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间,虞璎入神朝后宫已整整二十载春秋。
这二十年,非是虚度。青鸾宫东配殿内,昔日的新晋才人,已蜕变为一位气度沉静、根基深厚的正六品美人。她的修为,在《长春宝箓》这部上乘功法的指引下,辅以青木凝华佩和不懈苦修,早已达到道基境圆满,丹田内那青色基台凝实如琉璃,光华内蕴,只待一个合适的契机,便可引动地脉煞气,踏入凝煞境的门槛。届时,寿元大增,实力将发生质的飞跃。
她的丹道成就更为耀眼。凭借“六六紫云真炉”和日益精深的控火技巧、药性理解,已能稳定炼制出三转灵丹!丹药分九转,三转已属难得,药效纯净,杂质极少,远非普通丹师可比。她炼制的“三转凝碧丹”、“三转青元丹”,不仅自用,偶尔流出几颗,在低阶妃嫔和宫人中小有名气,甚至能换来一些稀缺的辅药或人情。丹道三转,标志着她已真正在此道登堂入室。
此外,她兼修的音律之道亦未放下。昔日《灵籁初解》的入门,韩宝林(晋升下六品韩良人)的指点,以及自身感悟,让她在这条路上稳步前行。她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凝神安魂,而是开始尝试以音波模拟草木生长、四季轮转的韵律,竟能与自身青木真气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辅助修炼效果更佳。如今,她已臻至乐音圆满之境,音律于她,已不再是辅助,而是另一种形式的“修行语言”,举手投足间,隐有清音相随,令人心旷神怡。
二十年积累,她亦未忘记为未来筹谋。道基境之后,便需开始为本命法器做准备。她凭借炼丹所得和精打细算,已陆续收集了一小部分炼制木属性本命法器的珍贵材料,如一块温养多年的“乙木心核”,几两“千年沉香木屑”,以及一小瓶蕴含生机的“晨曦玉露”。虽然距离凑齐所有材料还遥遥无期,但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就在虞璎潜心修行、稳固自身之际,神朝后宫再度迎来了选妃盛典。然而,与二十年前虞璎参与的那次相比,此次选秀,从旨意下达之初,便透露出不同的意味。
二十年前的首次大选,重心明显偏向于上古八大姓及其关联世家。旨在快速稳定后宫格局,将最核心的势力纳入宫中,抢占先机。姬瑶、虞璎等人便是那一批的佼佼者。
而这一次,天帝旨意却明确强调,要面向神朝八州所有良家女子,不论出身寒门还是百姓大家,只要符合条件,皆可参选。选拔标准依旧是容貌、天资、命格、气运,但背后的意图,已从“平衡旧有势力”转向了“挑选沧海遗珠,广纳天下气运”。
显然,经过二十年,陛下认为八大姓为主的格局已初步稳定,是时候引入更多元化的新鲜血液,以打破可能形成的板结,收拢那些散落于民间、未曾被大世家垄断的天才与气运,使神朝气运更加磅礴浩瀚,根基更为稳固。这是一种更深远的布局。
消息传出,八州再次沸腾!这一次,不仅仅是世家大族,无数寒门小户、寻常百姓家中若有资质出色的女儿,也看到了鱼跃龙门的希望!报名参选者的人数,远超二十年前!经过各州初选,汇聚到神都储秀苑的秀女,赫然达到了一万五千之众!
接下来的筛选更为残酷。命格气运的考察愈发严格,特长才艺的要求更为多样。最终,历经数轮淘汰,依旧只有一百名秀女得以入宫。但这一百人,其背景之多样,天赋之奇特,远胜上一届。
有出身边陲小城、却拥有罕见“冰灵体”的少女;有家中世代农耕、却对星象卜算无师自通的奇才;有来自商贾之家、精于术算、对管理账目有着惊人天赋的女子;甚至还有一位自幼被遗弃、由山中寺庙养大、身具佛缘慧根的孤女……
这一百名新秀女的到来,如同一百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后宫激起了远比二十年前更为复杂的涟漪。她们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作为依靠,但也因此少了诸多束缚,更显鲜活与不确定性。她们带来的,是更为庞杂的民间气运与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高位妃嫔们的反应也更为微妙。端贵妃与惠妃依旧试图拉拢其中看起来潜力巨大者,但面对这些背景各异、心思更难揣测的新人,以往那套基于世家背景的拉拢手段,效果似乎大打折扣。一些中低阶妃嫔则感到了更直接的压力,这些新人如同鲶鱼,必将搅动现有的秩序。
虞璎得知新秀女名单及其大致情况后,静坐良久。她想起了二十年前,自己初入宫时的忐忑与决心。如今,她也成了“旧人”。面对这批意图“收拢沧海遗珠”的新人,她感受到的不是恐慌,而是一种奇妙的宿命感。
陛下此举,意在打破垄断,激发活力。而这,对于她这样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走上来的妃嫔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潜在的机遇?新的格局,意味着旧的权力结构可能松动,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价值,便有上升的空间。
“药灵体……冰灵体……佛缘慧根……”虞璎轻声念叨着几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新秀女特质,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或许,在这些新人中,能找到在丹道、或其他方面可以交流、甚至合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