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宫内,依旧是那副宁静祥和的景象。庭院中,“玉甘霖华宝泉”汩汩不息,滋养得宫苑内的灵植,一片生机盎然之象。
然而,身处风暴眼中心的虞璎,对外界因她而起的种种波澜与猜测,却是恍若未觉,或者说,即便心知肚明,此刻她也无暇他顾。她将所有的心力,都投入到了巩固秘境所得、转化力量与规划未来道路之中。
静室之内,重重阵法光华流转,将内外彻底隔绝,连一丝气息都不会外泄。虞璎并未急于提升明面上的修为境界,那对她而言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她首先做的,是借助宫中藏书阁的权限,开始有针对性地暗中查阅那些涉及上古神话、氏族源流、天地灵物、乃至一些被视为荒诞不经的杂书野史。她迫切地需要了解一切与“青帝”相关的信息,试图弄清自身血脉的源头与《造化木皇功》的根脚。
然而,结果却让她有些失望。在神朝官方编纂的正史典籍中,关于“青帝”的记载极少,大多语焉不详,往往只是只言片语间提及乃是远古时代执掌东方天地、主万物生发、被称为“春皇”的至高存在,其具体形象、道统传承、事迹典故,早已湮灭在漫长到难以计量的岁月长河之中,近乎神话传说,难辨真伪。
更深入的记载,或许只存在于那些传承万载以上的上古八姓世家秘库,或是某些与世隔绝的秘境遗迹之内。
“看来,想通过官方渠道获得详细信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虞璎放下手中一本纸页泛黄、灵气微弱的《山海异闻录补遗》,心中暗忖,秀眉微蹙。
“如此一来,只能依靠自己慢慢探索,或者等待未来的机缘了。”这让她更加坚定了隐藏自身秘密的决心——在拥有足够自保之力前,绝不能让任何人察觉到她与“青帝”二字的关联。
与此同时,她开始全力转修《造化木皇功》。这门得自秘境的无上玄功,其奥妙精深之处,远非她之前主修的《长春宝篆》可比。其行气路线更为繁复精微,涉及到的隐微穴窍、奇经八脉乃至神魂意念的运用法门,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近乎于“道”的层次。
最初几日,功法转换过程极为艰难晦涩,那缕新生的“木皇真气”虽然品质极高,蕴含生灭造化之妙,但数量极其稀少,在经脉中运转起来,如同稚子挥舞重锤,滞涩无比,步履维艰。
然而,虞璎凭借觉醒的那一丝青帝血脉对天地间木属灵机近乎本能的极致亲和与掌控力,再加上庭院中那眼“玉甘霖华宝泉”源源不断提供的、精纯而充满生机的灵气支持,她硬是凭借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咬牙坚持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造化木皇功》基础篇的理解逐渐加深,对那生灭造化之意的感悟也愈发清晰,木皇真气的运转也随之渐渐变得顺畅起来,如同溪流汇入江河,开始展现出其磅礴的潜力。
就在她全身心沉浸于功法转换,细细体悟着体内那一丝木皇真气与天地间木灵道则玄妙共鸣之际,忽然,一段原本隐没在庞杂传承信息海洋深处、并不起眼的辅助法诀,如同被星火点燃,悄然在她心间亮起,清晰地浮现出来——“大椿敛息术”!
此术并非主修功法,而是一门极其高明的隐匿秘术。其核心奥义在于,模拟上古大椿之树,历经万载春秋、枯荣轮回而生机内敛、光华不显的自然之道,将自身气息、修为波动、乃至那独特的青帝血脉气息,完美地收敛、隐藏起来,如同古树潜藏无尽岁月生机,待时而发。
修炼至小成,可瞒过同阶乃至高出一两个大境界的修士探查;若修至大成,除非修为超出施术者整整三个大境界以上,且刻意以秘法针对性地仔细探查,否则绝难发现其真实根底!
“竟有如此神妙的秘术!”虞璎心中又惊又喜!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她正愁如何隐藏自身巨大的变化和秘密,这“大椿敛息术”便适时出现。
传言上古有大椿者,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莫不是这等仙木之术?
她立刻分出一部分心神,开始参悟这门秘术。其原理与她修炼的《造化木皇功》同出一源,皆是基于青帝大道中对“长生”“轮回”意境的延伸,因此修炼起来竟比转换主修功法还要顺利几分。不过数日功夫,她便已初步掌握其诀窍。
虞璎尝试运转“大椿敛息术”,顿时,她周身那隐隐流淌的尊贵气韵迅速内敛,如同古树收敛华光,归于朴拙;眸中蕴含的生灭道韵也变得平凡,如深潭静水;外露的修为气息更是从凝煞中期,缓缓回落,没有了那根基深厚之感!
甚至连体内那缕木皇真气,都巧妙地伪装成了更为精纯些的乙木长生煞元,如同大椿将澎湃生机蕴藏于看似普通的年轮之中。
她对着静室内的一面水镜照了照,镜中人依旧是那个清丽婉约的虞婉仪,只是眼神愈发沉静通透,却再无之前那般令人心惊的脱胎换骨之感,仿佛一株悄然生长、不引人注目的灵植。
“如此一来,只要不遇到金丹巅峰,乃至阴神境界的大能者刻意针对探查,当可无虞。”虞璎心中稍稍安定了几分。这门秘术,为她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宝贵的成长时间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