血奋战,最终的结果是小鬼子惨遭惨败,损失兵力多达二十多万。
这一噩耗传回东洋国内,犹如晴天霹雳,国内的民众们悲痛欲绝,如丧考妣,痛苦的哀嚎声响彻整个国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国各地的民众们则是欣喜若狂,他们纷纷走上街道敲锣打鼓,用最热烈的方式欢庆这一伟大的胜利。
这场胜利不仅是对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更是展现龙国民众团结一致,永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然而,就在此时,金陵国府却陷入了一片怒涛咆哮之中。
北方战区的小鬼子第二军,在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猛烈攻击下,被驱逐到了淮河以南。
这支残兵败将与残存的第七军、第十一军会合后,竟然聚集了多达三十多万人马。
在长江北岸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犹如一头饿虎,虎视眈眈地盯着对岸。
这使得金陵国府无疑是雪上加霜。给原本就压力山大的金陵国府,又增加的更重的负担。
“他们这分明就是祸水东引,趁人之危!他们这是破坏抗战守土的团结阵线!”
当初,是自己主导了这一场关键战役。本以为能够取得辉煌的胜利,却万万没有料到,最终的结果竟然是白白让他人得利,而自己却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战局的发展完全出乎了意料,反而对金陵国府愈发不利起来。
金陵首府北部,一直处于长江北岸的东洋军队炮口之下。而小鬼子的飞机,也时不时出来搞偷袭轰炸,让国府是焦头烂额。
金陵国府的有些人,开始产生要迁都的想法。但迁都这件事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轻易迁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我们莫大的荣幸。以后迁都一事休要再提!”
国府在一帮重臣的劝谏之下,也放弃了迁都的打算。现在这局势,迁都会动摇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