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同学会的喧嚣余韵尚存,几天后,一张设计简约却不失格调的邀请函,通过仁王的手机传递到了信子眼前。深蓝色的卡纸上,只有一行银色的花体英文 through the Lens(透过镜头),以及一个手写体的签名 Syusuke Fuji,下方标注了时间与地点——位于东京涩谷区的一家小型艺术画廊。
“不二的个人摄影展?”信子有些惊讶地睁大眼睛。她知道不二周助热爱摄影,在高中时期就时常带着相机,却没想到他已经走到了举办个展的地步。
“puri~ 那家伙,看来是认真的。”仁王晃了晃手机,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意外,似乎对青学那位天才的多才多艺早已习以为常,“要去看看吗?”
信子用力点头,充满期待。她对不二周助的印象,停留在同学会上那永远温和的笑容和深邃的蓝眼睛,很好奇这样一个人,会透过镜头捕捉到怎样的世界。
周末下午,他们按图索骥找到了那家隐藏在城市喧嚣角落的静谧画廊。入口处摆放着不二周助的宣传立牌,照片上的他依旧是那副人畜无害的微笑,但手持相机的姿态却透露出专业与专注。
走进展厅,柔和的灯光打在纯白的墙壁上,一幅幅装帧精美的摄影作品依次陈列。来看展的人不算太多,气氛安静而专注。不二周助本人正站在展厅中央,与几位似乎是艺术评论家的人低声交谈,看到仁王和信子,他微笑着点头示意,用眼神表示稍后过来。
信子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墙上的作品吸引了。
不二周助的摄影风格,与他给人的感觉高度一致——静谧、细腻,带着一种洞察本质的温柔与残酷。
他的镜头并不追逐宏大的场面或鲜明的色彩。有一组作品名为《瞬间的张力》,抓拍的是各类运动(不仅仅是网球)中,运动员肌肉绷紧、汗水挥洒、眼神极度专注的刹那特写。其中一张,赫然是越前龙马高高跃起扣杀时,帽檐下那双燃烧着胜负欲的琥珀色眼眸,充满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
另一组《街角的诗》则转向了都市的日常。雨后积水倒映的霓虹灯、电线杆上停驻的麻雀、深夜便利店透出的温暖灯光、老人布满皱纹却带着笑意的双手……平凡的场景在他的构图和光影处理下,被赋予了诗意的美感与故事性。
信子在一张题为《羁绊》的作品前驻足良久。那是在一个普通的街头网球场,夕阳西下,两个穿着不同校队队服(依稀能辨认出是青学和立海大)的少年背对着镜头,并肩坐在长椅上,只能看到他们的背影和地上拉长的影子。他们似乎在交谈,又或许只是沉默地休息,土黄色与蓝白相间的队服放在一起,竟有种奇异的和谐感。画面充满了温暖、疲惫,以及一种超越竞争的、难以言喻的友谊。
“这张……”信子轻声呢喃,她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赛后共同的疲惫与释然。
“puri~ 角度选得不错。”仁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不知何时也站到了这幅作品前,冰蓝色的眼眸里闪过一丝了然,“看来是关东大赛后偷拍的。”
“不二君的镜头…好温柔,又好犀利。”信子感慨道,“好像能看穿人心一样。”
“因为他本来就是那样的人。”仁王淡淡地说。不二周助的可怕之处,从来不只是在于他天才的球技,更在于他那颗能洞察人心、却永远用微笑包裹的敏锐内心。这一点,作为曾经对手的仁王再清楚不过。
这时,不二周助结束了与友人的交谈,走了过来。“仁王,尤野桑,欢迎来看我的展览。”他笑容温和,蓝色的眼眸弯起,“感觉如何?”
“很厉害,不二君!”信子真诚地赞美道,“每一张照片都好像有故事。”
“puri~还算有趣。”仁王依旧是那副调调,但能让他说出“有趣”,已是不低的评价。
不二周助笑着接受了赞美,目光扫过展厅,语气带着一丝怀念和满足:“只是想用这种方式,记录下一些瞬间。运动场上的,生活中的……那些容易被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的美好与力量。”
他的目光在仁王和信子身上停留片刻,笑意加深:“比如,立海大的欺诈师和他害羞的守护天使这样的组合,就很有画面感,不是吗?”
信子的脸瞬间红了,仁王则挑了挑眉,不置可否。
离开画廊时,信子手里多了一张不二周助签名的小型复刻画——正是那幅名为《羁绊》的作品。不二坚持送给他们,说是“适合留念”。
回程的电车上,信子看着窗外流逝的风景,脑海中依然回放着那些充满张力和故事感的画面。
“不二君,好像用相机,延续了他的网球呢。”她忽然说道。
仁王闻言,侧头看了她一眼,嘴角微扬:“puri~说得没错。”
无论是网球还是摄影,不二周助都在用他独特的方式,观察、理解并呈现着这个世界。而这场摄影展,如同一个安静的注解,向他们,也向所有来访者,展示了这位青学天才,在网球之外,同样闪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