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电住校立远志 双胞入园启新程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杂粮粥的暖香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勺子轻轻搅动锅里的粥——里面掺了玉米、小米、燕麦,还卧了几颗红枣,熬得黏黏稠稠,是特意给即将住校的小电准备的早餐,想让他多吃点,路上顶饿。“晴晴,快把小电的行李再检查一遍,换洗衣物、洗漱用品、学习资料,别落下东西。”母亲回头喊,眼圈有点红,语气里满是不舍。
苏晚晴正帮小电整理深蓝色的校服,闻言点点头,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都检查三遍了,放心吧。到了县城中学,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有问题随时给家里打电话。”小电挺直小身板,脸上带着几分故作成熟的坚定:“妈妈放心!我已经长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周末一定回来帮你打理编织联盟,帮爸爸看玉米地。”
双胞胎站在旁边,手里攥着给哥哥准备的玉米挂件,哥哥拉着小电的衣角,小声说:“哥哥,早点回来,陪我们玩。”妹妹也跟着点头,脆生生喊着“哥哥”“玉米”,小脸蛋憋得通红。小电蹲下身,摸了摸双胞胎的头:“好,哥哥周末就回来,给你们带县城的麦芽糖,还教你们编新的玉米挂件。”
吃完早饭,林凡开车送小电去县城中学报到。车上,小电捧着农业大学的宣传册,看得入神。“爸爸,李教授说农业工程专业要学智能农机设计、农作物培育,这些我都特别感兴趣。”小电抬起头,眼里闪着光,“等我考上农业大学,一定要研发出能在各种地形作业的智能农机,还要培育出更高产的玉米品种,让老乡们不用再那么辛苦。”
林凡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有目标就好,爸爸支持你。在学校要好好学基础知识,尤其是数学和物理,以后研发农机用得上。遇到困难别退缩,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车子驶进县城中学,校门口已经挤满了报到的学生和家长。班主任王老师笑着迎上来:“林小电同学,欢迎你!早就听说你作文写得好,还有远大的志向,以后要继续加油。”小电用力点头:“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安顿好小电的宿舍,林凡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去,送双胞胎去乡村幼儿园。刚到幼儿园门口,园长就笑着迎上来:“林先生、苏女士,欢迎两个宝宝!我们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玉米主题的玩具和绘本,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林凡蹲下身,摸了摸双胞胎的头:“以后每天爸爸来接送你们,路上教你们认识农作物,好不好?今天先认识玉米,明天认识大豆,让你们多了解咱们的家乡。”哥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抓住旁边种植园里的玉米苗叶子,轻轻拽了拽。
送完孩子,林凡直奔镇里的乡村养老院——智家生态科今天给养老院捐赠首批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包括心率监测床垫、紧急呼叫器、智能血压计等。养老院的张院长带着老人们在门口等候,见林凡来了,连忙迎上来:“林总,太感谢你们了!老人们年纪大了,夜里需要有人照看,有了这些设备,我们也能更放心了。”
技术人员正在安装设备,给老人们讲解使用方法:“张大爷,您看这个紧急呼叫器,戴在手腕上,有不舒服的地方,按这个红色按钮,我们就能收到警报,马上过来。”张大爷试着按了按按钮,养老院的监控室里立刻响起警报声,技术人员笑着说:“您看,反应特别快。这个心率监测床垫,能实时监测您的心率,有异常也会自动报警。”老人们围在旁边,好奇地看着这些智能设备,脸上满是笑容。
与此同时,苏晚晴正在合作社处理编织联盟的订单。新开发的玉米秸秆编织画和玉米籽饰品刚上线,订单就源源不断。“苏姐,深圳的企业又追加了300个定制挂件的订单,要求下周发货。”工作人员拿着订单明细说。苏晚晴点点头:“好,通知培训部,让新加入的老乡优先学定制挂件的编织方法,保证按时发货。另外,联系农数科技,再采购一批优质玉米秸秆和玉米籽,保证原材料供应。”
正忙着,林凡的手机响了,是孙浩打来的:“林总,一带一路沿线的3个国家已经签订了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协议,首批订单500吨玉米淀粉和300吨蛋白粉,下周就能发货。农数科技的生产线已经调整好了,现在就等物流车配送原材料。”林凡松了口气:“太好了!让物流部门优先安排冷链车给农数科技配送玉米原料,保证生产进度。另外,通知农数科技,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打响咱们的品牌。”
中午,林凡赶到合作社,和苏晚晴一起吃午饭。母亲特意送来的玉米排骨和玉米发糕,两人边吃边聊。“小电在学校还好吗?有没有不适应?”苏晚晴有点担心地问。林凡笑着说:“放心吧,王老师说他适应得很好,和同学也相处得不错。双胞胎在幼儿园也很乖,还跟着老师认识了不少农作物。”苏晚晴点点头:“那就好。编织联盟的新成员学得很快,下周就能批量生产定制挂件,应该能按时完成订单。”
下午,乡村物流智能车的冷链功能迎来了首次实战——西坡村的老乡们收获了一批新鲜的玉米和蔬菜,想通过物流车运往城里的超市。强子带着技术员和快递员,将玉米和蔬菜小心翼翼地装进冷链车厢:“凡哥!都装好了,温度调到0c,能保证新鲜度,3小时就能送到城里的超市。”老乡张婶看着装车的玉米,笑着说:“以前新鲜玉米想卖到城里,得自己拉去,又累又不划算,现在有了这冷链物流车,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太方便了!”
傍晚,林凡接双胞胎放学回家。路上,他指着路边的玉米地说:“你们看,这是玉米,等成熟了,就能做成玉米粥、玉米发糕,还能编挂件、做编织画。”哥哥指着玉米苗问:“爸爸,玉米什么时候成熟?我想摘玉米。”林凡笑着说:“再过两个月就成熟了,到时候带你们和哥哥一起摘玉米,体验丰收的快乐。”
回到“家和院”,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晚饭。林凡给小电打了个视频电话,小电兴奋地分享着学校的生活:“爸爸,我们班同学都很友好,老师讲课也很有趣,我已经交了好朋友,他也喜欢农业,以后想当一名农民企业家。”看着儿子适应得很好,林凡和苏晚晴都松了口气。
晚饭时,全家围坐在餐桌旁,双胞胎拿着白天在幼儿园画的玉米画,给父母看:“爸爸,妈妈,这是玉米,我们画的。”林凡和苏晚晴笑着点头,夸奖道:“画得真好!以后要多观察,画出更漂亮的玉米画。”母亲端上玉米杂粮粥、炒青菜、玉米炖土鸡,大家边吃边聊。林凡说:“农数科技的首批一带一路订单下周发货,物流车的冷链功能也测试成功了,以后老乡们的生鲜农产品也能卖得更远了。”苏晚晴说:“编织联盟的订单越来越多,我打算在合作社旁边建一个更大的生产场地,再招聘几个管理人员,让联盟发展得更规范。”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远处的村道上,乡村物流智能车正满载着新鲜的玉米和蔬菜,驶向城里的超市;县城中学的宿舍里,小电还在灯下看着农业大学的宣传册,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合作社的院子里,新采购的玉米秸秆和玉米籽整齐地堆放在货架上,透着希望的光芒。“你看,”苏晚晴轻声说,“小电有了明确的志向,双胞胎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产业也在稳步发展,这样的日子,越来越踏实了。”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每个阶段都有新的目标,每个人都在为更好的生活努力。以后,还要让更多的智能技术服务乡村,让更多的乡村产品走出国门,让咱们的孩子茁壮成长,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