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信案卡在 “匿名” 上 —— 信纸是普通稿纸,字迹刻意模仿印刷体,指纹被擦得干干净净,连投递时间都查不到;门牌符号虽没再新增报案,但之前出现过的小区居民仍心有余悸,偶尔还会有人打电话来问 “查到是谁画的了吗”。两件事像两块没拼上的拼图,搁在陆野心里,总让他觉得不踏实。
他试着在系统里发起 “多案关联分析”,屏幕上的进度条走了半分钟,弹出的结果却依旧谨慎:【“门牌符号” 与 “匿名恐吓信” 案件,当前可见线索关联度<10%,缺乏直接物证(如相同笔迹、相同载体)或间接证据(如共同关联人、相同活动区域)支持,暂无法建立逻辑链路。建议:优先跟进恐吓信信纸的成分检测,同步收集门牌符号的出现规律(如是否集中在特定区域)。】
“难道真是我想多了?” 陆野关掉系统界面,指尖轻轻敲着桌面 —— 之前假币案和宅基地纠纷的关联,是靠油墨成分牵出的线索,可现在这两件事,连个 “油墨” 这样的共同点都找不到,或许真的是自己最近办案太投入,有点 “敏感过度”。
下班后,他约了赵晓萌在街角的小饭馆吃饭。这段时间忙着盯符号、查恐吓信,两人快半个月没见了。菜刚上齐,陆野就忍不住把心里的困惑倒了出来,从 “△里画 x” 的符号,到那封写着 “别多管闲事” 的恐吓信,连自己跟系统分析的结果都没落下。
赵晓萌托着下巴,听得眼睛圆圆的:“听起来是挺怪的,但你也别硬把它们绑在一起啊 —— 就像我整理信息库,要是强行把不相关的数据归成一类,反而会把有用的线索盖住。” 她夹了块排骨放进陆野碗里,又补充道,“不过话说回来,你上次那直觉不是挺准的嘛?假币案和宅基地那事儿,谁能想到地契油墨能跟假钞扯上关系?说不定这次也是,只是线索藏得更深而已,你保持警惕就好。”
这话像颗定心丸,陆野紧绷的肩膀松了些:“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现在一堆线头绕在一起,理不清。”
“那就先放放,别跟自己较劲。” 赵晓萌笑着摆手,“你们搞刑侦的不常说嘛,有时候案子就像解绳子,越急越乱,说不定哪天看到个什么东西,突然就‘顿悟’了。”
看着她开朗的样子,陆野心里的烦躁散了不少。正想再说点什么,赵晓萌突然 “啊” 了一声:“对了!你刚才说收到恐吓信的是红星小学的老师?”
“对啊,教三年级的李老师,怎么了?” 陆野一愣。
“我表妹就在红星小学上二年级!” 赵晓萌拿出手机,翻着聊天记录,“前几天听我小姨说,学校门口的围墙、附近的小卖部墙上,都画了些奇奇怪怪的符号,有的家长还在群里说‘别让孩子单独走那条路’,搞得挺紧张的。”
红星小学?!
陆野手里的筷子顿在半空,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 恐吓信的收件人是红星小学的老师,现在学校周边又出现了门牌符号,这绝不是巧合!之前符号只在居民小区发现,现在延伸到了学校周边,而且刚好和恐吓信的 “关联地” 重叠,这背后说不定藏着同一伙人的动作。
“你表妹有没有说符号具体什么样?或者有没有人拍到照片?” 他往前凑了凑,声音都比刚才急了些。
“我没细问,就听我小姨提了一嘴。” 赵晓萌立刻点开和表妹的聊天框,手指飞快地打字,“我现在问她,让她要是有照片就发过来,再问问同学有没有看到是谁画的。”
陆野看着她低头打字的样子,心里莫名升起一丝期待 —— 之前两件案子像隔了层雾,现在 “红星小学” 这三个字,像是雾里的一道光,把 “符号” 和 “恐吓信” 隐约连在了一起。虽然还不知道这层关联到底是什么,但至少,他终于摸到了一根可能解开谜团的 “线头”。
“麻烦你了,晓萌。” 陆野轻声说,目光落在窗外 —— 夜色里的街道亮着路灯,远处隐约能看到红星小学的教学楼轮廓,他忽然觉得,那些藏在符号和恐吓信背后的秘密,离揭开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