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盛宴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宫中紧绷的气氛却骤然加剧。
内庭司与宗室联合发布的考核谕旨已明发各宫,明确了考核将于三日后于重华殿举行,考核内容分为“德行、修为、技艺、司职”四科,由内庭司总管李公公与宗室代表恪亲王共同主持。
凡九嫔以下妃嫔,皆需参与考核,评定优劣,关乎位份升降乃至日后资源分配,无人敢怠慢。
谕旨一下,东西六宫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暗流汹涌更甚以往。低位妃嫔们或闭门苦修,或四处打点,或忧心忡忡,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青鸾宫内,虞璎却显得异常沉静。百花宴上于燕修仪处留下的那一线善缘,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她在纷乱中保持了一份清醒。她深知,燕修仪那样的人物,绝不会因一曲粗浅的埙乐便对她另眼相待到插手考核的地步,但那句“方向是对的”以及当时燕修仪眼中一闪而过的讶异与认可,已是对她道路的一种无形肯定。这让她心中底气足了不少。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
考核当日,重华殿外广场白玉铺地,庄严肃穆。旭日东升,金光万道,却驱不散弥漫在众妃心头的紧张。按照品级,采女、御女、宝林、美人、才人等依次列队等候,人数近百,鸦雀无声,只闻衣袂摩擦的窸窣声响和偶尔压抑的呼吸声。
虞璎站在美人品级的队列中,位置相对靠前。她今日穿着一身较为正式的青色宫装,裙摆绣着简单的缠枝莲纹,发髻挽得一丝不苟,只簪了支素银簪子并两朵小巧的珠花,既不失礼数,又不过分招摇。她目光平静地望向重华殿那扇紧闭的朱漆大门,门内便是决定她们许多人未来命运的地方。
在她身侧不远处,站着几位相熟或不相熟的美人、才人。有人紧抿嘴唇,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有人反复检查着自己的妆容和衣饰;还有人眼神闪烁,偷偷打量着周围的竞争者,试图从中找出破绽或盟友。
虞璎能感受到那些或明或暗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好奇、审视、忌惮,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毕竟,她“璎美人”的名声,近年来在低位妃嫔中着实响亮。
“宣——五品及以下妃嫔,入殿觐见!”内侍尖细悠长的唱喏声打破了沉寂。
沉重的殿门缓缓开启,众妃在引领太监的指挥下,屏息凝神,鱼贯而入。
重华殿内,空间开阔,穹顶高悬,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殿中设香案,供奉神灵先祖牌位,香烟缭绕。上首并排设两座,端坐着此次考核的两位主考官。
左侧一人,面白无须,眼神锐利如鹰,身着内庭司总管的麒麟补子袍服,虽面带一丝看似和煦的微笑,但周身隐隐散发出的金丹初期威压,却让一众道基、感应期的妃嫔感到呼吸凝滞。正是内庭司总管,李公公。
右侧一人,身着四爪蟒袍,面容威严,目光沉静,不怒自威,正是宗室代表,当今圣上的皇叔,金丹中期修为的恪亲王。他神色肃穆,代表着皇族的审视与公正。
在两位主考官下首,还设了数个旁听席位。端贵妃与惠妃赫然在列,两人皆身着繁复华丽的吉服,仪态万千。
端贵妃神色平和,目光扫过下方众妃,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审视;惠妃则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在几个她可能关注的妃嫔身上停留片刻。两位天妃,四位嫔主也悉数到场。
她们虽不用参与考核,但此次考核结果关乎后宫势力格局,无人不关心。虞璎注意到,燕修仪并未出现在旁听席上,这在她意料之中,那位清冷的修仪娘娘,对这些俗务向来兴趣缺缺。
众妃按品级站定,齐刷刷敛衽行礼:“臣妾等参见恪亲王,参见各位娘娘。”
恪亲王略一抬手,声音洪亮:“免礼。今日考核,乃为彰后宫之序,励妃嫔之德,察其才,考其功,以正宫闱。望尔等皆能展露所学,不负皇恩。”
李总管接着开口,声音阴柔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考核分四科,依次为德行、修为、技艺、司职。将由咱家与王爷共同评定。现在,开始第一科,德行考核。”
德行考核,并非让妃嫔们背诵女戒女训,而是由内庭司事先通过各方渠道,收集了众妃平日言行、待人接物、宫规遵守等情况的记录,再由两位主考官当场质询、核实。同时,旁听的高位妃嫔若有异议或补充,亦可提出。
这看似无形,实则最为凶险。平日一句无心之言,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失礼,都可能在此刻被放大,成为攻讦的把柄。
李总管手持一份玉简,开始逐一点名询问。问题多围绕是否恪守宫规、是否和睦宫闱、是否对上恭敬对下宽和等。大部分妃嫔应对谨慎,回答得滴水不漏。但也有几人,被问及某些“小过节”或“流言”时,脸色骤变,支支吾吾,冷汗涔涔。
当点到虞璎的名字时,殿内许多目光再次聚焦在她身上。
李总管看着虞璎,语气平淡:“虞美人,据闻你于青鸾宫中种植灵植,时常与宫人一同劳作,甚至亲手培土施肥,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一些妃嫔眼中露出诧异甚至鄙夷之色。妃嫔亲自做这些粗活,在她们看来是有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