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大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还不到上午九点,门口已聚集了多家媒体记者,长枪短炮对准了即将上演对决的舞台。《中国钓鱼》杂志的王记者正与省台财经频道的摄像师沟通拍摄角度,而《户外装备》的李主编则与几位相熟的行业人士低声交谈,气氛紧张中透着兴奋。
陈遇带领的“旭遇”团队准时抵达。他今天穿着一件深色夹克,神情沉稳,与身旁穿着商务套装的林莉并肩而行。身后是孙宇、李文博、周凯,以及坚持要来的王小虎,但眼神凶狠,像一头随时准备扑出去护崽的母豹。毛蛋则与提前到达的毛卫国书记简短交流后,快步与团队汇合。
几乎同时,黄明远的车队也到了。他脸色晦暗,强撑着镇定,在钱助理等人的簇拥下走来。双方在台阶上相遇,视线交锋,空气中仿佛有火花迸射。
“黄总,早。”陈遇主动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黄明远嘴角扯动一下,算是回应,目光扫过陈遇身后精神抖擞的团队,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随即率先转身进入质检院大楼。
“死到临头还摆谱。”毛蛋低声啐了一口。
陈遇轻轻摇头,低声道:“沉住气,用事实说话。”
测试场地设在质检院三楼的力学性能实验室。实验室宽敞明亮,各种检测仪器擦拭得一尘不染。正中央摆放着万能材料试验机、精密电子天平等关键设备。侧面设置了观摩区,程晓风老爷子和秦老爷子作为特邀观察员已安然就座,两位老人今日都穿着中式盘扣上衣,神情肃穆,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多家媒体记者则在划定区域架设好设备。
省质检院副院长亲自主持本次测试,他再次重申了测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介绍了测试流程和标准依据(参照相关国家推荐性标准及行业公认测试方法)。
首先进行的是产品取样环节。按照“旭遇”的提议,双方代表、观察员及部分媒体记者共同前往质检院附近预先随机选定的两家信誉良好的渔具店。
在众目睽睽之下,“旭遇”方面由周凯出面,在一家“钓友之家”店铺,从货架上随机选取了三支不同批次的“遇龙·潜渊”4.5米台钓竿,当场支付货款,索取发票。另一边,“渔火”的钱助理也在另一家“渔乐无穷”店,同样随机购买了三支“烈焰·破浪”4.5米钓竿。
所有钓竿返回实验室后,当着双方和观察员的面拆封,由质检院工作人员用特制标签进行编号、拍照留存。整个过程透明得近乎苛刻,任何可能引发争议的环节都被提前堵死。
黄明远看着那三支看似普通、甚至包装略显朴素的“遇龙”钓竿,又瞥了眼自家精心包装、涂装绚丽的“烈焰”钓竿,手心微微冒汗。他只能寄希望于昨晚那个神秘电话承诺的“惊喜”。
第一项:竿重测试。
精密电子天平启动,实验室鸦雀无声。质检院操作员小心翼翼地将第一支“遇龙·潜渊”放置于秤盘上。数字跳动,最终定格:108.3克。
接着是第二支:108.1克。
第三支:108.5克。
三支钓竿重量差异极小,显示出极高的生产一致性。
轮到“渔火·烈焰”。第一支:115.7克。
第二支:116.2克。
第三支:114.9克。
重量均明显高于“遇龙”,且离散度稍大。
数据实时显示在观摩区的大屏幕上。程老爷子微微颔首,对身旁的秦老爷子低语:“重量控制是基础,也是材料水平和工艺精度的体现。”秦老爷子“嗯”了一声,目光锐利。
周凯适时向媒体展示“遇龙·潜渊”官方标注的净重为109克(±2克),实测数据完全符合甚至优于宣称。而“烈焰”标注的112克,则有三支钓竿均超出正公差范围。记者们纷纷记录,摄像机镜头推近特写。
黄明远脸色难看,钱助理在一旁低声解释:“可能是……可能是碳布批次差异……”
第二项:静态腰力测试(砝码弯曲回弹)。
这是最具观赏性的环节。钓竿被水平固定,竿稍连接拉力传感器,在距离手把节特定位置悬挂标准砝码,使竿身弯曲至预定角度,然后瞬间释放,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竿身回弹的速度和轨迹,评估其腰力(恢复性)和力传导效率。
首先测试的是“遇龙”。当5公斤砝码挂上,竿身弯出饱满弧线,释放瞬间,只见竿身“嗖”地一声迅速弹回,几乎看不到多余晃动,轨迹干净利落。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回弹时间数据极为亮眼。连续三支,表现稳定,弧线优美,回弹迅猛。
“好腰力!”观摩区有人忍不住低声赞叹。
轮到“烈焰”。同样的测试条件下,“烈焰”的竿身弯曲弧度略显僵硬,回弹时能观察到细微的颤抖和延迟,恢复速度明显慢于“遇龙”。数据对比悬殊。
孙宇冷静地向围过来的记者解释:“腰力好坏取决于材料的模量、韧性以及竿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回弹快、轨迹稳,说明力传导效率高,能量损失小,在实际作钓中表现为控鱼更稳、手感更清晰。”
李文博补充道:“我们的‘虎煌’材料通过特殊的界面改性剂和低压成型工艺,实现了高模量与高韧性的良好平衡,这是腰力出色的基础。”
黄明远的额头开始渗出细密汗珠。他焦躁地看了一眼手机,没有任何新消息。那个所谓的“惊喜”在哪里?
