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那次能力失控,像记重锤敲在“彼岸港”每个人心上,也敲醒了所有人。临时管理委员会没半点犹豫,直接以最高优先级通过了伊莎贝尔拟的《觉醒者能力研究与管控暂行条例》。条例里写得明明白白:所有觉醒者必须强制注册能力,定期查精神熵值,想用能力还得走严格的授权流程,一点含糊都没有。
与此同时,伊莎贝尔的“清焰实验室”正式挂了块新牌子——“潜能研究所”。头等大事,就是把“觉醒”这事儿扒透:到底是怎么来的,上限在哪,风险又藏在哪。
顾北辰办事,向来是说一不二。条例刚颁布,所有已知的觉醒者,连阿杰那种状态稳得一批的,都被通知去研究所做首次全面评估、建档。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保住“彼岸港”的死规矩。
实验室里静得能听见仪器的嗡鸣,每个人都绷着根弦。林浩成了第一个重点研究对象,浑身贴满密密麻麻的传感器,乖乖躺在检测床上。他眼神里藏着后怕,还有对顾北辰和那名技工的愧疚,伊莎贝尔说什么,他都一一照做。
“放松点,林浩,”伊莎贝尔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过来,平静里带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想想你之前调动能力的感觉,不用真的发动。”
随着林浩集中精神,监测屏幕上的数据瞬间活了过来。脑电波图上,一道道复杂的高频振荡此起彼伏,跟远处“人性之桥”散发出的能量波动,竟然形成了清晰的谐波共振!
“果然是这样……”伊莎贝尔低声嘀咕,手指在控制台飞快敲击,把桥梁的能量场模型和林浩的生理数据叠在一起比对,“桥梁的能量场就是个‘背景源’,而你们这些觉醒者,之前要么接触过熔炉逻辑,要么被‘基石’共鸣改造过大脑,现在都成了能接收、放大特定频段的‘共振器’。”
她又调出林浩失控时的记录,指着屏幕上的峰值:“你看,情绪一激动,尤其是生气、委屈这种负面情绪上来的时候,这种共振就会猛地增强,能量输出直接翻倍往上窜,但控制精度却掉得厉害。大脑特定区域的信息熵值一下子就超了标……”
说着,她点开林浩最新的脑部扫描图,指着几个发暗的小区域:“这就导致这些地方的微观结构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要是长期这么失控,或者失控次数多了,后果要么是脑组织大面积晶化,要么就是意识彻底散架,回都回不来。”
结论就摆在那,残酷又直白:觉醒者的力量,来自和沈清焰用命搭成的桥梁的共鸣。这力量是把双刃剑,能不能握得住,全看情绪稳不稳。
另一边,深空信标的破译也有了大进展。那不断重复的信号结构被彻底扒开,原来是个古老到不行的定位系统,靠素数拓扑和分形几何运作,指向的坐标在一片人类从没踏足过的荒芜星域——“虚无回廊”。
更让人心里发毛的是,信标里那团模糊的意念,经过降噪、增强处理后,终于露出了真面目。那不是求救,是一句冰冷的警告,翻来覆去地重复:
【……远离……禁区……扫描……持续……隐匿……】
“扫描?”伊莎贝尔盯着这两个字,脑子里立刻闪过“援军”报告里的内容——那个古老探测器,不正是在逃避什么“扫描”吗?难道是同一个东西?这“扫描”的来源,就是警告里说的“禁区”?
她赶紧把信标坐标,和“援军”报告里模糊提到的“起源方舟”可能区域做交叉比对。虽然“援军”的坐标加了密,但通过信标坐标周围的天体分布、引力透镜效应反向推演,她发现两者竟然高度重合!
这么说,这个信标不光标记了“起源方舟”的位置,还在警告靠近的人:那儿有个危险的“扫描”机制,碰不得。
摸清了觉醒者能力的大致原理,伊莎贝尔在研究所里弄了个特殊的“训练室”。里面装了能精确模拟、微调“桥域效应”能量场的装置,就是想让觉醒者们在安全、可控的环境里,学着感知、引导自己的力量,别再像林浩那样失控。
阿杰是第一批主动来训练的。在能量场的辅助下,他展现出的控制力让人吃惊——能稳稳凝聚能量做精细操作,情绪波动几乎看不见。可伊莎贝尔看着监控数据,心里却隐隐犯嘀咕:这到底是控制力强,还是感情已经被剥离得差不多了?
林浩的康复训练就难多了。每次试着调动能力,失控时那道蓝色电弧、顾北辰胳膊上的焦痕就会在脑子里冒出来,吓得他浑身发紧。要么就是根本没法和桥梁产生共鸣,好不容易有了点反应,又会因为恐慌引发小范围的能量波动。
“别跟恐惧对着干,林浩,”伊莎贝尔通过通讯器指导他,“接纳它,知道它在那儿,但别让它牵着你的鼻子走。你的力量来自你全部的人性,不光有勇气,也有恐惧。”
这简直是个悖论:要控制这种非理性的力量,偏偏得先拥抱自己那些非理性的情感。
训练室外,几个“基础者”代表正通过监控看着里面。看到觉醒者指尖流淌的能量微光,他们眼神复杂得很——既有对这种力量的敬畏,也有藏不住的担忧,怕哪天又出一次林浩这样的意外。
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伊莎贝尔一个人。面前的三个屏幕并排亮着:左边是觉醒者训练时不断优化的神经反馈数据,中间是“人性之桥”稳定发光的实时监测图,右边则是那个翻来覆去播放坐标和警告的深空信标。
觉醒者的力量,是桥梁传来的“回响”,是沈清焰留下的礼物,可这份礼物里,藏着随时可能引爆的危机。
信标指向的地方,或许藏着“奠基者”的遗迹,藏着宇宙的终极秘密,但也蹲着个连古老探测器都要躲的“扫描”威胁。
对内,她得驾驭住这危险的“回响”,把“彼岸港”里“基础者”和“觉醒者”之间的裂痕补起来。
对外,她得读懂这遥远的“信标”,决定“彼岸港”到底要不要回应这声来自深空的呼唤。
伊莎贝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落在中间的屏幕上。“人性之桥”的光芒温暖又稳定,仿佛能穿过层层空间,给她递来一丝慰藉和力量。
“清焰,”她对着屏幕轻声说,声音轻得像叹息,“你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可门后面的路,比我们想象的难走多了……”
就在这时,信标监控程序突然弹出提示。不是来了新信号,而是对持续信号流的深度分析完成了一个阶段——成功从信标里分离出了极其微弱的、属于“扫描”源的背景辐射残留!
分析结果出来的那一刻,伊莎贝尔的呼吸顿了顿。这种辐射残留的能量特征,和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文明造物都对不上。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它的时间衰减模式显示,这辐射不是近期才有的,而是已经持续了……一段长得没法估量的岁月。
仿佛在“起源方舟”的坐标附近,有一座看不见的“灯塔”,已经安安静静地扫描、巡视了亿万年。
这个发现,像一股寒流从脚底窜上来,顺着脊椎爬到后脑勺。伊莎贝尔只觉得一阵窒息的寒意——他们要面对的,不光是空间上的遥远,更是时间上的……深不可测。