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省,临港市。
这座以繁忙港口和制造业闻名的沿海城市,在盛夏的炙烤下蒸腾着潮湿的海风与工业的气息。巨大的货轮在港湾鸣笛,集装箱如同积木般堆叠如山,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密集的物流园区,构成了这座城市跃动的经济脉搏,却也成了某些阴影滋生的温床。
福海省公安厅接到公安部协调函及h省专案组共享的关键线索后,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经侦、刑侦、网安精锐,与临港市公安局联合成立了专案行动组,对“康利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这张扑朔迷离的名片,展开了悄无声息却又密不透风的调查。
初步核查的结果,印证了“老刀”供词的真实性——“康利源”更像是一个精心设置的幻影。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信息看似完备,但实际的办公地点,仅仅是市中心某栋老旧写字楼里的一个狭窄隔间,常年大门紧锁,灰尘遍布,几乎无人出入,是个标准的“空壳”。公司法人代表是一位年逾七旬、行动不便的本地老人,侦查员上门走访时,老人对自己名下竟有这样一家“公司”茫然无知,显然是被盗用身份或极小代价“租用”了身份。真正的幕后控制者,那个外号“海哥”的神秘人物,如同蒸发了一般,使用多个精心伪造的身份,通讯方式采用最高级别的加密和一次性终端,反侦察能力堪称专业。
资金链的调查更是陷入了迷宫。“康利源”的款项通过十几个分布在境内不同省份、彼此关联薄弱的空壳公司以及大量收购来的个人银行卡,经过复杂得像一团乱麻的交叉流转,最终化整为零,汇入境外某些金融监管宽松地区的账户,追查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对手的狡猾与老练,超出了常规案件的范畴。
正面强攻希望渺茫,福海警方果断调整战略重心,将突破口转向了实体层面——物流与仓储。他们调取了临港市所有具备医药冷链运输资质的物流企业清单,以及近期港口集装箱出入的巨量记录,由数据专家进行交叉碰撞分析,寻找与“医药”、“冷链”、“非常规运输”相关的异常模式。
与此同时,一场大规模、低调的地毯式摸排在临港市展开。大量经验丰富的便衣侦查员,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渗透到市郊各个工业园、废弃的厂区、以及那些管理相对宽松、鱼龙混杂的私营仓储区。他们伪装成找仓库的商人、维修工、甚至是收废品者,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踪迹。
陆野在省厅指挥部,通过安全的跨省警务协作平台,与福海前线保持着近乎实时的信息交互。小陈则发挥其技术特长,远程接入福海的数据池,构建算法模型,试图从浩瀚的数据海洋中,筛捞出那些违背正常商业逻辑的“异常信号”。
【指令确认。战略级案件统筹(跨省深度应用模式)启动…】
【信息流整合:接入福海警方实时侦查数据(物流记录、港口吞吐、可疑地点排查报告…)】
【多维度模式识别引擎运行:筛选具备“异常停靠”、“路线迂回”、“夜间活跃”特征的冷链车辆;标记频繁出现在特定偏僻区域的可疑人员及车辆…】
【潜在目标区域推演:结合“老刀”关于“需要隐蔽、可能具备简单二次加工(如换标)条件”的证言,逻辑模型重点标注城乡结合部、管理存在漏洞的私营冷链仓储区域…概率计算中…】
在系统超强算力的辅助和一线侦查员不眠不休的努力下,搜索的网眼正在一步步收拢。
几天后,一个位于临港市远郊、靠近一片荒僻海岸线的“永丰水产冷链仓储中心”,在反复筛选中,其异常指数陡然升高。这个仓储中心表面从事水产冷冻存储,业务看起来波澜不惊。但侦查员发现,在深夜时段,偶尔会有几辆不符合水产运输规格(车厢尺寸、无明显鱼腥味)的厢式货车,诡异地混入进出车辆中,并且进入后往往直接驶向仓储区深处,避开主要监控区域。
更值得怀疑的是,该中心b区3号库,一个独立的、拥有单独出入口的库房,长期处于大门紧闭、戒备森严的状态。与周边其他库区车辆往来频繁、管理相对开放的情形形成了刺目的反差。该库区外围有专人看守,陌生车辆和人员根本无法靠近。
通过夜间利用带有高倍变焦和热成像功能的无人机,在极远距离进行隐蔽侦查,传回的画面上,技术人员发现了更多疑点:该库房的通风管道存在明显的人工改造痕迹,似乎是为了增强隐蔽性;深夜时分,库房缝隙中有微弱但持续的灯光泄漏;在某些特定角度,甚至能隐约捕捉到内部人员走动的剪影,以及堆放的物品轮廓——那绝非水产的包装箱!
“永丰冷链,b区3号库……”陆野在省厅大屏幕前,看着福海同行传回的高清照片、热成像图和详细的侦查报告,手指在电子地图的这个坐标上重重一点,语气斩钉截铁,“嫌疑度极高!这里,很可能就是‘康利源’,或者说‘海哥’,用来存储,并且很可能进行换标、重新包装等‘精加工’问题疫苗的黑窝点!”
目标,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但所有人都清楚,面对如此狡猾的对手,最后的收网,必须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