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双线破局稳春耕 架构落地显合力
三月初的春风刚吹绿麦田,林凡刚走进投资部办公室,孙浩的屏幕就亮着刺眼的K线——“农科新材(NKc683)”的股价正直线下跌,半小时跌了7个点。“凡哥,黑石动手了,早上开盘就砸盘,成交量是平时的三倍,肯定是冲着强子哥的网点来的。”孙浩手指飞快敲着键盘,语气急却稳。
林凡还没接话,强子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背景里全是柴油味的嘈杂:“凡子,西坡村网点瘫了!配控研(欧股pct892)断供了冷链车的压缩机配件,说‘乡村订单量小,暂停供应’,咱那三辆待修的冷链车全趴窝,老乡的草莓运不出去,再拖两天就烂地里——这可是春耕第一波生鲜,老乡指着换化肥钱呢!”
林凡捏了捏眉心,走到落地窗前——楼下的新能源公务车正往外开,胖子(王鹏)坐在副驾,手里攥着文件袋,要去查配控研的合规记录。“强子你别急,先找本地的汽修厂代工配件,能凑合用几天就行;胖子已经去查配控研了,看他们是不是故意垄断,周彤在跑反垄断局,很快有信。”挂了电话,他转头对孙浩说:“农科新材的底仓吸够了吗?按计划来,黑石砸多少,咱们接多少,周五的利好别漏了。”
孙浩点头,指着屏幕上的买单:“已经接了2000万股,成本价12.3元,黑石砸得狠,估计想逼小散割肉。张磊那边也动了,在大宗商品期货上做了草莓冷链的运费对冲,就算运输慢两天,也能补点损失。”
此时的西坡村新能源汽修网点,强子蹲在冷链车旁,手里拿着拆开的压缩机——配件上印着配控研的logo,旁边的本地汽修厂老板搓着手:“强总,这配件能仿,就是精度差点,撑个三四天没问题,再久就怕出故障。”强子拍了拍他的肩:“就这么办,先把车弄好,老乡的草莓等不起。”掏出手机给眼镜(陈浩)打过去:“眼镜,算笔账——自主研发这压缩机配件,找本地厂开模,预算多少?”
眼镜那边传来计算器的按键声:“初步算下来,开模+测试得800万,要是批量生产,成本能降一半,比买配控研的便宜30%。我刚跟财务组对了,投资部这周要是能回款,就能马上启动。”
办公室里,周彤抱着一摞材料走进来,往林凡桌上一放:“凡哥,配控研的垄断证据找到了——他们去年给欧洲乡村的配件价,比给咱们的低25%,还强制绑定整机销售,胖子查了他们的海关数据,确实有歧视性定价。我已经把材料递到省反垄断局了,那边说今天就受理。”
林凡翻了翻材料,抬头对周彤说:“你再跑趟农业农村局,就说配控研断供影响春耕生鲜运输,要份‘乡村物流应急保障’的函,给投资部用——农科新材今天要是能拿到这函,就是个小利好,能稳住股价。”
中午的员工食堂里,热闹得像集市。猴子(侯亮)端着餐盘坐到强子对面,嘴里嚼着饭:“强哥,你要的配件研发工程师找到了,三个都是搞汽车压缩机的,下周一就能到岗,侯亮已经安排好工位了。”强子扒了口饭,点头道:“太好了,等这批工程师到了,咱就跟本地厂签合作,再也不用看配控研的脸色。”旁边的胖子插话说:“我刚跟反垄断局的人通了电话,他们下午就去配控研的中国分公司调查,敢断供,就得付出代价。”
下午两点,农科新材的股价跌到11.8元,黑石的砸盘力度弱了——孙浩盯着盘面,对林凡说:“凡哥,黑石的筹码快砸完了,要不要拉一波?”林凡摇头:“等周彤的函,函一到,马上拉。”话音刚落,周彤的微信就弹了出来——“农业局的函拿到了,已经发给农科新材董秘,五分钟后出公告。”
林凡点头:“动手。”孙浩立马挂出5000万股的买单,股价瞬间拉到12.5元,小散跟风进场,半小时后就回到13元。黑石见状,赶紧挂单止损,孙浩趁机接了剩下的筹码,转头对林凡说:“搞定,这次至少赚了1.2亿,够强哥研发配件的了。”
与此同时,配控研中国分公司的会议室里,胖子和反垄断局的人坐在桌前,配控研的经理脸色发白:“我们……我们不是故意断供,是配件库存不够。”胖子把海关数据拍在桌上:“库存够不够,你们的报关单说了算——欧洲那边上周刚发了500套,国内乡村就断供,还说不是故意的?”经理没辙,只好答应:“明天就给西坡村网点送配件,以后保证不断供。”
傍晚,强子的电话又打过来,语气松了:“凡子,配件送来了,三辆冷链车全修好了,老乡的草莓今晚就能发走。本地厂的仿品也试好了,以后就算配控研再断供,咱也不怕。眼镜说的自主研发,我跟工程师聊了,两个月就能出样品。”
林凡挂了电话,张磊走进来,手里拿着期货结算单:“凡哥,运费对冲赚了300万,刚好补上老乡这两天的损失。农科新材那边,晚上出了政府补贴的公告,下周一估计能涨到14元。”
晚上,林凡和强子、胖子、眼镜、猴子在员工食堂的小包间吃饭——桌上摆着老乡送来的草莓,甜得很。猴子说:“新招的工程师和运营岗,下周一开始培训,刘敏把课件都准备好了,全是结合咱公司业务的实操内容。”眼镜推了推眼镜:“自主研发配件的预算批下来了,从投资部的回款里划,不影响其他业务的现金流。”胖子喝了口酒:“配控研那边我盯着,敢再搞事,我直接递材料给国家反垄断局。”
强子拿起草莓咬了一口,笑着说:“还是咱这架构管用,以前遇事就咱几个人瞎忙,现在各司其职,效率快多了。西坡村的老乡说,以后修冷链车就认咱的网点,踏实。”
林凡看着老兄弟们的笑脸,心里踏实——架构梳理完才一周,遇到事,每个人都能顶上去,投资部赚的钱能及时反哺实业,政策、安全、运营、人力环环相扣,再也不是以前的“小作坊”。窗外的写字楼亮着灯,投资部、新能源事业部、安全信息中心的办公室还有人在加班,孙浩在盯美股盘,周彤在整理下周的政策申报材料,刘敏在核对新员工的住宿安排。
第二天早上,林凡刚到公司,就看到门口停着辆冷链车——车身上贴着“星河汇新能源服务”的logo,老乡们围着强子道谢,手里拎着刚摘的草莓。投资部的屏幕上,农科新材的股价高开3个点,孙浩正在跟张磊说:“今天拉到14元就减仓,把钱转到强哥的研发账户。”
办公室里,周彤拿着新的政策文件走进来:“凡哥,农业局给咱的‘乡村物流示范企业’批下来了,以后网点扩建能拿补贴。”胖子跟着进来:“配控研提交了整改报告,承诺以后给乡村的配件价跟欧洲一样。”
林凡点点头,走到窗前——麦田里的绿色更浓了,冷链车缓缓驶离公司,往县城的生鲜市场开去。他忽然明白,架构搭好不是终点,是让每个岗位的人都能发力,让金融的钱能救实业的急,让政策的光能照到乡村的事,这样的公司,才能走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