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藏拙斋”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淡淡霉味和一种难以形容的、类似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书店内部比外面看起来更狭小,光线昏暗,只有一盏老式台灯在柜台后发出昏黄的光。书架顶天立地,塞满了各种泛黄起毛的旧书,地上也堆着捆扎起来的书刊,几乎无处下脚。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时光停滞的安静。
我的心脏怦怦直跳,那股独特的牵引感在这里变得清晰可辨,像一根无形的丝线,从书店深处某个地方延伸出来,缠绕在我的感知上。源头就在这里!
一个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稀疏的老头正趴在柜台后面,就着台灯光线修补一本破旧的线装书,听到门响,头也没抬,只是含糊地说了句:“随便看,别弄乱了。”
我应了一声,假装随意地浏览起来,目光却像雷达一样扫过一排排书架。那股牵引感指引着我向书店最里面、一个更加昏暗的角落走去。那里堆放着一些看起来更古老、更不受待见的书籍,很多连封面都没有,积满了灰尘。
牵引感的源头,就在那堆书的最下面!
我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上面几本厚厚的、散发着浓重霉味的旧地方志,手指触碰到了一本用牛皮纸简单包裹、没有书名的小册子。当我的指尖碰到它时,那股带着檀香和慈悲意的感应骤然变得强烈起来!就是它!
我强压住激动,将小册子抽了出来。牛皮纸已经发黄变脆,轻轻一碰就掉渣。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揭开包裹。
里面是一本薄薄的、纸张已经严重发黄脆化的手抄本。封面没有字,扉页上用毛笔写着几个娟秀但已有些模糊的楷体字:《净业宝忏卷三(残)》。
卷三?残卷?
我心里咯噔一下,有点失望,但更多的是兴奋!果然是《净业宝忏》!虽然只是残卷,但确确实实是它!这趟没白来!
我迫不及待地轻轻翻开。里面的字迹是工整的蝇头小楷,抄录着一些拗口的佛教经文和忏悔仪轨,很多字我都不认识,但能感觉到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庄严肃穆、洗涤心灵的气息。只是书页残缺得很厉害,中间有好几页被撕掉了,最后几页也模糊不清。
即便如此,当我手指拂过那些古老的文字时,依然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温和而坚定的能量波动,与我之前感应到的牵引同源。这绝非凡物!
“老板,这本书怎么卖?”我拿着小册子,走到柜台前,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老头这才抬起头,推了推老花镜,浑浊的眼睛打量了一下我手里的册子,又看了看我,慢悠悠地说:“那堆都是论斤称的废纸,这本……看着有点年头,但残得厉害,你想要的话,给二十块拿走吧。”
二十块?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这宝贝他当废纸卖?
我赶紧掏出钱递过去,生怕他反悔。老头接过钱,随手扔进一个铁皮盒子,又低下头继续修他的书,仿佛只是做了一笔微不足道的生意。
我如获至宝地将小册子用原来的牛皮纸重新包好,紧紧攥在手里,感觉像捡到了传国玉玺。走出“藏拙斋”,外面的阳光有点刺眼,我却觉得浑身暖洋洋的。
回到704,我反锁上门,迫不及待地再次研究起这本残卷。除了那股独特的能量感,文字内容确实晦涩难懂,大多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和仪轨描述,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如同天书。唯一能看懂的,是夹杂在经文中的一些关于“观想”、“持诵”、“净心涤虑”的简单法门,似乎是一些辅助修行、安定心神的基础方法。
“卷三……残卷……”我摩挲着脆弱的书页,心里琢磨,“那卷一卷二呢?是不是记录着更核心的净化邪祟的法门?它们流落到哪里去了?”
这本残卷的出现,证明《净业宝忏》确实存在,并且有部分流落民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但如何找到其他部分?光靠我这半吊子感应,恐怕很难。范围太大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有空就研究这本残卷,尝试按照里面描述的最简单的“净心法”调息静坐。别说,这法门虽然基础,但效果比我自己瞎琢磨强多了。几次练习下来,感觉心神确实宁静了不少,之前地底经历残留的那点惊悸感也淡化了许多。这本书,哪怕只是残卷,也是个宝贝!
我把发现残卷的事告诉了陈骏。他也很惊讶,仔细检查了册子,确认了上面残留的纯净佛力。
“确实是古物,而且抄录者修为不浅。”陈骏神色凝重,“《净业宝忏》……如果真如传说中那般有净化之能,找到全本意义重大。但此事急不得,需要从长计议。眼下,你先借着这残卷稳固心神,提升自身修为才是正道。”
我点点头,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能意外得到这部分残卷,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
日子再次回归平静的校园节奏。上课,泡图书馆,偶尔和苏婉清探讨一下专业问题,晚上回704修炼《撼龙经》的基础和《净业宝忏》的净心法。我能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力在缓慢而稳定地增长,对能量的感知也更加细腻。虽然离“高手”还差得远,但至少不再是那个遇到事只会瞎叫唤的菜鸟了。
期间,秦墨那边没什么动静,估计在忙着写报告和善后。启明先生更是销声匿迹,仿佛从未出现过。7号楼一片祥和,王阿姨张罗着给楼道换了新声控灯,晚上再也不一闪一闪了。
一切似乎都在正轨上。直到半个月后,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
那天我正在图书馆写论文,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婉清发来的微信,语气带着兴奋和一丝神秘:
“林枫!你猜我发现了什么?我导师在整理一批刚回收的民间古籍时,发现了一本明代的地方志手稿,里面提到了‘镇岳寺’和一部叫什么……《净业宝忏》的经书!还说寺毁后,经卷被寺中一位带发修行的居士带走了,后来好像隐居在了城西的‘栖霞山’一带!是不是跟你之前问的那个有关?”
《净业宝忏》!栖霞山!
我盯着手机屏幕,心脏猛地一跳!新的线索,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