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事堂偏殿,气氛与喧嚣的外界截然不同,透着一股肃穆。钱执事端坐在檀木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锐利地审视着站在下首的姜逸。周执事并不在场,显然这次谈话更具针对性。
“姜逸,”钱执事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可知,无瑕品质的丹药,意味着什么?”
姜逸微微躬身,态度不卑不亢:“回钱执事,弟子略知一二。意味着丹药纯净无垢,药效可达理论极致。”
“理论极致……”钱执事重复了一遍,眼神深邃,“流云宗立派数百年,外门弟子在考核中炼出无瑕聚气丹,你是头一个。即便是内门丹堂,能稳定炼制无瑕品质低阶丹药的长老,也屈指可数。”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加重:“宗门对此十分重视。你,是如何做到的?”
该来的问题终究来了。姜逸心中早有预案。他不可能透露系统和科学方法论的核心,但必须给出一个合理且能部分展示价值、换取资源的解释。
“弟子不敢隐瞒,”姜逸抬起头,目光坦诚,“弟子愚钝,十年蹉跎,深感传统控火炼丹之法,过于依赖天赋与模糊感应,难以把握精微之处。故而……弟子另辟蹊径,尝试以数据量化之道,辅助炼丹。”
“数据量化?”钱执事眉头一挑,这个说法颇为新奇。
“正是。”姜逸从容道,“弟子尝试将炼丹过程拆解,记录每一次火力变化的时间、强度,以及对应药材状态的变化。通过反复试验,总结出相对精确的温度、时间与药性融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次考核,弟子便是依据这些数据,严格控制每一步的火候与时机,力求精准,减少波动。或许……正是这种极致的稳定,误打误撞,促成了无瑕品质。”
他避重就轻,将pId控温的核心理念包装成了“数据记录与经验总结”,强调了“稳定”和“精准”这两个关键点,这符合常理,也部分解释了成功的原因,同时隐藏了算法和系统分析的核心。
钱执事沉吟不语,手指依旧轻轻敲击。他自然不信这是简单的“误打误撞”,姜逸的描述虽然简略,但其中透出的思路——将模糊的“感觉”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确实别具一格,甚至隐隐触动了他这个层级修士对丹道的一些思考。只是,这种方法的普适性和可重复性如何?是否只是特例?
“你所说的数据记录,可否让老夫一观?”钱执事试探道。他想看看这“数据”究竟是何模样。
姜逸早有准备,从怀中(实则是从系统空间模拟输出)取出一卷看似普通的兽皮纸,上面用炭笔画着简单的横纵坐标和几条起伏的曲线,标注着一些时间、温度的数字,以及“青叶藤投料”、“赤精矿融合”等简要注释。这是他刻意简化、模糊了关键参数的“阉割版”温度趋势图。
钱执事接过,仔细看去。图线确实比单纯的文字描述直观,能看出温度变化的趋势和几个关键节点。但对他而言,这更像是一种粗略的记录方式,远未达到能直接指导炼制无瑕丹的程度。他心中疑窦未消,却也不好再深究,毕竟每个丹修都有自己的不传之秘。
“此法……确有独到之处。”钱执事将兽皮纸递还,语气缓和了些,“宗门不会强夺弟子机缘。但你既展现出如此潜力,外门丹房已不适合你继续停留。即日起,你可搬至丙字区域第七号丹房,那里灵气更充裕,设施也更完善。另外,宗门特批你每月可多领取三成基础炼丹材料,望你勤加练习,莫要辜负这份天赋。”
这是典型的施恩与观察并重。提升待遇,给予更好的环境,既是奖励,也是将他放在更易监控的位置,观察其后续发展。
姜逸心中明了,立刻躬身谢道:“多谢钱执事厚爱,多谢宗门栽培!弟子定当努力,不负期望。”
离开执事堂,姜逸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初步应对算是过关,还获得了实质性的资源倾斜。丙字区域的丹房,正是他下一步计划所需的更好平台。
搬入新丹房的过程很顺利。丙字七号丹房果然比之前宽敞明亮许多,地底引来的灵脉分支让室内灵气浓度明显提升,丹炉的品质也好了不少,甚至配有一个小型的材料处理间。
安顿下来后,姜逸立刻投入了新的研究。钱执事的召见和外界的变化,让他更加迫切地需要将“丹韵波动”这一现象研究透彻。这不仅关乎对无瑕品质本质的理解,更可能是实现更高层次自动化的关键——若能捕捉并解析这种波动,或许就能建立一种客观的成丹质量实时监测甚至预警机制。
“系统,调取‘丹韵波动’的完整频谱记录,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分离其基波和谐波成分,分析各频率分量可能的物理意义。”姜逸在心中下令。傅里叶变换,是将复杂波形分解为简单正弦波叠加的数学工具,是频谱分析的基础。
【指令收到。开始高频灵力波动数据深度处理……】
【傅里叶变换完成。频谱图生成。】
【分析结果:检测到三个显着峰值。】
【峰值一:频率 3.47 khz,振幅最强,判定为基波。能量特性与凝露草核心药性释放频率高度吻合。】
【峰值二:频率 10.41 khz (≈ 3.47 * 3),振幅次之,为三次谐波。能量特性显示与青叶藤、赤精矿药性融合共振有关。】
【峰值三:频率 17.35 khz (≈ 3.47 * 5),振幅较弱,为五次谐波。疑似为丹药整体结构稳定形成的驻波。】
看着脑海中呈现出的清晰频谱图和详细分析,姜逸眼中精光闪烁。果然如此!这“丹韵波动”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由特定频率的振动及其谐波组成,每个频率分量都对应着炼丹过程中不同的物理化学过程!
