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政府旁新开的老味道土菜馆里,烟火气正浓。老板特意给他们留了最里面的包间,墙上挂着串串干辣椒,木桌木凳都透着乡土气息。
几杯本地酿的高粱酒下肚,张子函的脸已微微泛红。他夹了块红烧肉放进邵北碗里:尝尝,这可是我们这的土猪,喂粮食长大的。
邵北细细品味,肥而不腻,确实香。比县里大饭店的还好吃。
那是!张子函眼睛一亮,咱们大泽乡的好东西多着呢。最近我们正在推一村一品,邵庄村的有机大米,刘王村的生态土鸡,都开始打出名气了。
邵北给他斟满酒:那太好了,你想的周到啊,对了,听说你拒绝了县里调你去农业局的机会?
张子函笑着摆摆手,眼角泛起细纹:邵兄,不瞒你说,在乡下待久了,反倒舍不得走了。他望向窗外夜色中的田野,你看,现在乡村振兴正是关键时候,我在这干了四年,每一条路、每一块地都熟悉。要是换个生手来,好多事又得从头开始。
可是...邵北斟酌着用词,在基层待太久,对你的发展...
发展?张子函爽朗一笑,举起酒杯,邵兄,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发展?
张子函变了许多,火系他也从来没变,那个英气轻狂的年轻人,其实一直都心系群众。
他不等邵北回答,自顾自说下去:上个月,我们打通了最后一条村组公路,七十多岁的王大爷拉着我的手说,这辈子终于能坐着车去县里看病了。上周,扶贫车间又解决了三十多个留守妇女的就业...这些实实在在的事,让我觉得比什么都值。
邵北沉默地听着,酒在杯中轻轻晃动。
我知道你要高升了,张子函真诚地说,这是好事。你在上面推动政策,我们在下面落实,这不正好吗?他眼神清澈,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的舞台就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
窗外传来几声犬吠,后厨飘来柴火灶的香气。张子函给邵北添了杯茶:其实啊,看着老乡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看着这片土地越来越有生机,这种成就感,不比升官发财差。
他举起酒杯,目光坚定:来,邵兄,我敬你。祝你在新的岗位上大展宏图,也请你放心,大泽乡这片土地,我会继续守护好。
两个酒杯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一刻,邵北在这个老搭档身上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光芒——那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是对初心最执着的坚守。
月光洒在乡政府旁的水泥路上,两家新开的便利店还亮着灯,老板娘正在门口收拾货架。不远处,一家挂着农家菜招牌的小餐馆里还有几桌客人在喝酒聊天,爽朗的笑声不时传来。
记得一年前我刚来时,这条街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的。邵北感慨道,夜风带着泥土和桂花香拂面而来。
张子函笑着指向街角那家灯火通明的超市:那家店的老王你还记得吧?以前在路边摆摊卖杂货的那个。现在租了店面,生意好得很。他顿了顿,语气真诚,这都是你当年力推乡村旅游打下的基础。路修通了,游客来了,老乡们的农产品卖出去了,自然就有钱消费了。
两人沿着新修的柏油路慢慢走着,路两旁新装的路灯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几个晚归的村民骑着自行车从身边经过,熟络地和张子函打招呼:张乡长,这么晚还在忙啊!
看看咱们的新农村。张子函不无自豪地说。远处,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还有几个孩子在玩耍,他们的欢笑声在夜空中格外清脆。
散步回来,张子函带着邵北来到乡政府后院那个熟悉的小院。这里曾经是邵北在大泽乡的宿舍,青砖小瓦的房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
知道你爱干净,被褥都是新换的。张子函推开木门,打开灯。房间还保持着原来的格局,只是墙上多了几张乡村振兴的规划图,书桌上整整齐齐地放着几本农业技术书籍。
还是老样子。邵北轻声道,指尖拂过窗台,一尘不染。
知道你可能会回来看看,我一直让人定期打扫。张子函笑了笑,早点休息,明天带你去看看咱们新搞的生态农业园。
送走张子函,邵北独自站在小院里。夜风拂过院角的梅花树,沙沙作响。他抬头望着这片熟悉的星空,忽然明白,有些初心,从未改变。而张子函选择留在这里,正是对这份初心最好的守护。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乡政府大院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静谧中。邵北早早起身,用院子里的压水井打了盆清水洗漱。冰凉的井水扑在脸上,顿时让人神清气爽。
张子函提着个布袋子从食堂过来,袋子里装着还冒着热气的包子和豆浆:路上带着吃,你以前最爱吃的梅干菜肉包,刘婶特意早起做的。
邵北接过袋子,香气扑鼻而来:代我谢谢刘婶。
两人并肩走向大院门口的停车场,晨露打湿了他们的裤脚。几只土狗在路边悠闲地踱步,早起的村民已经开始下地干活。
“今天我得回县里准备准备东西,马上可能要启程到海州。”邵北时间紧急,也确实没法再待了。
生态农业园下次再来看,张子函有些遗憾地说,最近正在扩建,下次你来应该就能看到规模了。
邵北发动摩托车,引擎声打破清晨的宁静:等你这里做出成绩,我请市里的专家团来考察。
那就说定了!张子函眼睛一亮,用力拍拍邵北的肩膀,路上小心,到了来个电话。
摩托车缓缓驶出乡政府大院,邵北从后视镜里看见张子函一直站在门口挥手,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
回程的路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道路两旁的金色稻田在朝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几个早起赶集的农民骑着三轮车,车上满载着新鲜的蔬菜。邵北放慢车速,让他们先行。
在经过一个熟悉的岔路口时,他停下车,望向那条通往曾经调研过的贫困村的小路。如今那条土路已经铺成了水泥路,路旁立着崭新的指路牌。
继续前行,孙县城的轮廓渐渐出现在视野中。建设局那栋熟悉的办公楼在晨曦中矗立,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但邵北知道,对他而言,这将是孙县建设局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