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贵妃捏着帕子,轻笑:“皇后娘娘说的是。”
“夜王妃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人儿。”
“方才在长乐宫,陛下考较她风水玄学,她应对得头头是道,连钦天监周大人都说有‘隐星中和’之象呢。”
“这般本事,在咱们姐妹中可是独一份。”
听着是夸赞,实则再次将会玄学之事拎出,放在后宫众妃嫔面前。
果然,一位玫红宫装的娇艳妃嫔掩唇笑道:“是呢!”
“臣妾等平日就看花听曲,琢磨针织女红,可比不得夜王妃懂这些高深学问。”
“不知王妃可否为咱们姐妹瞧瞧面相,说说运势?”话中带着明显揶揄挑衅。
另一位文静妃嫔轻声附和:“听闻玄学术数能趋吉避凶,若王妃不吝赐教,也让我等沾沾福气才好。”
几位妃嫔你一言我一语,看似好奇追捧,实则将云皎皎架在火上烤。
在这后宫,公然为人看相算命,极不得体,甚至可能触犯忌讳。
若应下,便自降身份,坐实“神棍”之名;若拒绝,又显小家子气,得罪众人。
连皇后也微蹙眉,却未立刻制止,似想看她如何应对。
萧璟面色微沉,正要开口,云皎皎却轻轻按住他桌下的手,示意稍安勿躁。
她抬头,脸上依旧得体浅笑,目光清澈看向那玫红宫装妃嫔:“娘娘说笑了。”
“臣妇那点微末见识,不过是山野趣闻,怎敢在各位娘娘面前班门弄斧?”
“诸位娘娘凤仪天成,福泽深厚,皆是承沐天恩、德行滋养所致,岂是寻常术数可妄加揣测?”
她转向皇后,语气更恭谨:“皇后娘娘母仪天下,仁德布于四方,乃天下女子典范。”
“臣妇愚见,娘娘之福在于泽被苍生,在于与陛下琴瑟和鸣,此等福运如日月之辉,浩瀚磅礴,远非星象小道所能窥其万一。”
这一记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又正中靶心。
皇后笑容更深:“这孩子,嘴可真甜。本宫哪有你说得那么好。”话虽如此,语气却愉悦。
德贵妃见云皎皎四两拨千斤,又将皇后哄得开心,心中更是不悦,却不好再明目张胆发难。
一直安静坐在皇后身边、约七八岁的小公主,眨着大眼睛好奇问:
“王婶,她们说你懂得可多了,那你知道我的小白猫跑到哪里去了吗?”
“它昨天就不见了,我好想它。”
孩童天真无邪的问题,瞬间打破凝滞气氛。
云皎皎看着小公主焦急期待的眼神,心中一动。
她微笑柔声:“公主殿下莫急。”
“臣妇虽不知小白猫具体在何处,但觉得它那么喜欢公主,一定不会跑远。”
“或许只是贪玩,躲在哪个开满好看花朵、又能晒到太阳的角落里睡着了。”
“公主不妨让宫人去御花园东边,那些有假山和暖阳的角落找找看?”
她未用任何玄学术数,只依猫的习性—喜暖、爱躲藏,和御花园东边假山区域多、日照好的特点,给了个合乎情理的猜测。
小公主眼睛亮晶晶地看向皇后:“母后!可以让嬷嬷去东边找找吗?”
皇后慈爱点头,吩咐身旁嬷嬷。
嬷嬷领命而去。
众人注意力被找猫吸引,纷纷逗弄小公主,气氛轻松不少。
然而云皎皎心中未松。
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缓解。
这后宫花团锦簇,实则步步惊心。
皇后温和,德贵妃虎视眈眈,其他妃嫔心思各异。
果然,不过一盏茶功夫,那嬷嬷匆匆返回,脸上带着惊喜,怀中抱着一只通体雪白、正打哈欠的猫咪!
“回禀皇后娘娘、公主殿下,奴婢按夜王妃所言,果真在御花园东边假山后的石洞里找到了小白!”
“它正在那儿晒太阳睡觉呢!”
这一下,水榭内所有目光再次聚焦云皎皎。
这一次,惊讶、好奇,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取代了之前的审视与挑衅。
就连皇后,看向她的眼神也深了几分。
云皎皎面上维持恰到好处的惊讶与欣喜,心中却是一凛。
这猫……找到得未免太是时候了。
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德贵妃面色不虞,其他妃嫔交头接耳,看向云皎皎的目光充满惊奇探究。
小公主抱着失而复得的爱猫,奶声奶气问:“王婶,你好厉害呀!”
“怎么知道小白在东边晒太阳?”
云皎皎柔声笑:“因为公主殿下有福气,小白舍不得离开小主人呀。”
“东边暖和花多,小猫都喜欢那儿。”依旧将功劳归于“福气”和习性,绝口不提玄妙。
皇后笑着打圆场:“猫找到就好。看来夜王妃不仅心思灵巧,与孩子也投缘。”
这话定了性,众人顺势聊起风花雪月、儿女闲篇。表面和谐。
暗流始终涌动。
几个年长皇子席间坐不住,得了允许在水榭附近空地玩耍。
德贵妃所出的五皇子最活泼,九岁年纪,猫嫌狗厌,带着两个小太监追跑打闹。
云皎皎低头啜茶,眼角余光瞥见五皇子追逐间撞到茶几点心的小几边缘。一个盛滚烫热茶的贡瓷茶杯晃了晃,险险立住,杯盖却滑落在地,“啪”地碎裂。
伺候宫女脸色发白,慌忙跪地请罪。五皇子浑不在意,嘻嘻一笑又跑开。
只是小插曲,众人未在意。
唯有云皎皎,在杯盖碎裂瞬间,心头莫名一跳。
她下意识凝神,凭借对气机流转的敏锐感知,捕捉到一丝微弱不协调的波动……源自水榭一角支撑帷幔的雕花木柱。
木柱看似完好,内部却因方才撞击产生细微裂痕。
柱顶悬挂的宫灯随之轻晃,幅度极小,几乎难以察觉。
不好预感浮上心头。
她不动声色再次确认,那不协调感确实存在,且在缓慢加剧。
若木柱承重不住,宫灯坠落,下方正是几位年幼皇子公主玩耍区……
她心中凛然,知道不能再等。
此刻若直接说柱子要倒、宫灯要掉,不仅骇人听闻,更显她危言耸听。
若无事,她成笑话;若有事,她也难逃“妖言”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