基波对应主要药性的释放,谐波对应药性融合和结构成型!这意味着,通过实时监测丹炉内的灵力波动频谱,就有可能判断炼丹进行到了哪个阶段,以及药性融合是否顺利!
“如果能制造一个传感器,实时捕捉丹炉内的灵力波动,并将其频率和振幅信息可视化……”姜逸的思路瞬间打开,“那不就相当于给丹炉装上了‘示波器’和‘频谱仪’?”
这将彻底改变依赖经验和模糊感应的传统炼丹模式!炼丹师可以“看到”炉内正在发生的能量变化,从而进行更精准的干预!
接下来的几天,姜逸暂停了炼丹实践,全身心投入到“灵力量子隧穿效应波动传感器”(他自己起的名字,本质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灵力微变化探测装置)的理论设计和简易原型机制作中。
他利用新获得的灵石,购买了一些对灵力波动敏感的低阶材料,如“感灵玉”粉末、“共鸣水晶”薄片等。又购置了更精细的刻刀、研磨工具和传导灵墨。
设计核心在于:利用感灵玉对特定频率灵力的敏感特性,将其制成微小的谐振单元;通过特殊的灵纹回路(借鉴了符阵知识),将谐振单元感受到的微小波动放大并传导至共鸣水晶;共鸣水晶会产生肉眼可见的干涉条纹或光晕,其形态随输入波动频率和振幅变化,从而实现初步的“可视化”。
这只是一个极其简陋的原理验证模型,精度和稳定性都远达不到实用要求,但足以验证概念的可行性。
制作过程充满了挑战。刻画微米级(在这个世界是“发丝级”)的灵纹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稳定的手部控制,材料的配比和处理也需要反复尝试。姜逸失败了无数次,浪费了不少材料,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都为系统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终于,在耗费了将近十块下品灵石的材料后,一个只有指甲盖大小、由感灵玉、共鸣水晶和复杂灵纹构成的简易传感器原型,被他小心翼翼地封装在一个镂空的玉盒中。
他将其连接到一个自制的、利用灵石驱动的简易放大电路(基于对这个世界导电材料的粗浅理解)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将传感器探头靠近正在以稳定频率微微震动的丹炉(他故意输入了一个低频灵力模拟炼丹环境)。
共鸣水晶表面,果然出现了一圈极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随着输入灵力频率变化而明暗交替的光环!
“成功了!初级灵力量子隧穿效应波动传感器,原理验证通过!”姜逸心中涌起巨大的成就感。这虽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意味着他成功地将一个现代科学仪器的概念,在这个修仙世界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他立刻记录下光环形态与输入频率的对应关系,开始建立最初的“校准曲线”。
就在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新丹房外,传来了一阵与孙淼等人截然不同的、温和的叩门声。
“姜逸师弟在吗?在下丹霞峰弟子陈铭,奉丹霞长老之命,特来拜访。”
姜逸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丹霞长老?内门丹堂的实权长老之一?他怎么会注意到自己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外门弟子?
看来,无瑕丹药引起的波澜,远比他预想的要深远。风雨欲来,而他的“科研”之路,也必将与宗门内更复杂的势力产生交集。
他迅速收好传感器原型,整理了一下衣袍,平静地走向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