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平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拨开李靖的手臂。
从臣子们的保护圈中走了出来,重新站到了那个年轻人的面前。
他的目光深邃而复杂。
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以及周围那些满脸好奇的民众,心中百感交集。
他清楚地知道,
属于帝王的时代,已经随着那架的钢铁巨兽降落而宣告结束了。
在这里,
他不再是那个言出法随、手握天下人生死的九五之尊。
那套维系了千百年的君臣父子、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在这里已经荡然无存。
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已经被一种名为“科学”与“平等”的新规则所取代。
这就意味着,
眼前的百姓,可以直呼他的名讳。
可以不必向他下跪行礼,可以像朋友一样与他对话。
这种感觉很奇特。
有种失落,
仿佛被剥夺了什么与生俱来的东西。
但更多的,
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与轻松。
像是在一副沉重无比的枷锁被卸下后,感到的某种释然。
想通了这一点,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他看着面前的年轻人,缓缓地点了点头,用一种平和的语气说道:“不错,朕就是李世民。”
尽管他依旧自称为“朕”,但语气中的威严已经被一种历史人物面对后辈的从容所取代。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那年轻人简直要原地跳起来!
“天呐!是真的!真的是您!”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然后又转过头,用一种充满期待和一丝丝请求的语气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啊不……李……李先生?我能……我能跟您要个签名吗?”
“签名?”
李世民闻言,再次愣住了。
这个词汇对他来说,又是全新的名词。
他知道,就是名字。
签,是签署?
签订?
难道是要朕与他签订什么契约文书?
还是画押作保?
他身后的长孙无忌等人也是面面相觑,一脸的茫然。
签名?
此为何意?
在他们的认知里,“签名画押”通常都与律法文书、契约合同联系在一起绝。
非寻常百姓间的消遣。
就在李世民疑惑不解之际。
那个年轻人像是变戏法一样,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掏出了一个硬壳的笔记本和一支造型奇特的笔。
“对对对,就是签名!”
他手忙脚乱地翻开笔记本崭新的一页,将本子和笔一起递到李世民面前。
满脸期盼地说道:
“您能把您的名字,签在这里吗?”
“我……我是您的崇拜者!我从小就听您的故事长大!”
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所谓的“签名”,竟然只是……写下自己的名字而已。
他低头看着递到眼前的纸笔,心中涌起一股荒诞而又奇妙的感觉。
想他李世民一生,御笔亲书无数。
或为军国大事的批红,或为赏赐臣子的墨宝。
每一笔都重若千钧。
何曾想过,
有朝一日,会有人仅仅因为“崇拜”,就想求取自己的名姓笔迹。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敬畏权力的情感,更纯粹,也更真挚。
他看了一眼满脸通红、激动不已的年轻人,又扫视了一圈周围那些同样投来好奇与期待目光的民众。
心中的那点帝王架子,在这一刻彻底消融了。
也罢,
入乡随俗。
李世民微微一笑,接过了那支笔。
这笔入手的感觉很奇特。
比毛笔要硬,不用蘸墨便能出水。
他在那洁白的纸张上,一笔一划,认真地写下了“李世民”三个大字。
他的书法本就雄浑大气。
此刻虽然换了硬笔,风骨却依然不减。
写完之后,
他将本子和笔递还了回去。
“多谢陛下!多谢李先生!”
年轻人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着笔记本,对着那三个字吹了又吹,仿佛那是什么绝世珍品。
他对着李世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容,随后便挤出人群,兴奋地跑远了。
目睹了这整个过程的大唐君臣们,一个个都愣在原地。
彼此对视着,
眼神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惊和困惑。
直呼名讳,
毫无惧色,
仅仅是为了要一个写着名字的纸张?
这黔州人的行事作风。
他们的思想观念,与大唐的其他地方,不,与他们所认知的一切,都相差得太远太远了。
这里仿佛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
一个他们需要从头开始学习和适应的全新时代。
长街上的霓虹依旧闪烁。
车流不息。
而这群来自旧时代的大唐君臣,却仿佛被定格在了原地。
心中掀起的波澜,久久未能平息。
那个为求一名的年轻人心满意足地离去。
“这……这便是此世之风气么?”
房玄龄喃喃自语。
他那双一向睿智的眼眸中,此刻写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他无法理解,
一个普通的百姓,为何敢于直面天颜而毫无惧色。
为何所求的,
仅仅是君主的名姓笔迹,而非恩赏或官爵。
李世民的目光从人群中收回。
他深吸了一口气。
空气中夹杂着食物的香气和一种他无法名状的、属于这个工业时代的味道。
他看了一眼身旁心神不宁的臣子们。
缓缓开口。
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
“继续走走吧。”
他没有解释,也无需解释。
作为他们的君主,
他必须是第一个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的人。
他知道,
今日所见所闻,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们需要看的、需要学的、需要适应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