第三项:顶钓值破坏测试。
这是最残酷、也最具说服力的环节。钓竿被固定,模拟垂直向上提拉重物,不断加载,直至竿身断裂,记录最大承受力(顶钓值)。
顺序抽签,“烈焰”先开始。
实验室气氛凝重起来。操作员将第一支“烈焰”安装好,拉力机开始平稳加载。数值不断攀升……800克…1000克…1200克…当数值接近1500克时,竿身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突然从中间偏上的位置脆生生断裂!
黄明远闭上了眼睛。这个数值,远低于其宣传的1800克顶钓值。
第二支“烈焰”,断裂在1400克左右,位置类似。
第三支,勉强撑到1550克,依然断裂。
围观人群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渔火”团队面如死灰。
轮到“遇龙·潜渊”。
第一支钓竿安装完毕,拉力数值稳步上升……1500克…1800克…2000克!竿身虽然弯曲极大,但弧线流畅,没有任何异响。最终,在2250克的惊人数值下,竿身才从手把节上方最粗壮的位置缓缓压溃性断裂(非脆断),显示出极佳的韧性和结构合理性。
“哗——”现场一片哗然!记者们激动地记录着这个远超预期的数据。
第二支“遇龙”,顶钓值达到2180克。
第三支,2210克。
三支钓竿的顶钓值不仅远超“烈焰”,更大幅超越了自身标注的2000克极限!破坏模式也显示出更高的安全性(避免突然断裂伤及钓手)。
数据说话,高下立判!
程老爷子站起身,走到测试台前,仔细查看了两支钓竿的断口,尤其是“遇龙”那压溃式的断口,对副院长和媒体朗声道:“结果一目了然。‘遇龙’钓竿在重量、腰力、顶钓值这三个核心指标上,均表现出显着优势。尤其是顶钓值和破坏模式,体现了材料优势和扎实的设计功底。这才是真正对钓友负责的产品!”
秦老爷子也洪声道:“俺玩了一辈子竿子,这‘遇龙’的腰力和韧性,确实难得!是真功夫!”
副院长当场宣布了公证结果,双方代表在测试报告上签字。黄明远握笔的手微微颤抖,签下的名字歪歪扭扭。他几乎能感觉到周围那些目光中的嘲讽和怜悯。
“黄总,承让。”陈遇走到黄明远面前,语气依旧平静,但目光如炬。
黄明远猛地抬头,眼中布满血丝,嘴唇翕动,想说什么,却最终只是狠狠地瞪了陈遇一眼,在钱助理的搀扶下,几乎是落荒而逃。记者们蜂拥而上,围住了陈遇和“旭遇”团队。
“陈总,请问‘遇龙’是如何实现如此卓越性能的?”
“这次胜利对‘旭遇’意味着什么?”
“未来市场策略会有调整吗?”
陈遇从容应对,孙宇、李文博则从技术角度进行专业解答。周凯熟练地引导着采访节奏。现场变成了“旭遇”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的最佳展示台。
……
与此同时,质检院地下停车场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内,一个戴着金丝眼镜、面容冷峻的中年男子,通过手机观看完测试的直播画面,缓缓放下了平板电脑。他对着耳麦用日语低声说道:“阁下,测试结束了。‘渔火’惨败,毫无悬念。那个‘旭遇’的技术,尤其是他们自称的‘虎煌’材料和自产树脂,比我们预估的要强很多……是的,可能会对我们日利在高端碳布市场的布局构成威胁……明白,我会接触黄明远,他现在应该没有其他选择了。‘渔火’这块牌子虽然烂了,但他们的渠道和部分产能或许还有利用价值……嗨!我会处理好。”
男子挂断电话,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鹰隼。他正是日本日利集团旗下某特殊材料子公司的中国区首席代表,小野寺信。黄明远背后的“境外资本”,终于露出了水面。
小野寺信对司机吩咐道:“去‘渔火’公司。是时候,和那位黄总谈一谈‘合作’了。”他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笑意,“中国人有句古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该是渔夫出场的时候了。”
而在质检院门口,被记者团团围住的陈遇,似乎心有所感,抬头望向停车场的方向,目光深邃。阳光洒在他年轻的脸上,映照出的是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远见。他知道,打败黄明远,只是扫清了一个眼前的障碍。真正的挑战,那些隐藏在幕后的国际巨头,已经开始行动了。
“遇哥,怎么了?”林莉察觉到陈遇瞬间的走神,轻声问道。
陈遇收回目光,对她笑了笑,握紧她的手,转向镜头,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今天的测试,只是证明了‘遇龙’的品质经得起考验。但这并不是终点。‘旭遇’的目标,是持续创新,用更优质的中国制造钓具,服务全球钓友,打破高端市场被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我们欢迎任何基于技术和质量的公平竞争!”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不仅是对媒体的宣告,更是对即将到来的、更广阔战场的一次亮剑。
新厂区的机器轰鸣声仿佛穿越城市,与此刻的宣言遥相呼应。一场硬核对决的胜利,为“旭遇”赢得了喘息和发展的时间,但也将其推向了更波澜壮阔、强敌环伺的世界舞台。陈遇和他的团队,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